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核分析测试专辑
引言
2024, 43(10)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02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谈谈核分析
柴之芳
2024, 43(10): 1481-1482. DOI: 10.12452/j.fxcsxb.240807201
27
|
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60236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高端对话: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
2024, 43(10): 1669-1674.
26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6023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综述
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解宏鑫,李玉锋,于永亮,陈栋梁,敬罕涛,李柏,陈春英
2024, 43(10): 1483-1495. DOI: 10.12452/j.fxcsxb.240812295
摘要:纳米生物效应是指纳米尺度物质与生命体系的相互作用情况。大科学装置也称大科学设施,是指需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而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大科学装置可为纳米生物效应研究提供重要工具。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相关技术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测定通量和原位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为纳米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前沿分析方法。该文介绍了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相关技术在纳米生物效应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着重总结了基于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中子源等相关技术在纳米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特别是纳米材料表征、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转化以及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此外,也对利用新一代大科学装置开展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纳米生物效应;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子源
324
|
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9712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核能战略背景下Pu在中国海岸带的研究进展
刘志勇,马仁锋,李宇坤,赖剑辉,张睿涵,黄亚楠,王殳凹
2024, 43(10): 1496-1511. DOI: 10.12452/j.fxcsxb.240820331
摘要:人工放射性元素Pu在中国海岸带中的传输关系到国家核安全应急与海洋生态安全,在放射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中国海岸带处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域,其强浊流环境的特征使得在该环境中洋流传输来的放射性物质Pu或其他人工放射性物质与海水中的悬浮物发生迅速的清除廓清作用。Pu在海洋沉积环境中发生明显的迁移作用,对其同位素指纹特征与其他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能迅速判别出放射性污染物质的来源与各自比率关系。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Pu在中国海岸带环境中的研究进展,海岸带Pu的研究有助于国家核电战略与复杂外部海洋等环境下的海岸海洋核安全、地球环境变化的瞬时评估、突发核事故状态下的核应急保障。
关键词:核电规划;中国海岸带;福岛核事故;污染迁移;核应急
293
|
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421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核辐射探测技术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蔡雅雯,王祥科
2024, 43(10): 1512-1524. DOI: 10.12452/j.fxcsxb.240714216
摘要: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对核能用途的日益开发,加强核安全监管、提升核安全水平、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是保障核能长远发展和应用的基石。因此,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环境放射性检测、核电站安全监测、核事故应急监测、国土边境放射性监测、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防范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核辐射探测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新材料的开发上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核辐射探测器或核辐射探测材料是核辐射探测技术的重要载体。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辐射粒子与探测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从核辐射探测技术出发,基于核辐射探测材料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新型核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核辐射探测;气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
373
|
3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4234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阿克量级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及其进展
刘起,侯小琳
2024, 43(10): 1525-1535. DOI: 10.12452/j.fxcsxb.240715220
