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下载中心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英文网站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3
卷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UPLC-Q-TOF-MS/MS法分析鉴定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谢灿辉,贾德政,胥爱丽,邬旻珊,肖观林,毕晓黎,张素中,曹颖男
2024, 43(4): 511-522. DOI: 10.12452/j.fxcsxb.23120738
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定性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质谱数据库、化合物裂解规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鉴别。共鉴别出82种化合物,以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化合物为主,包括黄酮类22种、苯丙素类24种、萜类25种、酚酸类4种、甾体类6种、氨基酸类1种,各药材组成复方后首次发现的新化学成分有10种。UPLC-Q-TOF-MS/MS技术为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鉴定得到的各个化学成分涵盖了组方中各味药材的主要成分,可为该复方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UPLC-Q-TOF-MS/MS;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化学成分;裂解规律
148
|
5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5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高光谱喷墨打印墨水数据的非线性降维及分类建模方法研究
李硕,崔岚,付沛
2024, 43(4): 523-531. DOI: 10.12452/j.fxcsxb.23111401
摘要:在法庭科学实践中,往往需要通过对文件中字迹墨水的成分分析来精确判定检材和样本文件的同一性。该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对喷墨打印墨水的种类进行区分,分别采集14套不同品牌、型号的4色(黑、青、品红和黄色)喷墨打印墨水打印的文件在400~1 000 nm范围的高光谱图像,共提取56种样品墨迹的光谱数据。使用均匀流形逼近与投影技术(UMAP)和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技术(t-SNE)两种算法对高光谱喷墨打印墨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建立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器学习(LightGBM)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模型,以1∶4的比例确定测试集和训练集,分别对原始数据和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UMAP降维算法结合SVM模型对喷墨打印墨水分类的效果最优,黑色墨水样品的分类精度为90%左右,其余颜色墨水样品的分类精度均为100%。该研究为喷墨打印文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损、准确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技术;喷墨打印墨水;降维算法;分类模型
82
|
4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598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木质素-有机黏土复合水凝胶的固相萃取-SERS联用技术用于变压器油中微量1,2,3-苯并三氮唑的现场分析
刘叶,余东,廖思杰,沈爱国,何治柯,韩方源
2024, 43(4): 532-540. DOI: 10.12452/j.fxcsxb.23122703
摘要:该文以脱碱木质素(DAL)和硅藻土(DE)为原料,通过加入2.5%丙烯酸(AA)、0.75%过硫酸铵(APS)和0.25%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基于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DAL/DE水凝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水凝胶对变压器油中1,2,3-苯并三氮唑(BTA)的吸附性能,随后使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辅以固相萃取技术现场检测了变压器油中的BTA。研究结果表明,在0.6 g DAL/DE水凝胶为固相萃取填料,水为活化剂,BTA变压器油样稀释1倍,洗脱剂为1 mL乙酸的条件下,BTA在776 cm
-1
处的峰强于1 ~ 500 mg/kg范围内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28 mg/kg。
关键词:变压器油;1,2,3-苯并三氮唑;木质素;水凝胶;固相萃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51
|
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59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UPLC-Q-TOF MS鉴定复方香薷水化学成分
林结玲,周熙,赵昕,遆慧慧
2024, 43(4): 541-554. DOI: 10.12452/j.fxcsxb.23122201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中药复方香薷水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通过色谱峰响应程度和分离效果优化复方香薷水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条件;采用Agilent Phe Hex(150 mm×2.1 mm,1.9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0.3 mL/min;通过正、负两种离子模式采集复方香薷水的质谱数据,得到精确质量数和二级碎片,结合对照品、Pubchem、安捷伦中药化合物质谱数据库和文献报道等信息对其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复方香薷水的112个成分,其中黄酮类22个,苯丙素类20个、有机酸18个、萜类14个、生物碱11个、氨基酸5个以及其他类型化合物22个。该研究全面阐述了复方香薷水的化学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复方香薷水;成分分析;黄酮类
60
|
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1852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HS-SPME/GC-MS/O分析滇绿茶特征香气物质
杨雪,王静,胡月朦,韦朝领,翟小婷
2024, 43(4): 555-565. DOI: 10.12452/j.fxcsxb.23110301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SPME/GC-MS/O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样品中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4%,主要为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对应的主要香气物质有22种。综合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得出,香气强度最高的化合物有2,3-辛二酮(奶香)、月桂烯(柑橘香/花香)、(E,E)-2,4-庚二烯醛(花香)、苯甲醛(杏仁味)、芳樟醇(柑橘香/花香)、二氢芳樟醇(柠檬味/甜香)、香叶醇(玫瑰香/柑橘味)、柠檬烯(柑橘味)、香叶基丙酮(青草味)、二甲基硫醚(玉米香)、3-甲基丁醛(麦芽香)、6-甲基-5-庚烯-2-酮(爆米花香/烘烤香)、别罗勒烯(罗勒草香)、己醇(青草味/杏仁味)、水杨酸甲酯(清凉/薄荷味)、β-大马士酮(煮苹果味)、茉莉酮(花香)和β-紫罗兰酮(花香),上述化合物为滇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为滇绿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滇绿茶;特征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挥发性成分
