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下载中心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英文网站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42
卷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90种那非类物质
陈燕,严丽娟,徐敦明,黎翠玉,孙婷
2023, 42(5): 519-530. DOI: 10.19969/j.fxcsxb.23011301
摘要:建立了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HPLC-MS/MS)同时测定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90种那非类非法添加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QuEChERS)进行净化;上清液过0.22 μm有机相微孔滤膜,以HPLC-MS/MS进行分析,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保留时间和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以白酒、白兰地、人参酒作为基质,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90种那非类物质20 min内可获得满意的分离和检测结果,在0.05 ~ 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
)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5 ~ 10.0 μg/kg,定量下限(LOQ)为1.25 ~ 25.0 μg/kg。各待测物在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8.3% ~ 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 ~ 9.9%。采用该方法测定47批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90种那非类物质,结果显示,2批次样品中检出西地那非。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净化效果好,回收率稳定,可用于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90种那非类非法添加药物的同时快速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那非类物质;非法添加
95
|
34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004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超高分辨质谱技术用于鸦胆子油及其口服制剂特征谱的高通量快速分析
黄炎,冯佩佩,蒋欢欢,刘坤,张迪,李少燕
2023, 42(5): 531-540. DOI: 10.19969/j.fxcsxb.23010903
摘要:采用直接进样-电喷雾电离超高分辨质谱技术(DI-ESI-UHRMS)结合统计学数据分析策略,建立了鸦胆子油及其口服制剂的特征图谱高通量快速分析方法。基于DI-ESI-UHRMS高分辨率、高通量和非靶向的特点,对鸦胆子油和大豆磷脂软胶囊正离子模式下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分子离子峰精确质量数和精细同位素峰信息,解析出69种准确分子式(与理论值的误差均小于1 ppm)。结合二级质谱、文献和Lipid Maps网站中数据,对69种分子式进行半鉴定。结果显示,其主要为糖类、磷脂类、油酸类和油脂类成分。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鸦胆子油、橄榄油和菜籽油中不存在磷脂类成分,文中半鉴定的69种分子式对应的母峰(m/z)可作为鸦胆子油掺伪鉴别和不同鸦胆子油口服制剂差异分析的指标成分。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鸦胆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鸦胆子油;口服制剂;特征谱;直接进样-电喷雾电离超高分辨质谱;高通量
24
|
8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脱氢枞酸酯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应用
曾磊,唐小松,史伯安,雷福厚
2023, 42(5): 541-549. DOI: 10.19969/j.fxcsxb.23020801
摘要:将天然可再生资源脱氢枞酸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制得脱氢枞酸酯(DAGME),并将其通过“巯-烯”点击反应接枝到巯基功能化硅胶表面,制备得到一种疏水型脱氢枞酸酯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Sil-DAGM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元素分析(EA)对固定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l-DAGME固定相成功制备。以烷基苯、Tanaka测试混合物、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分离对象对Sil-DAGME的分离性能及保留机制进行评价。研究发现Sil-DAGME除疏水作用保留机制外,还具有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基于多种保留机制的协同作用,Sil-DAGME对上述分析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此外,Sil-DAGME不仅具有良好的重现性(RSD为0.050% ~ 0.19%,n = 10)、稳定性(RSD为0.25% ~ 1.0%,n = 7)和可重复制备性(RSD为0.78% ~ 2.1%,n = 3),还对红豆杉树皮粗提物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效果。将脱氢枞酸用于制备新型的色谱填料不仅为紫杉醇的分离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以天然产物松香作为功能配体设计和制备新型固定相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脱氢枞酸;键合固定相;保留机制;紫杉醇
31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4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基于碳量子点-银纳米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纳米探针的荧光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成分CaMV35S
翟应惠,王婷婷,唐家璇,张鸿雁,操小栋,叶永康,郑海松,李云飞
2023, 42(5): 550-558. DOI: 10.19969/j.fxcsxb.23012001
摘要: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纳米探针结合催化发夹组装(CHA)无酶扩增信号放大途径建立了一种可用于转基因成分的荧光检测方法。首先为CaMV35S目标序列(tDNA)设计了可诱导的CHA循环的两个发夹结构序列HP1和HP2。当单链DNA标记碳点(sDNA-CDs)和DNA模板化银纳米团簇(Ts-AgNCs)杂交后,AgNCs和碳量子点(CDs)靠近,形成FRET效应,得到sDNA-CDs/Ts-AgNCs荧光猝灭的比率荧光探针。当tDNA存在时,通过杂交反应打开HP1发夹,形成HP1-tDNA双链结构;该结构可将HP2的发夹结构打开,从而形成HP1-HP2双链结构,同时释放出tDNA进入下一轮杂交,触发CHA循环。由于HP1-HP2中HP1的部分序列与Ts部分序列间的亲和性较sDNA强,因此,加入sDNA-CDs/Ts-AgNCs后,sDNA-CDs从探针中释放,使CDs(λ
em
= 464 nm)的荧光得以增强。而AgNCs仍在双链结构中,其荧光强度(λ
em
= 560 nm)基本保持不变。以I
F464
/I
F560