摘要:加速器质谱(AMS)技术已发展成为测试超低含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最灵敏手段,探测限降低至阿克量级。该文对加速器质谱的基本原理、加速器质谱仪基本结构、仪器经历的四代发展演化情况以及加速器质谱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以便于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或从事相关交叉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加速器质谱的技术原理、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和范围,促进该技术的应用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近10年来,我国加速器质谱技术发展快速,仪器设备急剧增加,实验室建设和应用领域发展迅猛,在建及建成各类设备二十余台,设备类型愈发多样化,测试核素同样经历了最初的
14
C单一核素到现在“主流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近乎全覆盖扩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也正得其时。加速器质谱技术除了推动传统的基础科学研究外,必将在对全球气候、环境污染、公众健康和国际性的核材料安全防护等热点问题的研究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加速器质谱;阿克量级;超低含量;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
337
|
8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4234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长寿命低丰度放射性核素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王文亮,张满超,冯磊,沈小攀,徐江,张鹏飞,汪伟,翟秀芳,王江帆,邓虎,翟利华,李志明
2024, 43(10): 1536-1544. DOI: 10.12452/j.fxcsxb.240801270
摘要:长寿命低丰度放射性核素分析在核环境监测、核燃料循环和核取证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是一种将激光共振电离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探测灵敏度和高丰度灵敏度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基体条件下超痕量核素分析需求。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基于自研的磁-电双聚焦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进行
121m
Sn、
126
Sn、
233
U、
236
U、
238
Pu等核素丰度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高效原子化源、高元素选择性以及高同位素选择性实验技术,并对激光共振电离质谱用于超痕量核素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丰度;同量异位素干扰;铀;钚;锡;激光共振电离质谱
333
|
10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4234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多元统计方法在核取证溯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黄天爱,刘子若,李俊毅,阳文彬,冯卓贤,袁岑溪,王天翔,陈胜利
2024, 43(10): 1545-1558. DOI: 10.12452/j.fxcsxb.240819324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核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球核安全峰会上强调核材料溯源取证的重要性。核材料溯源取证,是对核材料及放射性材料进行检查分析,以溯源其性质、制造的时间、地点、方式及预期用途。目前关于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是基于数据库信息,利用多元统计方法溯源未知核材料的来源信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的核取证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数据依赖性强、模型缺乏定量分析能力和普适性等不足。为克服这些局限,该文介绍了最新的线性拟合方法实现溯源取证分析。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OECD/NEA)于2017年发布的SFCOMP-2.0乏燃料数据库,以不同核素浓度作为样品特征,提出了线性关系假设并通过数据库数据和压水堆(PWR)与沸水堆(BWR)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线性关系假设在PWR和BWR中均适用,并可用于预测燃料的初始富集度和燃耗量。此外,应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器)实现对PWR和BWR的分类。最后,应用KNN分类、随机森林和多层感知器算法改进了核取证分类模型,提高了模型对各反应堆的分辨能力。
关键词:核安全分析;核材料;溯源取证;线性方法;乏燃料
252
|
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42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浓溶液与界面环境下水辐解自由基超快动力学反应研究
姜志文,马骏
2024, 43(10): 1559-1573. DOI: 10.12452/j.fxcsxb.240819323
摘要:水被电离辐射(光子、快速电子、X射线、重离子等)作用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水合电子、氢自由基等活性自由基,它们活性高、寿命短,在核工业、新能源开发和放射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原位实时研究水辐解自由基的反应动力学是一项挑战性工作。脉冲辐解技术是一种研究瞬态反应中间体及其基元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技术,通过超快高能辐射引发自由基生成,并能够实时可控解析瞬态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及其反应动力学。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均相和界面水体系内自由基脉冲辐解的研究进展,并对脉冲辐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辐射化学;自由基化学;脉冲辐解;瞬态光谱
191
|
9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971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环境土壤中痕量
