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下载中心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英文网站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42
卷
1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高端对话: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
2023, 42(12): 1533-1536.
25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752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化学化工中常用数学方法——评《化工数学(第三版)》
2023, 42(12): 1673.
2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751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医学化学知识概览——评《医学化学(第3版)》
2023, 42(12): 1674.
3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7519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研究报告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筛查茶叶中166种农药残留方法研究
方俊兰,张丹阳,伊岳星,刘颖颖,柴云峰,李祖光,陈红平
2023, 42(12): 1537-1546. DOI: 10.19969/j.fxcsxb.23080405
摘要:建立了改良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EChERS/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同时测定茶叶中16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改良QuEChERS技术进行前处理,以Full MS模式下的精确分子离子为定量离子,特征碎片离子与二级质谱信息定性,外标法定量。以绿茶和红茶作为基质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绿茶中15种农药在4~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余151种农药在2~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红茶中所有农药在2~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绿茶与红茶中基质效应分别为-56%~63%和-19%~110%。在4个加标水平下,绿茶、红茶中116种农药的回收率均在70%~130%之间;绿茶和红茶中分别有99%、87%的农药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定量下限(LOQ)为10~25 μg/kg。应用建立的方法分析20份实际茶叶样品(14份绿茶,6份红茶)的农药残留情况,绿茶、红茶样品中各检出9种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限量。该方法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高通量筛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茶叶;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农药残留;QuEChERS;筛查
94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基于UPLC-Q-Orbitrap-HRMS技术鉴定护心胆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
刘畅,周熙,罗辉泰,黄芳,吴惠勤
2023, 42(12): 1547-1557. DOI: 10.19969/j.fxcsxb.23072502
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HRMS)分析并鉴定了护心胆(Corydalis suaveolens Hance)块根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护心胆甲醇提取物经Poroshell RRHD C
18
(150 mm×2.1 mm,1.8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使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总离子流图。通过对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精确质量数进行识别,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分析二级高分辨质谱信息。在护心胆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2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15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15个四氢小檗碱类生物碱、14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6个普罗托品类生物碱、7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2个二氢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该研究对护心胆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解析,可为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护心胆;UPLC-Q-Orbitrap-HRMS;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分析
3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2279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便携原位测定装置研制与应用
巫培山,陈宇萍,梁维新,郭鹏然,雷永乾,潘佳钏
2023, 42(12): 1558-1564. DOI: 10.19969/j.fxcsxb.23091501
摘要:研制了一种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原位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浸入式水下探头设计,通过测定石油类污染物中芳烃组分的荧光强度检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最佳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以及不同激发光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开发了适于水下检测的一体式光路。结果表明,研制的原位测油装置在水中油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时具有良好线性结果;在1 mg/L和10 mg/L下仪器的示值误差小于3%;在10 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研制装置的原位检测结果与实验室萃取-荧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0.999 8),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2%~114%。该装置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可应用于水中油的快速、原位检测。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物;原位检测;荧光光度法;水下检测探头
2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83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超支化修饰亲水型阴离子色谱柱的制备与应用
蒙素仟,刘博,刘伟俊,刘瑞,桑柳波,赖华杰
2023, 42(12): 1565-1572. DOI: 10.19969/j.fxcsxb.23082202