为检测信号,在最优条件下,该比率荧光传感器对CaMV35S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 ~ 50 nmol/L,检出限(LOD,S/N = 3)为0.02 nmol/L。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将该传感器用于转基因番茄叶中CaMV35S成分的检测,结果可靠。
关键词:催化发夹组装;碳量子点;银纳米簇;CaMV35S序列;比率荧光检测
7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超分子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他克莫司含量
谢以清,吕悦广,孟宪双,雷海民,马强
2023, 42(5): 559-567. DOI: 10.19969/j.fxcsxb.23011103
摘要:该文建立了血浆中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的超分子溶剂(SUPRAS)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对超分子溶剂组成、用量及涡旋萃取时间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后,血浆样本以正戊醇、四氢呋喃和水形成的超分子溶剂进行高效萃取。萃取液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
(50 mm × 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他克莫司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他克莫司在0.5 ~ 3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 6;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1、0.5 ng/m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n = 3)为91.9% ~ 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 ~ 5.7%。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稳定,适用于血浆中他克莫司的准确测定。
关键词: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超分子溶剂;血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9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3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新型合成大麻素ADB-BUTINACA在不同时间段斑马鱼体内的代谢组学分析
接昭玮,张文芳,王继芬,覃仕扬,徐多麒,秦歌,徐鹏
2023, 42(5): 568-576. DOI: 10.19969/j.fxcsxb.22112903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时间段斑马鱼体内ADB-BUTINACA的21种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正交信号变换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7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组间代谢物,以7种差异代谢物为特征建立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对4组不同时间段的斑马鱼体内样本进行分类预测。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8%,表明筛选的潜在差异代谢物能够有效反映不同时间段原药在斑马鱼体内的变化情况;对7种潜在差异代谢物在4类样本体内的含量变化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总体含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类代谢物的含量分布由最初的不均衡趋向于均衡分布。此外,实验发现大部分差异代谢物的代谢路径与羟基化反应密切相关,推测原药在生物体内发生羟基化反应与给药时间推断方面具有一定关联性。实验结果可为药物服用时间推断等相关领域分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ADB-BUTINACA;差异代谢物;Stacking集成学习;代谢路径;富集分析;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1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乙二胺杂化锗酸锌纳米带的绿色合成及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与检测
高越,侯金金,张建,郭静,明远航,邵兆帅
2023, 42(5): 577-585. DOI: 10.19969/j.fxcsxb.23011503
摘要:该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乙二胺杂化的锗酸锌纳米带(NH
2
-Zn
2
GeO
4
NRs),并用于铀酰离子(UO
2
2
+
)的检测和吸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荧光光谱等对纳米带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H
2
-Zn
2
GeO
4
NRs表面含有大量的—Ge—O—H和—NH
2
基团,为UO
2
2
+
的检测和吸附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此外NH
2
-Zn
2
GeO
4
NRs可高效、高选择性地吸附和检测UO
2
2
+
,其对UO
2
2
+
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90 mg/g。基于天线效应,UO
2
2
+
与NH
2
-Zn
2
GeO
4
NRs的相互作用可打开UO
2
2
+
的绿色荧光,据此建立了灵敏的UO
2
2
+
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 ~ 45 μmol/L,检出限达0.202 μmol/L。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7.2% ~ 102%,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制备的NH
2
-Zn
2
GeO
4
NRs在实现UO
2
2
+
检测的同时可对其进行吸附,在实际水样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米带;水热合成;荧光检测;铀酰离子;吸附
8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6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鉴定白茶和普洱生茶中的化学成分
刘艺静,吕悦广,胡琪,王光敏,马涛,王鹏龙,马强,雷海民
2023, 42(5): 586-595. DOI: 10.19969/j.fxcsxb.23020101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HRMS)技术,建立了白茶和普洱生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白茶和普洱生茶提取液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
柱(150 mm × 2.1 mm,1.7 μm)分离,进入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在电喷雾正、负电离模式下同时进行全扫描以及数据依赖型二级质谱扫描并采集数据信息。通过一级质谱分析和二级碎片的精确质量数信息及在线数据库匹配,在白茶和普洱生茶样本中共鉴定出64种活性成分、32种共有活性成分。在白茶和普洱生茶样本中各单独鉴定出16种活性成分,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以及核苷类等六大类别化合物。采用归一化法确定已检出的64种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该方法可系统分析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白茶和普洱生茶的保健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白茶;普洱生茶