90
Sr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杨军强,邢闪,王倩,胡克生,史克亮,侯小琳,吴王锁
2024, 43(10): 1574-1588. DOI: 10.12452/j.fxcsxb.240806284
摘要:
90
Sr因裂变产额高、半衰期较长、高毒性及生物亲骨性等,是环境辐射危害评价中重点关注的裂片核素之一,其环境行为备受关注。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土壤连接水体、植物、大气等环境介质,是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再富集的重要渠道,开展对土壤中
90
Sr含量的准确分析,是环境放射性安全评估的重点任务之一,对深入理解
90
Sr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壤中
90
Sr的分析方法,主要总结了环境样品前处理、化学分离纯化以及仪器测量、分析方法自动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未来环境土壤中痕量
90
Sr准确分析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90
Sr;土壤样品;分析方法;综述
286
|
4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8568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电化学海水和废水提铀中电极设计及机制研究进展
刘柯,邓恺元,雷蕾,费玲,汪德高
2024, 43(10): 1589-1597. DOI: 10.12452/j.fxcsxb.240716225
摘要:从海水和核工业废水中高度选择性和有效地富集U(VI),不仅对核能和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减少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U(VI)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策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新型金属电极的设计,以及其应用于海水及废水电化学提铀的机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目前所提出的先进的铀提取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该文旨在为海水及废水提铀的实质进展提供更直观的电极设计,机制和策略的见解。
关键词:废水提铀;电化学;机制;电化学还原沉积
305
|
1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9712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研究报告
基于PGNAA技术的掩埋爆炸物检测装置设计及分析研究
李佳桐,罗恩康,汤亚军,李珍,贾文宝,陈炼,蔡平坤,孙爱赟,黑大千
2024, 43(10): 1598-1607. DOI: 10.12452/j.fxcsxb.240716226
摘要:针对土壤中掩埋地雷的位置探测,开发了一种基于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技术(PGNAA)的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以D-T中子发生器以及BGO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进行装置设计,分别对探测器与中子发生器的相对位置、中子屏蔽层进行优化,并对仪器周围剂量进行模拟分析。在源与探测器的距离为21 cm,中子屏蔽层选择16 cm厚的含硼聚乙烯,D-T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为1×10
8
n/s条件下,装置周围设置2 m安全范围即可满足辐射剂量安全要求。基于优化模型进行装置平台搭建,蒙特卡洛MCNP模拟计算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计算的地雷位置坐标与预设位置坐标之间的相对偏差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采用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以及多探测器检测方法进行地雷位置检测具有可行性。同时,针对复杂的土壤环境,基于蒙特卡洛MCNP模拟计算考察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本底元素、地雷质量等环境因素对于装置检测地雷位置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对地雷检测系统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小,但会对装置的可探测范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土壤含水率由0%增加至35%时,“有效中子”通量降低13.8%左右,最终导致装置可探测范围降低至45 cm区间内。当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5%时,土壤中本底元素对地雷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及装置的可检测范围影响较小。装置的最小可检出样品质量约为1 100.8 g,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大,其可检测范围随之增大,对于质量为3 317.5 g的地雷样品,装置的可检测范围达73 cm。最后,基于上述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对单探测器地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显示利用单探测器响应可实现地雷位置的有效检出。
关键词:爆炸物检测;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多探测器检测装置设计;蒙特卡洛MCNP模拟;单探测器响应
179
|
3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011103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一种用于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熔盐原位研究的新型高温装置
曹慧丽,高梅,Andebet G. Tamirat,赵宏滨,周兴泰,黄宇营,雷琦,文闻
2024, 43(10): 1608-1617. DOI: 10.12452/j.fxcsxb.240718239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熔盐原位研究的新型高温旋转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各种结构材料与熔盐之间的相互作用。该装置能够准确地检测到高温实验中的每一个相变,包括腐蚀等强烈反应过程。实验时,将熔盐(如氯化物或氟化物)与结构材料置于石英或氮化硼毛细管中,并加热至高温,即可连续收集X射线衍射图谱。在熔融ZnCl