73
|
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0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细胞温度传感中的应用
陈雨昕,胡月芳
2024, 43(4): 566-573. DOI: 10.12452/j.fxcsxb.23111301
摘要:该研究以生物质西红柿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微波法制备了氮自掺杂碳量子点(N-CQDs)。通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荧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稳定性、光电性能、温敏性及细胞毒性进行考察,并用于活细胞温度传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QDs稳定性强,光电性能优异,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25~65 ℃范围内,N-CQDs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CQDs能穿透4T1细胞的细胞膜,显示出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在4T1细胞中具有良好的温度传感性能。该N-CQDs在活细胞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有望作为温敏型纳米荧光探针在细胞研究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氮自掺杂碳量子点;微波法;光电性能;温敏性能;细胞温度传感
85
|
4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HS-GC-IMS分析爆珠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金强,孙学锋,唐伟,胡玉轩,罗亮,陆飞,廖惠云
2024, 43(4): 574-581. DOI: 10.12452/j.fxcsxb.23110102
摘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①感官评价显示该爆珠样品风格特征主要以花香、果香、木香为主,并辅以青香、甜香与酒香香韵,不同样品在花香、果香属性上呈显著差异(p<0.05);②GC-IMS非靶向定性出样品中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其中醇类8种、酯类3种、酮类3种、醛类3种、烯烃类3种、酸类1种、吡嗪类1种,且指纹图谱直观显示出挥发性较强的醇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在样品间差异明显;③PCA、PLS-DA能对不同样品进行有效区别,并筛选出10个特征差异组分(VIP>1),PLSR得出样品感官差异主要与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环己酮、苯乙酮、辛醛、正丙醇和芳樟醇有关。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其判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具有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烟用爆珠产品感官质量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烟草;爆珠;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风味;分析
43
|
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6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29种致嗅物质
李丰铎,王洵,石亚东,李涛,钱进
2024, 43(4): 582-589. DOI: 10.12452/j.fxcsxb.23112719
摘要: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HS-Arrow-SPME)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29种致嗅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GC-MS/MS参数,选择10 mL水样加入顶空瓶中,于70 ℃条件下,通过3.5 g氯化钠盐析辅助预孵化8 min,然后以二乙烯基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bon WR/PMDS)Smart SPME Arrow箭型固相萃取头萃取20 min,于240 ℃进样口处解吸3 min。目标物采用VF-624 MS色谱柱(30 m×0.25 mm×1.4 μm)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中29种致嗅物质在5~3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2
)均大于0.991,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31~9.27 ng/L和1.26~37.09 ng/L。以超纯水为空白基质,在10、80、160 ng/L加标水平下,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84.3%~11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0%~8.6%。该方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29种目标物的测定,可满足痕量致嗅物质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水;致嗅物质
78
|
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13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改进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藏茶中88种农药残留
严晓贤,仝凯旋,朱浙辉,谢瑜杰,吴兴强,常巧英,石志红,范春林,陈辉
2024, 43(4): 590-599. DOI: 10.12452/j.fxcsxb.23121964
摘要:建立了藏茶中88种农药残留的改进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检测方法。藏茶样品以1%乙酸乙腈提取和2 g NaCl盐析处理,经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
18
)、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以0.01%甲酸水溶液(含2 mmol/L甲酸铵)和0.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采用ACQUITY UPLC BEH C
18
(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在15 min内实现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藏茶中88种农药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 0.999 0),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15~3 μg/kg和0.5~10 μg/kg。在1、2、10倍LOQ 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2%~108%、73.2 ~109%、72.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2%。将该方法应用于12批实际样品检测,所有样品均检出农药,其中有4批次样品中吡虫啉超限量值。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能够满足藏茶中88种农药的快速检测要求。
