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40 4
    • 谢剑炜,郭磊
      2021, 40(4)
        
      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杨瑞馥
      2021, 40(4): 425-428.
      摘要:生物安全作为我国12个安全领域之一,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也于2020年10月颁布,为科学应对生物危害提供了法律基础。生物威胁来源及其危害对象(人、动物、植物和环境)都是多元的。目前,应对生物威胁仍是以“防生物危害医学”学科为基础,但在应对这种多元化生物安全问题上,显示出了该学科的局限性。该文在讨论生物安全概念演化和生物威胁类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生物危害学新学科的发展及其涵盖范畴,以从学科发展角度为保障我国生物安全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物安全;生物威胁;概念;分类;防生物危害学   
      6
      |
      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6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朱颖洁,李冬梅,黄元轩,徐斌,郭磊,谢剑炜
      2021, 40(4): 429-439.
      摘要:常压电离质谱技术(Ambient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IMS)以其敞开式环境、简便操作、原位、实时、高通量等优势,成为公共安全化学毒物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简要概述了AIMS的分类、发展趋势及其在公共安全化学毒物检测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从检测灵敏度、样品前处理兼容性以及现场检测的小型化质谱适配性等方面,归类总结了AIMS在毒品、爆炸物、化学战剂和生物毒素等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特点,最后对其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待解决问题等进行了评述,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常压电离质谱;现场快检;公共安全;化学毒物;综述   
      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1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李珂,刘友江,陈池来
      2021, 40(4): 440-447.
      摘要:化学毒剂(CWAs)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杀伤力强、影响范围广、防护困难、易于制作施放等特征,从诞生之初即常被用于战争冲突,在现代非对称战争、恐怖袭击中也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如何及时地探测化学毒剂成为世界各国国土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聚焦于化学毒剂现有主流及具有潜力的各类探测技术,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军事、商用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对世界各国的主要相关计划进行了介绍,并对化学毒剂探测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化学毒剂(CWAs);检测技术;现场检测;综述   
      7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林东岳,何遥,董荣录,杨良保
      2021, 40(4): 448-455.
      摘要:公共安全类毒物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的超灵敏特点为复杂基质中痕量毒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分析策略,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SERS技术在公共安全类物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节球藻毒素、芥子气、琥珀胆碱、甲基对硫磷、氰化物、汞离子、亚硝酸盐等毒物的检测。从基底种类的选择和评估、检测限、重复性和实际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检测体系的建立过程。分析了这些方法及其在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机遇,展望了SERS技术解决现场实际检测难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毒物;检测限;灵敏度   
      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07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王南,卜杰洵,李玉玉,张云峰,欧阳证
      2021, 40(4): 456-467.
      摘要:质谱作为一种具有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仪器,在公共安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公共安全领域的需求主要涉及毒品、毒物、爆炸物等化学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因其影响广泛,检测结果需非常准确。作为实验室分析仪器,质谱的准确性和速度能满足公共安全的应用需求,但作为现场快速检测的仪器仍需要一定改进。现场快速检测一方面要求检测仪器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要求样品前处理的简单化,以使整个检测流程可以无需专业人员来完成。对于检测仪器的小型化,小型质谱的开发在近20年得到了充分发展;对于样品前处理的简单化,研究者发明了原位电离技术,使得基质复杂的被分析物无需前处理即可进行质谱检测。该文首先介绍了原位电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解吸附电喷雾电离、实时直接分析电离、激光烧蚀电喷雾电离、纸喷雾电离与纸毛细管喷雾电离等典型原位电离技术的原理、性能及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讨论了几种原位电离现场定量方法。然后,对原位电离小型质谱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从最初的小型化离子阱,到仅能检测可挥发有机物的小型质谱,再到可检测非挥发性物质的常规大气压电离源小型质谱,最后发展成为有原位电离源的小型质谱,历经20年的发展使得原位电离小型质谱得以出现和提升。并列举了原位电离小型质谱在毒品现场检测与吸毒人员排查、爆炸物现场侦察、食品安全之农用化学品检测、药物质量检查等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原位电离小型质谱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原位电离与小型质谱相结合是小型质谱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需使用更加智能化的原位电离小型质谱,结合云数据平台,实现更方便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原位电离;小型质谱;公共安全;应用   
      10
      |
      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13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吴昊天,王广发,窦新存
      2021, 40(4): 468-477.