2
刻蚀Ti
3
AlC
2
的过程中,由于Zn
2+
具有较大的原子序数和离子半径,可以通过衍射峰强的变化和六方晶格c轴方向晶格参数的膨胀,清楚地观察到刻蚀过程的取代反应。另外,还研究了GH3535合金在FLiNaK熔盐中的高温腐蚀过程,有助于优化GH3535合金应用在熔盐堆时的稳定性。这种高温仪器完全兼容X射线衍射和拉曼技术的组合使用,可以提供体相和表面两方面的结构信息。目前,该高温装置已面向用户开放,并广泛应用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BL14B1线站。
关键词:原位X射线衍射;旋转式微衍射仪;旋转式高温装置;熔盐
300
|
5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01111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利用X射线光谱探测Mo
2
C@MoSe
2
异质结电极
曹宇杨,魏世强,蒋伟,Peter Joseph Chimtali,闫紫薇,周权,陈双明,宋礼
2024, 43(10): 1618-1625. DOI: 10.12452/j.fxcsxb.240805280
摘要:由于具有高导电性和层状结构,二维MXene材料被认为是用于储能应用的有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MXene材料相对较低的稳定性和比容量限制了其进一步利用。该文通过一步硒化方法形成Mo₂C@MoSe₂异质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同步辐射X射线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揭示了由原位生长在Mo
2
C MXene上的MoSe
2
组成的异质结构。电化学测试证明了异质结电极在5 A·g
-1
的高电流密度下具有289.06 mAh·g
-1
的优异倍率性能,并在1 A·g
-1
下经过900次循环后具有550 mAh·g
-1
的长循环稳定性。该研究采用X射线光谱分析直接阐明异质结构,为探测异质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X射线光谱;MXene;异质结;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锂离子电池
209
|
7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9713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基于双发射Ln-MOFs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UO
2
2+
彭洪波,李世琪,曹小红,刘云海
2024, 43(10): 1626-1634. DOI: 10.12452/j.fxcsxb.24051436
摘要:铀作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在水体中具有高流动性以及对生物体的高毒性,开发一种能够快速、灵敏检测水体中痕量UO
2
2+
的分析方法显得极其重要。该研究采用双金属策略成功制备具有双发射中心的Eu/Zr-UiO-66-NH
2
,并以此构建比率荧光传感器实现了对UO
2
2+
的可视化检测。以Eu
3+
为第二金属源部分取代Zr
4+
,有机配体通过“天线效应”敏化Eu
3+
的禁阻跃迁,可使Eu/Zr-UiO-66-NH
2
呈现双发射中心。同时,因Eu
3+
和 Zr
4+
的竞争配位而产生的晶格缺陷增大了MOFs的孔径尺寸,有利于UO
2
2+
在孔道内的富集,进一步提高荧光传感的灵敏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N
2
吸脱附曲线和荧光光谱等对Eu/Zr-UiO-66-NH
2
的缺陷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 Eu
3+
的掺入量、溶剂、荧光探针用量、时间等因素对传感器检测效果的影响。在99% 乙醇-水溶液中预先富集30 min,加入UO
2
2+
后,Eu/Zr-UiO-66-NH
2
发生明显的荧光增强,I
F450
/I
F620
与UO
2
2+
浓度在100~900 n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1 nmol/L。紫红色到蓝色的荧光色调转变更有利于现场半定量检测,20倍浓度的各种干扰离子不会影响Eu/Zr-UiO-66-NH
2
对UO
2
2+
的荧光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证明Eu/Zr-UiO-66-NH
2
的荧光增强为动态的电子转移过程。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UO
2
2+
含量的测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双金属策略;Ln-MOFs;比率荧光传感器;铀酰
293
|
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2335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核取证表征铀矿石浓缩物
席瑞阳,王亚龙,郭思琪,汪伟,徐江,何亚姣,凡金龙,霍艳坤,王玉凤,方随,李志明,张小林
2024, 43(10): 1635-1644. DOI: 10.12452/j.fxcsxb.24040202
摘要:该研究建立了联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SEM-EDS)、全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萃淋去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L-TBP/ICP-MS)鉴别铀矿石浓缩物(UOC)中60余种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通过SEM-EDS得到5种UOC的表面微观形貌,并结合ICP-MS得到的N、O、S、K和Cl等基体元素的含量信息,可初步判断不同UOC的生产方式及其化学组成。全溶/ICP-MS方法可快速测定Na、Ca、Fe等含量较高的基体元素,特别在测量W、Sn等易吸附或水解元素含量方面具有优势。CL-TBP/ICP-MS方法的优势在于可获得包含极低含量目标元素在内的60种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对重点关注的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可达10
-9
g/g量级。根据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信息,可有效鉴别不同来源的UOC,并初步推测其成矿类型。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铀矿石浓缩物和其他铀基体材料的核取证表征、解析溯源、数据库建设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核取证;铀矿石浓缩物;形貌;基体元素;杂质元素;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317
|
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439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脉冲激光用于钙钛矿CsPbBr
3