摘要:超支化树状修饰方法凭借灵活、可控的结构设计,在聚合物基固定相的疏水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基质微球,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乙烯五胺为环氧-胺接枝原料,以甲胺封端,制备了亲水型离子色谱固定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固定相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元素。随后将固定相填充成色谱柱,以无机阴离子、有机弱酸为分离目标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和保留机制,计算目标离子的分离度和理论塔板数。通过改变淋洗液浓度、温度和种类,考察自制色谱柱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环氧-胺树状支化的修饰方式引入羟基,可有效增加固定相的亲水性。二价离子(SO
4
2-
、HPO
4
2-
)受影响较大,表现出弱保留行为,而低价离子为离子交换保留行为。在3.6 mmol/L Na
2
CO
3
淋洗液条件下,制备的色谱柱可在20 min内完成12种阴离子(F
-
、CH
3
COO
-
、ClO
2
-
、BrO
3
-
、Cl
-
、HPO
4
2-
、NO
2
-
、SO
4
2-
、Br
-
、ClO
3
-
、C
2
O
4
2-
和NO
3
-
)的分离。使用该离子色谱柱对自来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实际样品中的上述阴离子进行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n=3)均小于4.0%,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离子色谱;超支化修饰;亲水型固定相;离子色谱柱;阴离子
3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7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基于共价有机骨架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
刘海霞,杨彩玲,饶红红,刘芳,张丽,赵国虎
2023, 42(12): 1573-1579. DOI: 10.19969/j.fxcsxb.23082201
摘要:以刻蚀不锈钢丝(ESSW)为搅拌棒基体,用1,3,5-三(4-氨苯基)苯(TPB)和2,5-二乙烯基-1,4-苯二甲醛 (DVA)两种单体,制备了一种分散良好的共价有机骨架涂层(TPB-DVA-COF)搅拌棒,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建立了环境水样中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涂层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离子强度、萃取温度、搅拌速率、萃取时间等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菲、荧蒽和芘在0.20~200 μg/L,䓛、苯并[b]荧蒽和苯并[a]芘在0.05~200 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8 5,富集倍数最高可达到225倍,检出限(LOD,S/N=3)为0.007~0.150 μg/L,同一根搅拌棒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8%~6.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1%~104%。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PAHs的准确和高灵敏检测。
关键词:共价有机骨架材料;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多环芳烃;环境水样
3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86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均相合成多重选择性的新型两亲性C22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
范二乐,蒋星宇,张加栋,张明亮,韩海峰,张大兵,陈义
2023, 42(12): 1580-1587. DOI: 10.19969/j.fxcsxb.23072402
摘要:为解决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非均相合成中产物多变和重现性差等问题,该文采用均相合成新方法,制备了既含有二十二碳烷基(C22)、又嵌入脲(U)和/或酰胺(A)强极性基团的两种新型两亲性色谱固定相C22-A和C22-A/U。通过元素分析、核磁等手段,证实制备的两种新型固定相含有碳、氮元素,且碳氮元素比例符合理论值,表明酰胺和脲基极性基团成功键合到硅胶上。通过对多种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分析,对两种新型固定相的载体残余硅羟基屏蔽作用、疏水选择性、形状选择性和亲水性等多种性质进行了考察,证实两种新型固定相不但具备作为反相液相色谱(RPLC)的性能,同时也具备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的性能。相较于C18固定相,C22-A和C22-A/U具有更好的形状选择性,双重嵌入的极性基团极大地降低了固定相硅羟基活性。将C22-A和C22-A/U两种固定相应用于几种碱性化合物、雌醇(酮)类化合物的分离,C22固定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C18固定相上碱性化合物分离拖尾严重或保留不足的问题,成功实现了对雌醇(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关键词:色谱固定相;两亲性;均相合成;药物分析;液相色谱
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6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多波长自动融合指纹图谱策略及其在蜂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姜慧洁,章越,慎凯峰,姜艳,周丹英,赵洪静
2023, 42(12): 1588-1597. DOI: 10.19969/j.fxcsxb.23080304
摘要:提出了一种简化数据处理过程的多波长自动融合指纹图谱策略,并应用于蜂胶乙醇提取物的质量评价。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对5个厂家的15批蜂胶乙醇提取物进行220、245、270、320 nm的多波长检测。样品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
18
(3 mm×100 mm,2.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全峰匹配,实现了每个样品多个波长下各色谱峰数据的自动融合。以270 nm单波长为对照,比较其与多波长融合在共有色谱峰、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面的差异。蜂胶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包含33个特征峰,其中14个特征峰可定性,分别为咖啡酸、ρ-香豆酸、阿魏酸、异阿魏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肉桂酸、槲皮素、山奈素、芹菜素、异鼠李素、乔松素、白杨素、高良姜素、咖啡酸苯乙酯。各批次特征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0%,峰面积RSD为14.39%~112.02%,平均值为37.94%。15批蜂胶融合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02~0.994,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均可将样品分为4类。蜂胶270 nm单波长的指纹图谱包含32个特征峰,12个特征峰可定性。15批蜂胶单波长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28~0.997,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均可将样品分为3类。相比于270 nm单波长,多波长融合的相似度评价更敏感,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更准确。该多波长自动融合指纹图谱策略可对多波长数据进行快速、自动处理,丰富不同组分在各波长下的色谱信息,提高蜂胶指纹图谱差异评价的准确性。
关键词:多波长;自动融合;指纹图谱;蜂胶;质量评价;化学模式识别
2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2374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研究
韩金治,李亚茹,罗林,关甜,雷红涛,蔡伟谊,王炳志,徐振林
2023, 42(12): 1598-1606. DOI: 10.19969/j.fxcsxb.23062703
