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40 5
    • 姚帮本,闫超,姚丽,陈赵然,陈伟
      2021, 40(5): 617-627.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并讨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和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   
      5
      |
      7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杨湛森,蒋雅楠,程楠,李相阳,黄昆仑,刘清亮,孙艳丽,许文涛
      2021, 40(5): 628-638.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各个品种与年龄段猪的毁灭性传染病,其特征包括高烧,皮肤发绀,淋巴严重出血,死亡率接近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及时通报的动物疫病,而我国也将其列为主要的外来动物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被报道流行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以来,非洲猪瘟逐步流行于欧洲、南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并在全球各地爆发,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了巨大威胁,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非洲猪瘟是由双链DNA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它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具有复杂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200 nm。目前来说,还没有针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其主要的防控策略依靠卫生措施的实施以及对感染或暴露动物的屠宰。因此,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与早期诊断对于疫情确认和控制至关重要。该文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原理将其检测方法分为病毒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与分子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可细分为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印迹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试纸及其他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学检测方法可细分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系统及其他分子学检测方法。该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介绍,并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因这些方法的检测能力与适用场景尚存在一定不足,故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在保证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情况下,提高检测限与现场即时诊断的应用能力,研究集中于低成本、工业化、高通量、高性能等方向。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病毒分离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学检测方法   
      5
      |
      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7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李林芝,何赛君,黄添增,刘星,陈奇,陈健,曹宏梅
      2021, 40(5): 639-647.
      摘要: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赭曲霉、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致癌、致突变作用。鉴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和污染的广泛性,发展高灵敏度的OTA检测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阐述了近年来新型电化学传感技术在OTA 检测方面的发展及应用,全面综述了目前OTA电化学传感器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从而为基于OTA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OTA);电化学传感;研究进展   
      3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2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谢桂芳,苏本超,谢晓霞,孙志昶,陈奇,曹宏梅,刘星
      2021, 40(5): 648-655.
      摘要:点击化学因具有反应模块化、无有毒有害副产物、反应效率高等出色的反应性能备受关注,是继组合化学之后又一新型合成技术,在材料表面功能化、大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点击反应试剂的活性基团易于修饰在其他化学基团上,表明点击反应有望作为中间反应介导特定反应的信号转换或放大。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基于点击化学构建的一系列分析检测方法,此类分析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广、可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准确定量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典的点击反应——“叠氮-炔环加成(CuAAC)”是点击反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具有传感反应所需的几个独特优势:(1)以Cu+作为催化剂可极大提高反应效率以及反应灵敏度;(2)炔烃和叠氮基间的正交反应决定了良好的反应特异性;(3)反应对环境条件(温度、水、pH值等)不敏感,能够在室温和水溶剂条件下进行。这些良好的反应性能使得利用CuAAC反应构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稳定性强的传感检测方法成为可能。食品安全检测是控制食品中危害物、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常用的技术手段几乎都依赖于一些笨重的仪器设备而无法具有较高检测效率,点击化学的优越性能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综述了点击化学的概念、主要反应类型、反应原理以及特点,对基于点击化学的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进行列表比较,并着重介绍了CuAAC反应在检测食品成分及添加剂、农残兽残、真菌毒素、重金属以及食源性致病菌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现阶段CuAAC反应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点击化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应用   
      3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1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包昆鹭,许琪,曹宏梅,刘星,陈奇
      2021, 40(5): 656-661.
      摘要:共振能量转移(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RET)是一种发生在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RET的能量转移效率对供体和受体间的距离变化非常敏感,可被用于开发新型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与传统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RET的生物传感器无需洗涤及分离过量标记物等步骤,可大幅简化检测流程。因RET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医学诊断、生命科学研究、环境监控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备受关注。该文根据能量供体的不同,将RET分为3种类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和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Chemi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CRET)。并分别对基于上述3种RET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共振能量转移;食品安全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3
      |
      4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丁园,秦爽,刘伟美,王鸣华,华修德
      2021, 40(5): 662-671.