27
|
14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4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基于UPLC-Q/TOF MS技术的痛风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田力,杨宝,胡雪黎,杜桂艳,唐生尧,刘国生
2023, 42(5): 596-604. DOI: 10.19969/j.fxcsxb.22120604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5例痛风患者(痛风组)的血清样本建立代谢图谱,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及火山图筛选出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标志物。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筛选出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显著上调(P < 0.05),36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 < 0.05),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类、氨基酸类及胆碱等成分。首先,对以上差异代谢物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中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的14种代谢物是诊断效能较好的代谢物;然后对筛选的63种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 Impact > 0.1且P < 0.05为标准,得到影响最大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甘油磷脂代谢、醚性脂质代谢、亚油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及戊糖和葡萄醛酸的互相转化等。综上,痛风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代谢水平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鉴定为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痛风;代谢组学;UPLC-Q/TOF MS;生物标志物;血清
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6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缴获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合成大麻素的
1
H qNMR定量分析研究
刘翠梅,贾薇,宋春辉,花镇东
2023, 42(5): 605-613. DOI: 10.19969/j.fxcsxb.23010403
摘要:通过考察75种合成大麻素(SCRAs)的关键定量参数,首次建立了可用于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
1
H q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将烟油样品经氘代甲醇稀释后直接进行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3%(质量分数),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90%,日间RSD小于1.5%,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3.3% ~ 100%。采用
1
H qNMR法对19份缴获烟油样品中的4种合成大麻素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5F-ADB)、2-[1-(5-氟戊基)-1H-吲哚-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5F-MDMB-PICA)、2-[1-(4-氟丁基)-1H-吲唑-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4F-MDMB-BUTINACA)、N-(1-氨基-3,3-二甲基-1-氧代丁-2-基)-1-丁基-1H-吲唑-3-甲酰胺(ADB-BUTINACA)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含量范围为0.072% ~ 2.056%。19份烟油样品的
1
H qNMR定量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所建立的电子烟油中SCRAs的定量分析
1
H qNMR法无需标准物质,操作简单,定量结果准确,解决了缺乏标准物质时复杂基质中SCRAs定量分析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采用
1
H qNMR对电子烟油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报道。该研究进一步拓宽了
1
H qNMR技术在禁毒领域的应用范围,为复杂基质中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子烟油;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合成大麻素;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
12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5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实验技术与方法
基于DCI的近红外探针和微信小程序的便携式荧光传感平台用于ONOO
-
的分析检测
王虓,王学川,韩庆鑫
2023, 42(5): 614-620. DOI: 10.19969/j.fxcsxb.22120605
摘要:该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吡喃腈类(DCI)荧光衍生物的近红外探针1a用于特异性检测ONOO
-
。该探针本身具有橙色荧光,经ONOO
-
刺激后,探针的苯硼酸频哪醇酯结构脱落,母体分子的内电荷转移(ICT)效应恢复,使得荧光发射增强,荧光颜色由橙色变为红色。此外,探针1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检出限低至97 nmol/L。同时,通过自主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色度采集(Colorimetric acquisition)”配合探针1a评估色度与ONOO
-
浓度的相关性,搭建了可对外源性ONOO
-
检测效果进行智能评估的简易检测平台,该检测平台有望成为便携智能检测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简易分析工具。该文利用近红外染料开发的探针1a可用于ONOO
-
的检测,为智能化检测有害物质提供了新的参考。
关键词:荧光探针;近红外;ONOO
-
检测;微信小程序;智能评估
33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4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基于单细胞质谱分析的膀胱癌细胞分型研究
孙佳琪,陈安琪,闫明月,傅广候,李刚强,金百冶,陈腊,闻路红
2023, 42(5): 621-627. DOI: 10.19969/j.fxcsxb.22122804