摘要:该文将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加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了豚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方法。优化了胶体金体系的pH值、抗原抗体浓度、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河豚毒素的定量检出限为0.5 ng/mL,线性范围为0.8~10.6 ng/mL,定性检出限(裸眼判别)为12.0 ng/mL。河豚、织纹螺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5%~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7%~7.1%,检测结果与LC-MS/MS法一致。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和河豚毒素中毒后的快速诊断。
关键词: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水产品
1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831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
李思源,陈安丽,赵思雯,严小红,丁怡
2023, 42(12): 1607-1614. DOI: 10.19969/j.fxcsxb.23091802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检测方法。将不同基质化妆品经异丙醇分散、正己烷提取后,以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采用GC-MS/MS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在5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6 5~ 0.999 9;方法检出限(LOD)为4.0~6.1 mg/kg,定量下限(LOQ)为13.2 ~ 20.4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7.0%。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的102批化妆品进行检测,检出组分涵盖了D4~D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7种二甲基环硅氧烷的监测,为保障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二甲基环硅氧烷;化妆品
4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302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不同加工方式丹参的化学成分
范佳丽,纪文华,王晓,郭兰萍,李丽丽
2023, 42(12): 1615-1622. DOI: 10.19969/j.fxcsxb.23052204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技术,对鲜切法(鲜切后烘干、鲜切后晒干)和干切法(全干切片、传统切片)处理的丹参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基于质量数、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数据,从丹参样品中定性出27种初生代谢物(氨基酸类、脂肪酸类、有机酸类、核苷类)和17种次生代谢物(丹酚酸类、丹参酮类)。主成分分析发现干切法和鲜切法有显著性差异,鲜切法两种干燥方式的差异较小。9种丹参酮类和1种丹酚酸类物质被筛选为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丹参酮 Ⅰ、丹参酮 ⅡA 和丹参新酮 Ⅰ在全干切片中的丰度高于传统切片,高于鲜切后晒干片。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酮 Ⅰ、丹参新酮 Ⅱ、亚甲基丹参醌、异隐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在全干切片中的丰度高于鲜切后晒干片,高于传统切片。脂肪酸类成分在全干切片中的丰度高于传统切片和鲜切后晒干片。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是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在干切片中的丰度显著高于鲜切后晒干片。以上结果说明鲜切法丹参中有效成分的丰度低于干切法,传统切片的闷润处理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全干切片可以积累更多的次生代谢物,品质最好。该研究可为丹参的切片加工方式提供理论指导,为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加工方式;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26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实验技术与方法
可视化辅助双碳点比率荧光检测水中银离子
韩雍,马艳鑫,汪慧,王雅
2023, 42(12): 1623-1630. DOI: 10.19969/j.fxcsxb.23070404
摘要:该文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L-Cys)和邻苯二胺(OPD)为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分别合成了蓝光碳点(B-CDs)与黄光碳点(Y-CDs),将两者杂化形成双碳点(d-CDs),并基于该d-CDs构建了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Ag
+
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传感器。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d-CDs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pH值、反应温度、孵育时间等因素对传感器检测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d-CDs呈球形,分散性好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14 nm,含有巯基和芳香环结构,并存在大量的羟基和羧基基团。Ag
+
能与d-CDs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官能团配位形成d-CDs/Ag
+
复合物,并可通过光致能量转移(PET)猝灭d-CDs的蓝色荧光。另外Ag
+
能够与d-CDs含有的巯基结合产生絮凝物。随着蓝色荧光的减弱,体系呈现出黄色荧光增强的现象。该传感器在Ag
+
浓度0~40 µ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
2
)为0.996 7,检出限(LOD)为1.26 μmol/L,加标回收率为98.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3.8%。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可靠性高的优势,并可实现环境水样中Ag
+
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
关键词:碳点;比率荧光;可视化检测;银离子;水
1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86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溶剂诱导萃取/UPLC-MS/MS法检测农田土壤中20种除草剂
瞿德业,王彩虹,陈静,朱梦晨,杨明月,夏搏,柴文博,杨山泉
2023, 42(12): 1631-1638. DOI: 10.19969/j.fxcsxb.23072101
摘要:采用优化的溶剂诱导萃取前处理方法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土壤中20种除草剂的方法。采用1.5 mL二氯甲烷为萃取剂,5 mL乙腈为提取剂,涡旋时间8 min进行提取,以ZORBAX Eclipse Plus C
18
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进行分离,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方式扫描。结果显示,20种除草剂在对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0,方法检出限为0.1~1.0 μg/kg,平均回收率为77.6%~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40%~3.8%。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有机溶剂用量少,适用于实际样品中20种除草剂的高通量检测。
关键词:溶剂诱导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除草剂;农田土壤