      摘要:爆炸物杀伤力大、隐蔽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也是恐怖分子施暴方式的首选。基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爆炸物检测技术受到世界公共安全领域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其它分析方法,比色法因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强,不依赖分析设备的优势成为最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之一。该文主要综述了比色法在爆炸物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对比色探针和比色阵列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前景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比色人工嗅觉系统及其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爆炸物;比色检测;探针;传感阵列;人工嗅觉系统   
      9
      |
      4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5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李彤彤,孙晓红,张彦瑾,赵瑾,聂志勇
      2021, 40(4): 478-487.
      摘要:重金属污染环境后难以自然降解或无害化,进入有机体后有较强的生物蓄积性,会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此外,有些高毒重金属离子还可作为蓄意投毒、威胁恐吓的恐怖剂。因此,对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实现快速、现场检测尤为重要。传统仪器检测方法前处理复杂、成本高、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现场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荧光传感器的灵敏度、便携性及成本等均得到较大改进。其中,基于核酸适配体捕获的荧光传感技术在重金属特异性识别方面更是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该文从标记型、非标记型及纳米材料辅助等方向,综述了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技术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以期为重金属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思路。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重金属检测   
      8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2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李润康,何洪源,李佳宜,张云峰,任昕昕
      2021, 40(4): 488-494.
      摘要:γ-羟基丁酸是一种内源性物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中使用,由于其娱乐滥用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γ-羟基丁酸的性质与应用、体内代谢和转化,综述了生物样品中γ-羟基丁酸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以及体内γ-羟基丁酸阈值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法庭科学领域侦破相关案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γ-羟基丁酸;检验方法;阈值研究;综述   
      9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杨玲,李红芳,白宇琛,句荣辉,于雪芝,余文博,温凯,沈建忠,王战辉
      2021, 40(4): 495-502.
      摘要:鼠药是控制有害啮齿类动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大多数鼠药对人畜均具有较强的毒性。鼠药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非靶标动物的生命安全。由误食、二次中毒、自杀及恶意投毒等原因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发展快速准确的鼠药中毒检测技术对于及时确定中毒靶标从而进行有效干预、对症治疗是降低鼠药危害的重要手段。常规的鼠药检测大多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近年来,免疫分析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优点,开始用于鼠药的快速检测。该文重点针对典型的氟乙酰胺、毒鼠强和抗凝血类鼠药的中毒概况和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鼠药;仪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综述   
      6
      |
      5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37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刘润卿,孙洁芳,牛宇敏,单文宠,邵兵
      2021, 40(4): 503-509.
      摘要:一直以来毒蘑菇中毒在全球范围内频发,成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事件之一,也是食物中毒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毒蘑菇中含量最高、致死性最强的毒素为鹅膏毒肽。因此,鹅膏毒素准确快捷的检测对鉴别中毒源、患者后续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鹅膏毒肽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一些基于免疫识别和特殊化学结构的检测技术。而不断开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新型检测方法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该文就鹅膏毒肽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引起研究同行对此领域的关注,以激发更多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蘑菇中毒;鹅膏毒肽;质谱;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10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王友法,刘通,母国栋,李银龙,贺木易,杨敏莉,陆登俊,张峰
      2021, 40(4): 510-518.
      摘要: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畸形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因此,精准检测食品中痕量真菌毒素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浓度水平较低且易与复杂的食品基质成分结合,基质干扰严重影响检测的灵敏度,需采用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富集和净化。固相萃取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关键取决于萃取材料。该文总结了过去5年固相萃取材料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高效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菌毒素;食品;固相萃取材料;样品前处理   
      7
      |
      6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俞婷,周宝梅,徐敏,耿玉闯,刘洪林
      2021, 40(4): 519-527.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的快速管控与预防是当前各国面临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耗时、灵敏度低或选择性差等局限,发展快速、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仍是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热点研究领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快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无损检测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SERS技术的背景、增强机制并总结了用于致病菌检测的活性纳米结构,全面综述了近5年来利用直接或间接SERS法以及SERS与其他技术结合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当前SE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食源性致病菌;无标签检测;基于标签检测   
      7
      |
      6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7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卢晓刚,王飞,王红梅
      2021, 40(4): 528-533.