摘要:单细胞质谱分析能够获得单个细胞的代谢图谱,揭示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在肿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采用单细胞质谱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膀胱癌细胞亚型的鉴别方法。基于所采集的单细胞代谢数据,分别使用线性判别分析、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建立了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各机器学习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膀胱癌细胞分型能力,分类准确率 ≥ 94.9%,灵敏度 ≥ 88.6%,特异度 ≥ 93.3%。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准确率达100%,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1。该方法实现了膀胱癌单细胞的代谢物检测及细胞亚型区分,也为更广泛的单细胞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单细胞质谱分析;膀胱癌;代谢物检测;细胞分型
29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00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自组装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四环素光子晶体传感器
胡亭屹,张云,赵强,曹玉华
2023, 42(5): 628-633. DOI: 10.19969/j.fxcsxb.23010909
摘要:以油酸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OA-Fe
3
O
4
)为磁性内核,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VP)为乳化剂,四环素(TC)为模板分子,将光子晶体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通过细乳液自组装一步法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颗粒(MMINPs),并基于外界磁场组装构建了可进行裸眼可视化检测的光子晶体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曲线(TGA)对MMINPs粒子进行了表征。优化了TC-MMINPs的制备条件,考察了TC磁性分子印迹光子晶体传感器(TC-MMIPCs)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和选择性。结果显示,在TC质量浓度1.0 × 10
-4
~ 1.0 g/L范围内,质量浓度的对数与反射波长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 = 3)为1.0 × 10
-4
g/L。该传感器响应速度较快,在30 s内即可完成响应,印迹因子为3.41。其响应具有特异性,对于与四环素结构相似的氯霉素的选择因子为5.92。该传感器已成功用于某品牌舒缓保湿喷雾中TC的分析。
关键词:磁性胶体纳米粒子;磁响应性光子晶体;分子印迹技术;四环素;双亲性无规共聚物
7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
苏静,尹希杰,丁达,漆艳
2023, 42(5): 634-640. DOI: 10.19969/j.fxcsxb.23011104
摘要:建立了吹扫捕集(P&T)/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联用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方法。优化了吹扫时间、吹扫温度和干吹时间,确定最优吹扫捕集效率,并通过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苯系物水溶液,计算水体中痕量苯系物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在35 ℃下吹扫捕集13 min,干吹时间3 min条件下,水样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的吹扫捕集效率分别为95.0%、90.2%、71.3%、59.1%、69.4%、50.8%和70.1%,7种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标准偏差(STD)为0.06‰ ~ 0.29‰。7种苯系物的质量浓度在0.50 ~ 20.00 µg/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
)为0.998 6 ~ 0.999 5,在各浓度下7种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值的标准偏差为0.090‰ ~ 0.48‰,进样量及进样方式的差异不会导致碳同位素分馏。水样中苯、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的检出限为1.00 µg/L,乙苯和异丙苯为0.50 µg/L。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水体中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检出限,结果准确可靠,满足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需求。
关键词:吹扫捕集;痕量苯系物;单体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水体
9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辣椒碱等9种热感剂
吴志珊,吴姣娇,尹伟成,殷帅,李卓芳,姜成君
2023, 42(5): 641-646. DOI: 10.19969/j.fxcsxb.23011902
摘要:建立了测定化妆品中辣椒碱等9种热感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80%甲醇超声提取后,过滤,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SymmetryShield
TM
RP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分离,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9种热感剂的分离度好,专属性高,其质量浓度在0.2 ~ 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
)均不小于0.999 5,检出限(LOD)为0.001 0 ~ 0.003 4 mg/kg。以水基类、乳剂类、膏霜类3种阴性样品作为空白基质,9种热感剂在0.004、0.02、1 mg/kg 3种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5.6% ~ 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83% ~ 7.0%。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化妆品中9种热感剂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热感剂;化妆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综述
化妆品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尹林华,肖小华,霍冰洋,李攻科
2023, 42(5): 647-656. DOI: 10.19969/j.fxcsxb.22121101
摘要:化妆品的广泛使用使其安全性问题受到关注。作为发现安全性问题的首要选择,分析检测技术十分重要。化妆品种类繁多、基质复杂,其样品前处理成为分析检测过程的关键所在。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因试剂消耗大、耗时、步骤繁琐等缺点无法满足绿色高效的检测要求,因此发展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5年化妆品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包括相分离方法、场辅助方法和衍生化方法等,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样品前处理;化妆品;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75
|
2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5393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