关键词:改进QuEChERS;藏茶;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农药残留
68
|
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Eu
3+
-生物质碳量子点探针的比率型荧光传感体系检测盐酸四环素
李春雨,赵卓君,白万乔,高楼军
2024, 43(4): 600-606. DOI: 10.12452/j.fxcsxb.23112412
摘要: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
3+
)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
3+
-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
3+
-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峰。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逐渐增大,Eu
3+
与盐酸四环素螯合形成的配合物增多,在425 nm处的CDs荧光(I
F425
)逐渐减弱,而617 nm处铕配合物的荧光(I
F617
)逐渐增强,可基于荧光强度比I
F617
/I
F425
的变化对盐酸四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Eu
3+
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盐酸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强度比(I
F617
/I
F425
)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在10~100 μ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
= 0.992 6,检出限为5.09 μ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4%,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碳量子点(CDs);铕离子(Eu
3+
);盐酸四环素
54
|
3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和近红外光谱的煤矸石智能识别
王亚栋,贾俊伟,谭韦君,雷萌
2024, 43(4): 607-613. DOI: 10.12452/j.fxcsxb.23112615
摘要:该文开发了一种融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一维残差深度网络(1D-ResNet)的煤炭及矸石快速分类方法。为保证实验样本的多样性,从河南、河北、山东3省份的多个煤矿中采集了430个煤炭与矸石样本,并基于欧氏距离对异常样本予以剔除,以获得高质量的建模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为准确捕捉煤炭和矸石与其光谱特征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构建了基于1D-ResNet的分类模型,可在有效解决梯度消失问题的同时深度挖掘煤炭与矸石的光谱特性,获得高精度的分析结果。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96.26%,显著优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该模型的损失函数变化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模型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测试发现,模型处理每一百个样本的推理时间仅为16.230 ms,进一步突显了其在煤炭与矸石在线分选领域的优势和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煤矸石识别;近红外光谱;深度学习;残差网络
30
|
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6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香豆素和寡聚芳酰胺的Hg
2+
荧光探针性能及应用研究
杨永安,王媛,陈明,谢一柳,王英伍,许肖云
2024, 43(4): 614-621. DOI: 10.12452/j.fxcsxb.23102301
摘要:该文利用含分子内三中心氢键的寡聚芳酰胺三聚体二酸和3-氨基香豆素的酰胺化反应,高效制备了具有一定刚性骨架的荧光探针,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探针的选择性识别、抗干扰以及可逆性等性能,测定了探针和Hg
2+
的配位比及检出限,并研究了其定量检测不同水样中Hg
2+
的能力。结果显示,探针对Hg
2+
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K
+
、Na
+
、Ca
2+
、Mg
2+
、Cu
2+
、Zn
2+
、Pb
2+
、Cd
2+
、Fe
3+
、Mn
2+
、Ni
2+
、Ag
+
、Cr
3+
、Al
3+
、Co
2+
)的干扰。探针对Hg
2+
识别具有较好的可逆性,二者配位比为1∶1,其检出限为2.08×10
-7
mol/L,满足实际水样检测要求。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探针识别Hg
2+
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推断。此探针可用于不同水样中Hg
2+
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与原子荧光法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香豆素;寡聚芳酰胺;汞离子;荧光探针;水样
32
|
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基于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技术快速测定中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
黄晓静,陈素云,周恒,王江,果旗,王雄,胡青,季申
2024, 43(4): 622-629. DOI: 10.12452/j.fxcsxb.23112513
摘要:基于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多种中药材基质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测定方法。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经乙腈-水(9∶1)提取后,采用免疫磁珠自动富集净化后,由0.5%乙酸甲醇洗脱后定容;经Inertsil ODS-3 C
18
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乙腈-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以5种易污染黄曲霉毒素的中药材基质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
)均达到0.999 9;检出限为0.06~0.2 μg·kg
-1
,定量下限为0.12~0.40 μg·kg
-1
;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9%~116%,相对标准偏差为0.10%~6.9%;在18 min内可完成24批样品的净化,比免疫亲和柱法的检测效率提高近85%。该方法快速、准确,通用性强,可用于多种中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批量快速测定。
关键词:全自动免疫磁珠;快速测定;中药材;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
58
|
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实验技术与方法