      摘要:该研究制备了滴滴涕、硫丹和水胺硫磷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商业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抗体作为检测二抗,分别建立了3种农药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在最优条件下,ic-ELISA对滴滴涕、硫丹和水胺硫磷检测的半数抑制浓度和检出限分别为10.72 ng·mL-1和1.85 ng·mL-1、9.69 ng·mL-1和2.19 ng·mL-1及13.26 ng·mL-1和3.04 ng·mL-1。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滴滴涕对o,p-滴滴伊、p,p-滴滴伊和o,p-滴滴涕的交叉反应率(CR)为9.0%~33.4%;硫丹对艾氏剂、氯丹、狄氏剂、β-硫丹和α-硫丹的交叉反应率为17.4%~84.3%;水胺硫磷对其6种结构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CR<0.1%)。所建立的方法对稻田水、土壤、苹果和香蕉样品中滴滴涕、硫丹和水胺硫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4%~93.3%和3.8%~9.6%、74.0%~97.4%和3.0%~11%及70.8%~97.0%和4.2%~12%。同时,ic-ELISA对滴滴涕、硫丹和水胺硫磷的检测结果与色谱仪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研究制备的滴滴涕、硫丹和水胺硫磷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建立ic-ELISA,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滴滴涕;硫丹;水胺硫磷;农药残留;单克隆抗体   
      6
      |
      7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1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岳晓月,周子君,李妍,伍永梅,白艳红
      2021, 40(5): 672-677.
      摘要:该研究以红色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饮料中胭脂红的荧光快速检测方法,以满足食品着色剂胭脂红的检测需求。首先以对苯二胺为碳源,于180 ℃水热反应合成红色碳量子点(RCDs)。研究发现所制备的RCDs的荧光发射峰与胭脂红的紫外可见吸收峰明显重叠,且两者之间存在内滤效应。基于内滤效应机理,建立了一种对胭脂红定量检测的荧光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5~50 μg·mL-1范围内胭脂红的浓度与RCDs的荧光强度比值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F0/IF=0.059c+0.979,相关系数(r2)为0.978,检出限为0.397 μg·mL-1,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3.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7%~2.1%。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及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实际饮料样品中胭脂红的检测。  
      关键词:红色碳量子点(RCDs);胭脂红;荧光法;快速检测   
      3
      |
      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1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杨阳,刘光勤,杨思龙,艾雪莲,梁秋红,罗林频,汪蓉,王建龙,张文涛
      2021, 40(5): 678-683.
      摘要:以对苯二甲酸(H2BDC)为有机配体,Ce为活性金属中心制备了一种具有氧化物酶活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e-BDC,其可以催化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在652 nm处具有强紫外吸收峰的蓝色氧化反应产物oxTMB。该氧化物模拟酶的催化活性受到pH值和温度的影响,其催化规律遵循米氏反应动力学。抗坏血酸的加入可将oxTMB还原导致溶液蓝色减弱且652 nm处的吸光度下降,该文基于这一现象建立了一种果汁中检测抗坏血酸的比色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抗坏血酸浓度在1.0~30 μmol/L范围内与其652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4,检出限为0.32 μmol/L。方法对实际果汁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回收率为98.2%~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2%。该策略可为基于纳米酶的比色方法检测抗坏血酸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抗坏血酸;金属有机框架;模拟氧化物酶活性;比色检测   
      3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陈超,潘佳钏,刘舒芹,郭鹏然
      2021, 40(5): 684-689.