      摘要:近十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析技术相结合,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鉴别,产生了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样品检测方法。在法医学案件鉴定处理中,使用这些新技术和数学/统计学方法,可获得统计可信度的结果,从而有助于法医学案件以及毒性化合物中毒事件的追踪溯源。该文对毒物检测中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并对毒物化学归因中化学计量学的未来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化学归因;毒物;多元分析方法   
      7
      |
      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47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门晨,李原芳,黄承志,甄淑君
      2021, 40(4): 534-542.
      摘要:蓖麻毒素是已知的最致命的毒素之一,可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并造成潜在的环境和食品污染。常用的蓖麻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需要复杂且专业的实验室操作等缺点。为了克服该缺点,实现简单、快速、灵敏的蓖麻毒素非实验室检测,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负载有淀粉葡萄糖苷酶的纳米脂质体(ALN)放大血糖仪信号实现蓖麻毒素B链(RTB)即时检测的新方法。首先,将磁珠上的核酸适配体与ALN上的Blocker链杂交,构建一种集靶物识别、磁分离和信号放大功能于一体的探针。当加入RTB后,RTB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Blocker连接的ALN从磁珠表面释放出来。磁分离后,用Triton X-100裂解上清液中的ALN,释放出纳米脂质体中包裹的淀粉葡萄糖苷酶,从而水解淀粉产生大量葡萄糖。最后,利用血糖仪可在10 s内读取葡萄糖的量。因此,可通过血糖仪响应值的增加来检测RTB。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30 μg/mL,检出限为 67 ng/mL。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望用于其他靶物的即时检测。  
      关键词:即时检测;纳米脂质体;蓖麻毒素B链(RTB);血糖仪(PGM)   
      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4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何唯唯,王晨钰,杨捷威,徐斌,郭磊,谢剑炜
      2021, 40(4): 543-550.
      摘要:国际范围内,蓖麻毒素、蓖麻籽粗提物以及蓖麻籽等均为蓖麻毒素信件的潜在来源,屡屡引发公共安全威胁。因此,蓖麻籽产地溯源至关重要。该研究选择高丰度、低毒性的蓖麻内源性防御肽(RCB),系统探讨优化了冷冻切片制备、基质喷雾等条件,首次建立了RCB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方法。选择四川、山西为中国南北代表性产地,阐述蓖麻籽组织切片中3种RCB(RCB 1、RCB 2、RCB 3)的丰度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3种RCB主要分布在成熟种子的胚乳和胚芽中,两产地来源的蓖麻籽中存在显著的丰度差异。且三维重构空间分布中,RCB在连续组织切片中的定位规律较一致。RCB在非靶向数据分析中均归类于贡献度最高的主成分。该MALDI-MSI方法为蓖麻籽溯源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技术途径。  
      关键词:蓖麻籽;蓖麻内源防御肽(RCB);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溯源分析   
      1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0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张雅姣,徐斌,徐华,吴剑锋,陈佳,王春燕,郭磊,邱泽武,谢剑炜
      2021, 40(4): 551-559.
      摘要:该研究基于暴露生物标记物溯源思路,应用于解决芥子气(SM)临床早期诊断、溯源确证难题。建立了芥子气中毒患者尿液中7种游离代谢产物的两步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定量方法,检出限为5 pg/mL~1 ng/mL,定量下限为10 pg/mL~5 ng/mL;结合前期建立的4种游离碱基加合物的同位素稀释-UPLC-MS/MS定量方法,对1例疑似芥子气中毒人员尿液中可能赋存的生物标记物进行了全筛查分析。尿液中共检出3类10种生物标记物,包括首次报道的游离代谢产物芥子亚砜,可确证患者为芥子气中毒;除硫二甘醇外,标记物含量均在暴露后3~4 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至7 d仍可检出,其中谷胱甘肽加合物的β裂解产物含量相对较高,可作为芥子气中毒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芥子气;尿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生物标记物;标记物谱   
      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6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张一辰,陈学国,赵丹,姚伟宣,宋辉
      2021, 40(4): 560-564.