1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7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凝胶过滤层析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游离甲状腺激素
邹海飞,李敏,邓顺艳,夏兵,周燕
2023, 42(12): 1639-1644. DOI: 10.19969/j.fxcsxb.23071501
摘要:基于凝胶过滤层析(GFC)进行前处理,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高通量、高灵敏检测新方法。选用Sephadex LH-20凝胶小柱对150 μL血清样本进行过滤分离,先用Tris-HCl缓冲液(0.1 mol/L,pH 7.4)淋洗去除结合蛋白的甲状腺激素,然后用甲醇对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洗脱,采用LC-MS/MS法进行检测和定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FT3和FT4的线性相关系数(r
2
)均不小于0.999 5,批内及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10%,准确度为85.4%~110%,基质效应为85.8%~114%,回收率为85.8%~107%。采用该方法与平衡透析法(ED)同时检测了95份血清样本,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和MedCalc统计软件(v.20.0.0)对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GFC/LC-MS/MS与ED/LC-MS/MS法对血清中FT3、FT4的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受干扰因素相对较少,便于临床推广,可为临床实验室游离甲状腺激素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同时为其它游离激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游离甲状腺激素;凝胶过滤层析;血清
14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227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荧光比色传感阵列结合计量学分析TNT、PA、Tetryl、RDX和PETN
郎宇博,李宏达,阎石,刘春庆
2023, 42(12): 1645-1651. DOI: 10.19969/j.fxcsxb.23071802
摘要:该文根据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苯酚(PA)、特屈儿(Tetryl)、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的结构和性质合成出5个碳量子点,构筑了荧光比色传感阵列,并基于酶标仪采集的数据,获得荧光比色传感阵列识别TNT、PA、Tetryl、RDX、PETN的指纹图谱。该荧光比色传感阵列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基本不受其他常见炸药离子的影响。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Q型层次聚类分析(Q-HCA),进一步实现了对上述5种炸药的正确分类,准确率达100%。所建立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模拟样品中炸药浓度的测定。
关键词:碳量子点;荧光比色传感阵列;计量学;爆炸残留物检测;公共安全
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6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基于核系数样本选择算法的光谱模型更新
贺忠海,曹功伟,贾琼,张晓芳
2023, 42(12): 1652-1658. DOI: 10.19969/j.fxcsxb.23070901
摘要: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的预测能力通常因待测样品的组分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能很好地预测新样本。该情况下需把新标记样本加入标定集合进行模型更新。但由于旧标定集合中的样本数量大,少量新样本的加入在模型中难以体现。为快速更新模型,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系数选择重要旧样本(Kernel Coefficient Selection,KCS)以减少样本数量的方法,即对旧样本建立核模型,计算各样本在模型中的系数,选择在系数大的样本中加入新样本更新模型。以模拟和豆粕数据集进行实验,对KCS选择部分旧样本加入新样本的模型和全部旧样本加入新样本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KCS选择部分旧样本用于模型更新后,其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从更新前的1.165、0.730下降至更新后的0.961、0.654,分别下降了17.5%和10.4%;全部旧样本用于模型更新后,其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从更新前的1.110、0.720下降0.980、0.662,分别下降了11.7%和8.1%。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挑选部分重要旧样本用于模型更新的方法解决了新旧样本数量失衡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更新速度。
关键词:PLS;核系数;模型更新;选择重要样本
13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238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变量选择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优化极限的研究
潘正豪,王鹏,陈昆燕,李秋潼,唐杰,杨俊,邵利民
2023, 42(12): 1659-1665. DOI: 10.19969/j.fxcsxb.23082802
摘要:变量选择经常被用于优化近红外光谱线性校正模型,消除冗余信息,提升回归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该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的方法,用于评估不同线性校正方法在变量选择的子空间中能达到的最优程度,寻找变量选择对线性校正模型的优化极限。该方法通过获得验证指标——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的分布图,揭示变量选择方法在数据集上的优化效果与优化极限。将该方法应用于3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果胶数据集上的可优化率约为24.98%,RMSEP降低了15.2%;在小麦-蛋白质数据集上的可优化率约为13.90%,RMSEP降低了9.5%;在玉米-淀粉数据集上的可优化率约为14.05%,RMSEP降低了57.1%。应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变量选择方法在模型上的优化极限,为变量选择方法的设计、应用和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谱;化学校正;线性模型;变量选择;蒙特卡洛方法
47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4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综述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食品致敏蛋白检测研究进展
刘楠,许利丽,张晓梅,宗爱珍,徐同成,尤艳莉,张鸿伟,肖晶
2023, 42(12): 1666-1672. DOI: 10.19969/j.fxcsxb.23053003
摘要:食品致敏原事关食品安全,其检测技术的进步对于食物过敏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免疫学检测方法相比,高分辨质谱技术(HRMS)凭借高通量等特点,近些年在食品致敏蛋白检测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该文主要综述了基于HRMS技术的致敏蛋白检测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致敏蛋白的提取纯化、酶解以及基于HRMS的分析策略和数据采集模式,同时分析了HRMS在致敏蛋白检测方面存在的挑战,以期为促进致敏蛋白检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致敏蛋白;检测
3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832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2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