      摘要:该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MALDI-FTICR-MS)建立了冬瓜、黄瓜、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芹菜和生菜共7种蔬菜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对比了低浓度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和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两种MALDI基质对百草枯和敌草快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CHCA分别与纯标准溶液和样品基质标准溶液等比例混合点样后的分析结果,并优化了样品提取条件。最优的前处理方法为:蔬菜样品匀浆后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快速超声提取,提取液与2 g/L CHCA溶液混合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HCA作MALDI基质对不同样品基质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离子化效率影响较大,当CHCA为2 g/L时,纯标液和样品基质配制的标液响应相近,更适用于检测方法的建立。百草枯和敌草快在2~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7 2~0.999 6;在7种蔬菜基质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1.5 μg/kg和5.0~7.5 μg/kg,定量下限分别为3.0~4.5 μg/kg和15~23 μg/kg;百草枯的回收率为73.0%~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2%;敌草快的回收率为81.7%~117%,RSD为1.0%~7.0%;该方法可在30 min内获得分析结果,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所需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于蔬菜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和检测。  
      关键词:百草枯;敌草快;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蔬菜   
      3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岳琳娜,严慧,向平,刘伟,宋粉云
      2021, 40(5): 690-698.
      摘要:通过建立斑马鱼模型研究5F-MDMB-PICA(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哚-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的体内代谢转化途径,利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C-Q-Orbitrap 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软件对5F-MDMB-PICA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质谱解析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斑马鱼体内共检测到5F-MDMB-PICA的22个代谢产物,包括15个I相代谢产物以及7个Ⅱ相代谢产物。5F-MDMB-PICA在斑马鱼体内的Ⅰ相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酯水解、脱烷基化、氧化脱氟、羧基化和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反应是主要的Ⅱ相代谢转化途径。该研究初步阐明了5F-MDMB-PICA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途径及主要代谢产物,其中酯水解代谢产物(A19)被推荐为5F-MDMB-PICA滥用生物标志物,6个Ⅱ相代谢产物(A1、A3、A5、A7、A6、A14)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5F-MDMB-PICA;斑马鱼;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C-Q-Orbitrap MS);代谢物   
      3
      |
      4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杨光勇,郭苍亭,薛光,郭金喜
      2021, 40(5): 699-704.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UPC2-MS/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2种长链甘油三酯(TAGs)含量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后,以两支串联的HSS C18 SB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为分析柱,超临界CO2和甲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97%甲醇水溶液(含0.2%氨水)为补偿液,用配备电喷雾电离源的MS/MS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2种TAG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2),检出限(S/N=3)为1.0~8.0 mg/g,定量下限(S/N=10)为3.0~25 mg/g,平均回收率(n=9)为95.7%~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利用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并对考察范围以外的部分TAGs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基质兼容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绿色环保,为食用植物油中TAGs的准确定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长链甘油三酯;食用植物油   
      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5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卢瑶,牛卫东,徐瑾,李玉林,王继创,李永伟,张恒,王云龙
      2021, 40(5): 705-711.
      摘要:基于截短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N蛋白和全长N蛋白,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快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SARS-CoV-2抗体水平的方法。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制备试纸条,进行阴性和阳性检测并选出较优抗原配对组合。初步评价了其精密度与稳定性,并与已上市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根据阴性和阳性检测结果优选截短N蛋白标记,全长N蛋白包被组合,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在 15 min内完成SARS-CoV-2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够有效区分阴阳性,批内精密度CV为3.48%~10.05%,批间精密度CV为4.77%~11.73%。试纸条在37 ℃条件下能够稳定保存21 d,与胶体金检测法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为96.13%,阳性符合率为90.63%,阴性符合率为97.56%。该研究基于截短N蛋白初步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能有效评价患者体内的SARS-CoV-2抗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便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蛋白;荧光免疫层析;检测   
      7
      |
      6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张艳侠,尹丽丽,薛霞,徐向军,赵慧男,王骏,张卉,刘艳明,祝建华
      2021, 40(5): 712-718.
      摘要:建立了采用通过式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小麦粉及其添加剂中非食用物质三聚硫氰酸三钠盐(TMT)总量的方法。样品中总三聚硫氰酸三钠盐以乙腈-100 mmol/L甲酸/甲酸铵缓冲溶液提取,上清液经Oasis PRiME HLB通过式固相萃取柱净化,HSS T3色谱柱分离,以甲醇-酸化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TMT在0.5~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7)。方法检出限(S/N=3)为0.02 mg/kg,定量下限(S/N=10)为0.05 mg/kg,平均回收率为95.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5.6%。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小麦粉及其添加剂中痕量非食用物质TMT总量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小麦粉;面粉添加剂;三聚硫氰酸三钠盐;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杜钦芝,杨国敏,陈时洪
      2021, 40(5): 719-725.