车用气雾剂中VOCs检测方法的研究
李思,陈攀金,田丁炜,杜振霞
2024, 43(4): 630-636. DOI: 10.12452/j.fxcsxb.23100701
摘要:为准确测量气雾剂产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及含量,设计了特定装置将气雾剂中推进剂和非推进剂进行分离,利用采集袋收集气雾剂中的推进剂,通过液液萃取法对非推进剂中的VOCs进行提取。以所建立的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联用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其中推进剂气体组分含量用归一化法进行测定,非推进剂的VOCs依据检出种类,选择8种VOCs建立标准曲线。各物质在对应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
)均大于0.99;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5~0.50 mg/L和0.50~1.00 mg/L;回收率为90.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9.3%。应用建立的方法分析6种不同功能的气雾剂产品,并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推进剂部分主要检出丙烷、丁烷、二甲醚,非推进剂部分检出苯系物、烷烃、环烷烃、单萜类、羧酸衍生物、醚类,其中苯系物和单萜类含量较高。该方法可为企业改进产品配方提供参考,也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气雾剂;VOCs
39
|
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7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克咳片中麻黄类生物碱和吗啡含量研究
孙鹏,向超群,陈启文,贾彬,李欣怡,陈炜璇,乔卫林,肖雪
2024, 43(4): 637-642. DOI: 10.12452/j.fxcsxb.23120127
摘要: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含量对评价克咳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克咳片质量评价方法,采用NIRS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了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变量选择方法优化了模型性能。将校正集决定系数(R
c
2
)、验证集决定系数(R
p
2
)和相对分析误差(RPD)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方法结合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变量选择方法所建立的模型性能最优。克咳片中麻黄类生物碱及吗啡近红外光谱模型的R
c
2
、R
p
2
及RPD分别为0.91、0.93、4.00和0.92、0.94、4.24,说明模型性能较好。该研究基于NIRS和CARS实现了克咳片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分析,为克咳片的质量快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克咳片;近红外光谱;麻黄类生物碱;吗啡
36
|
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智能电子产品典型材料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
幸苑娜,彭先芝
2024, 43(4): 643-648. DOI: 10.12452/j.fxcsxb.23112820
摘要:智能电子产品中残留的二甲基环硅氧烷(DMCs)可能随设备报废而进入环境。该研究针对智能电子产品材料基质复杂且溶解性和分散性差的特点,选取硅橡胶、胶黏剂和塑料3种典型材料为代表,采用丙酮对颗粒度为0.5 cm×0.5 cm的样品进行超声萃取,选择SH-Rxi-5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µm)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通过特征碎片离子实现了7种DMCs(D3、D4、D5、D6、D7、D8、D9)的定性定量分析。7种DMCs在0.1~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2
≥0.999 3),方法定量下限为0.5 μg/g;7种 DMCs在智能电子产品3种典型材料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8%~10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4.6%。将该方法用于7种不同智能电子产品材料中DMCs的分布分析,结果在6个样品中检出DMCs,总含量为30.0~1.6×10
3
μg/g。
关键词:二甲基环硅氧烷;气相色谱-质谱;智能电子产品;硅橡胶;胶黏剂;塑料
46
|
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3115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化妆品中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汤娟,丁友超,费晓庆,吴斌,钱志娟,陈山丹,李柏
2024, 43(4): 649-653. DOI: 10.12452/j.fxcsxb.23111102
摘要:建立了测定多种化妆品中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DSDMA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体积比2∶1)超声分散后,加入氯化钠进行振荡提取,取上层有机相分析。采用Acclaim
TM
Surfactant柱(150 mm×4.6 mm,5 μm)分离,以乙腈和10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pH 5.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可在18 min内实现有效分离,在10~2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
)为0.999 4,检出限(LOD,S/N=3)和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3.27 mg/kg和9.96 mg/kg。在100、500、1 000 mg/kg加标水平下,卸妆油等10种典型空白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2.5%~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不大于6.3%。采用该方法对133个市售样品进行检测,1个乳液样品中DSDMAC的测定值超出法规要求。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种化妆品中DSDMAC的测定,可为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化妆品;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
60
|
3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1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综述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兰梓溶,清江,陈有为,许宙,陈茂龙,文李,程云辉,丁利
2024, 43(4): 654-662. DOI: 10.12452/j.fxcsxb.23112822
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MIL-101;吸附;改性修饰;有机污染物;水
141
|
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60601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4-1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