半导体中载流子输运性能表征
汪俞权,任若菡,申南南,肖宝,何旭昌,孙啟皓,何亦辉
2024, 43(10): 1645-1650. DOI: 10.12452/j.fxcsxb.240720243
摘要:钙钛矿半导体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认为是新一代室温核辐射探测半导体。准确测定其载流子输运性能对于获得高性能钙钛矿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至关重要。该文发展了以脉冲激光为激发源的钙钛矿半导体载流子输运性能表征方法。基于所制备的Au/CsPbBr
3
/Bi器件,将脉冲激光由阳极面入射,并采集探测器阴极的脉冲信号,通过不同偏压下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及幅值分布,拟合得到CsPbBr
3
半导体中空穴载流子的迁移率μ
h
为11.78 cm
2
·V
-1
·s
-1
,迁移率寿命积μτ
h
为2.82×10
-3
cm
2
·V
-1
,与传统以
241
Am α粒子为激发源的表征结果相当。该工作证明了以脉冲激光为激发源表征钙钛矿半导体的输运性能的可行性。基于CsPbBr
3
半导体较好的载流子输运性能,该探测器表现出良好的γ射线探测性能,对
57
Co@122 keV 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8.5%。
关键词:钙钛矿半导体;半导体探测器;铯铅溴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寿命积;迁移率
105
|
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971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变温下油脂自由体积和晶型结构演化的正电子湮没寿命研究
段会,张鹏,刘福雁,于啸天,况鹏,张玉包,张仁刚,于润升,曹兴忠,王宝义
2024, 43(10): 1651-1657. DOI: 10.12452/j.fxcsxb.24041203
摘要:甘油三酯具有独特的同质多晶现象,其结晶和熔化特性对油脂产品性能及工业应用至关重要。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可在原子尺度对结晶态甘油三酯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特征化描述。当正电子进入分子材料时,会与周围的电子形成电子偶素(电子-正电子的束缚态),其寿命反映了材料中空洞(自由体积)的大小。该文使用PALS首次研究了5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多晶性和晶型转变过程,包括甘油三月桂酸酯、甘油三肉豆蔻酸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花生酸甘油三酯。正电子数据和由其他表征手段得到的晶型变化规律很好符合。用正电子观察到更长分子链甘油三酯固相收缩成更稳定的晶型时有空洞形成,以及
α
晶在固-固转化过程中形成了2种
β
晶形态。
关键词:甘油三酯;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同质多晶;电子偶素
54
|
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43917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基于EJ-301液闪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对Pu样品质量的测量研究
张岩,程伟,李多宏,程璨,贾文宝
2024, 43(10): 1658-1663. DOI: 10.12452/j.fxcsxb.240731266
摘要:快中子多重性测量技术(FNMC)可以对保密封装或者非固定状态的核裂变材料的质量进行无损检测,且不需要标准样品刻度,在核保障领域,特别是核材料衡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EJ-301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组成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对Pu样品质量测量的准确性。利用Geant4模拟软件搭建了1×6 EJ-301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组成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系统,并对Pu-240自发裂变中子源的方向、能量、时间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对不同质量的Pu-240源进行多重性质量计算,得到其相对质量偏差均在10%以下,但随着裂变材料质量的增加,相对质量偏差也相应增加。对钚金属进行多重性测量,得到其平均相对质量偏差为15.5%左右,偏差相对于模拟结果较大的原因可能由n/γ甄别误差导致。该结果比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的相对质量偏差降低了16%。结果表明,基于EJ-301液闪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钚金属的质量测量。
关键词:快中子多重性测量技术;液体闪烁体;Geant4 模拟;核材料质量
96
|
4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856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Al
2
O
3
对Ti膜离子注入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研究
胡江钰,范宇,梁参军,郝丽娟,刘朝伟,宋勇
2024, 43(10): 1664-1668. DOI: 10.12452/j.fxcsxb.240905375
摘要:为提高中子管Ti膜的储氢及抗溅射损伤性能,该研究通过在Ti膜表面沉积一层Al
2
O
3
保护层,研究了该保护层对Ti膜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了Ti膜和表面有Al
2
O
3
保护层的Ti膜(Al
2
O
3
/Ti膜)样品的制备,开展了D离子注入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D离子注入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热脱附谱(TDS)实验研究保护层对Ti膜中D滞留量的影响。SEM结果表明,注入5×10
17
个D离子后,Ti膜表面出现开裂和剥离现象,而Al
2
O
3
/Ti膜表面无开裂和剥离现象,Al
2
O
3
保护层抑制了Ti膜的开裂和剥离,可提高Ti膜使用寿命。TDS实验结果表明,增加Al
2
O
3
保护层后,D脱附峰值温度提升4.9%,膜内D滞留量提升10.3%,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Al
2
O
3
保护层可阻止膜内D原子的释放进而提升Ti膜内D滞留量。该文初步验证了Al
2
O
3
有作为中子管Ti膜保护层材料的潜力。
关键词:中子管靶;Ti膜;Al
2
O
3
保护层;离子注入;D滞留量
42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4302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