      摘要:铱(Ⅲ)配合物差的水溶性限制了其在电致化学发光(ECL)领域的应用。该文用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羧基功能化三(2.苯基吡啶)铱(Ⅲ)(Ir(ppy)3)合成水溶性铱纳米棒(Ir NDs)。在共反应试剂三丙胺(TPrA)存在下,Ir NDs 表现出优良的ECL性能。借助多巴胺(DA)对Ir NDs-TPrA体系ECL的高效猝灭作用,实现了对DA的高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8~4.0×10-4 mol/L,检出限为6.3×10-9 mol/L。羧基功能化的Ir NDs为铱(Ⅲ)配合物在ECL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想平台,也为DA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多巴胺(DA);生物传感器;铱纳米棒   
      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4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许晓辉,杨志敏,吴兴强,吴福祥,张文,冯翀,王小乔
      2021, 40(5): 726-731.
      摘要: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筛查中成药中违法添加8类49种化学药物的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采用C18柱(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采集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9种化学药物的线性范围为0~60 ng/mL,相关系数(r2)为0.993 2~0.999 5,检出限为0.290~2.546 ng/g,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6.4%~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80%~3.5%。采用该方法测定20批实际样品,共检出5批阳性样品,检出的药物为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列苯脲、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和西布曲明,含量分别为0.076 97、1.153、0.013 41、69 500、2 400、724.0 mg/kg。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中成药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中成药;化学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违法添加;筛查   
      5
      |
      7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孙细珍,杜佳炜,钱全全,吴平谷
      2021, 40(5): 732-739.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益智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条件为:取样品2.0 g,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用无水乙醇、水混合溶解,以10 mL正己烷提取;提取液先过Florisil柱固相萃取,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多环芳烃分子印迹柱固相萃取后,以5 mL二氯甲烷-正己烷(1∶1,体积比)进行洗脱;采用DB-EUPAH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在此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线性范围为1.0~200.0 μg/L(r2 ≥ 0.992 5);检出限(S/N=3)为0.3~1.0 μg/kg;在不同浓度(1、3、10 μg/kg)基质加标条件下,苯并[c]芴(BcFL)的加标回收率为65.4%~72.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6.0%~7.4%,日间RSD(n=6)为8.5%;其他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为89.3%~116%,日内RSD(n=6)为0.10%~6.1%,日间RSD(n=6)为1.2%~7.5%。该方法的前处理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益智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益智药材;多环芳烃(PAHs);基质效应   
      3
      |
      4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8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苗家燕,罗赣,高晓燕,张志强,蒋宇航,韩晨,刘雨涵,关雅戈,韩妮娜,乔延江
      2021, 40(5): 740-746.
      摘要:该文建立了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阐明了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完善了其质量控制体系。使用的色谱柱为P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 μL,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30 nm和290 nm。15批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9;两个检测波长下共确定45个共有峰,并指认7个共有成分,分别为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铵、细辛脂素、桂皮醛和藁本内酯;15批物质基准的平均出膏率为15.00%;芍药苷、甘草酸铵、细辛脂素、桂皮醛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8.226~13.46、1.929~6.535、0.020 02~0.034 30、0.076 61~0.543 3和0.075 94~0.140 6 mg·g-1。该研究为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和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   
      3
      |
      4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6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卫辰洁,王继芬,张波,董泽,管建皓
      2021, 40(5): 747-753.
      摘要:为了实现对法庭科学领域重质矿物油物证的快速、准确、无损的鉴定,该文基于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阶导数光谱数据组合分析的方法。收集了80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重质矿物油样本,利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分析法采集样本的原始光谱数据和导数光谱数据,并通过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分类模型。在构建的主成分分析(PCA)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分类模型中,对单独的原始光谱、一阶导数谱和二阶导数谱数据的训练集准确率分别为80.0%、86.7%和86.2%,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3.3%、80.0%和72.7%;对组合后的原始光谱+一阶导数谱、原始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数据的分类中,训练集准确率分别为97.0%、96.7%和100%,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85.7%、90.0%和100%。结果表明,对组合后的导数光谱与原始光谱构建分类模型,准确率更高。其中,基于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数据构建的PCA结合RBF分类模型的结果最为理想,准确率达100%。而K最近邻算法模型由于受到样本不均匀的影响,整体分类准确率均较低。利用组合的导数光谱与原始光谱数据构建分类模型能够实现对重质矿物油样本的快速、准确、无损鉴别,可为光谱组合技术在法庭科学及其他分析测试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光谱学;重质矿物油;拉曼光谱;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K最近邻算法;分类   
      3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1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胡西洲,洪伟,张仙,彭茂民,夏虹,彭西甜
      2021, 40(5): 754-759.
      摘要:该文采用基于饱和中链脂肪酸的凝固-漂浮分散液液微萃取(SFO-DLLME)/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环境水样中4种紫外屏蔽剂的分析方法。以凝固点较高且密度小于水的饱和中链脂肪酸—辛酸为萃取剂,通过调节溶液pH值改变辛酸的存在形态,高pH值时辛酸以阴离子形式分散于溶液中完成萃取,低pH值时依靠其中性分子的强疏水作用实现油水分离,从而完成对环境水样中4种分析物的萃取。经单因素实验条件优化和响应曲面分析法计算,确定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剂体积为100 μL,氨水体积为100 μL,浓硫酸体积为1.2 mL。在优化条件下,4种紫外屏蔽剂的线性范围为0.01~10.0 mg/L,检出限为0.18~0.76 μg/L,富集倍数为42~49。在3个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73.8%~103%,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9.6%。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环境友好等特点,进一步拓宽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饱和中链脂肪酸;紫外屏蔽剂;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   
      3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0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郑书展,任彩霞,张春艳,王晓敏,盛万里
      2021, 40(5): 760-766.
      摘要:采用氯化胆碱和苯酚合成低共熔溶剂(DES),以其为萃取剂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马肉中10种非甾体抗炎药的方法。优化了提取溶剂、萃取剂、分散剂和盐的加入量等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以氯化胆碱和苯酚(比例为1∶2)合成的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马肉样品经5 mL含10 mmol/L抗坏血酸的2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乙酸调至pH 3.5)提取,加入1.0 g氯化钠、0.8 mL萃取剂和0.8 mL分散剂,旋涡混合1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0种非甾体抗炎药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检出限为0.05~2.0 μg/kg,定量下限为0.10~5.0 μg/kg,平均回收率为73.5%~94.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1%。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绿色环保,可用于马肉中非甾体抗炎药的测定。  
      关键词:低共熔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马肉;非甾体抗炎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9
      |
      5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8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刘娅聪,王伟超,令伟博,张托雅,王雪梅,刘倩,江桂斌
      2021, 40(5): 767-776.
      摘要:激光剥蚀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化学元素检测方法,它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多元素同时测定、高通量、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以及原位分析等优点。同时,激光剥蚀可以与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串联用于稳定同位素组成测定,不仅避免了繁琐的样品前处理,同时还可应用于固体样品的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揭示微观尺度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LA-ICP-MS已广泛应用于地质、考古等领域,其在环境科学领域应用相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文总结了近年来LA-ICP-MS的环境分析方法开发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激光剥蚀;金属;环境分析;质谱;综述   
      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刘美廷,李绍平,赵静
      2021, 40(5): 777-784.
      摘要:近年来,智能手机凭借其轻巧便携、成本低、可个性化定制且使用者无需专业培训等优势,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食品监督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众多学科巧妙结合的典范。该文综述了2015~2020年初基于智能手机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抗生素、微生物、农残与重金属、生物毒素以及食物新鲜度的检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这项热门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检测;食品安全;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   
      3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3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