      摘要: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在诸多国家滥用较为广泛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尿液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取尿液试样适量,加入内标N,N 二甲基苯胺,经环己烷溶剂萃取,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表明,尿液中8种目标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002~0.01 μg/mL,定量下限(LOQ)为0.005~0.0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2.4%~99.4%,日内精密度不高于7.8%,日间精密度不高于8.8%。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效、准确等特点,不仅能为涉毒案件相关物证的鉴定、案件侦破与诉讼等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而且能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卡西酮;尿液;液-液萃取   
      9
      |
      4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6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樊颖锋,吴健美,花镇东,王优美
      2021, 40(4): 565-570.
      摘要:氯胺酮通常以羟亚胺和邻氯苯基环戊酮为主要合成原料。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缴获邻氯苯基环戊酮样品中的杂质,并筛选出邻氯苯甲腈以及格氏试剂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环戊酮、环戊醇、环戊基环戊烷、2-环戊基环戊酮和2-环戊基环戊醇作为特征杂质。通过邻氯苯基环戊酮合成实验,验证了6种特征杂质为邻氯苯甲腈与格氏试剂反应所产生。通过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从缴获羟亚胺样品检测出残留的4种特征杂质。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方法从氯胺酮样品中检出残留的2种特征杂质。结果表明,所有缴获的邻氯苯基环戊酮和羟亚胺样品,以及105份氯胺酮样品中的102份均检出2种以上特征杂质,由此推测,格氏试剂法是国内非法工厂生产邻氯苯基环戊酮普遍采用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氯胺酮;邻氯苯基环戊酮;羟亚胺;特征杂质;合成工艺;气相色谱-质谱(GC-MS)   
      6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张云峰,赵森,常靖,任昕昕,王爱华,赵鹏,董林沛,吴小军,张景然,刘冰洁
      2021, 40(4): 571-576.
      摘要:建立了一种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生物体液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8种极性农药的方法。8种极性农药经Metrosep A Supp 5阴离子色谱柱(150 mm×4.0 mm,5 μm)分离,以纯水-20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含01%氨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8种极性农药在0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S/N≥3)为0.08~0.3 ng/mL,定量下限(S/N≥10)为0.3~1 ng/mL。方法的基质效应为86.5%~106%,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1.5%~11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2.8%,日间RSD为050%~53%。该方法无需复杂的衍生化过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生物体液中8种极性农药的检测。  
      关键词:极性农药;非衍生化;生物体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10
      |
      4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5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胡骏杰,刘飞,马文俊,上官国强
      2021, 40(4): 577-582.
      摘要:建立了血液样本中8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QTRAP HPLC-MS/MS)检测方法。血液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采用分段多反应监测结合信息依赖性采集与增强离子扫描(sMRM-IDA-EPI)模式分析,结合EPI二级谱库检索确证可疑检出物,以sMRM数据采用外标法定量检测。8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在0.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检出限为0.01~0.10 ng/mL,定量下限为0.10~0.25 ng/mL;化合物在1.0、5.0、20 ng/mL 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9.3%~112%,基质效应为79.8%~97.2%,相对标准偏差为4.3%~11%。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中毒患者病情的快速确诊与评估,可为医疗急救与中毒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血液;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检测   
      9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2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韦昱,方从容,赵云峰,陈达炜,李敬光
      2021, 40(4): 583-588.
      摘要:基于分散微固相萃取(DMSPE)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HPLC-HRMS)建立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以PSA和PCX为吸附填料进行DMSPE净化,采用Poroshell 120 PFP色谱柱(50 mm×2.1 mm,1.9 μm)为分析柱,甲醇-1.0%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采用负离子采集模式,靶向单一离子监测(TSIM)/数据依赖质谱(ddMS2)扫描模式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高氯酸盐在0.05~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方法检出限(LOD)为0.4 μg/kg,定量下限(LOQ)为1.2 μg/kg;在1.2、12、120 μg/kg 3种加标水平下,高氯酸盐在茶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4%~10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r)为0.30%~6.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R)为4.2%~9.2%。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样品净化效果好,灵敏度可满足欧盟的残留限量要求,适用于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检测,为我国茶叶中高氯酸盐的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高氯酸盐;分散微固相萃取;高分辨质谱;茶叶;基质效应   
      9
      |
      4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0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叶倩,洪欢欢,周峰,郭荣,李刚强,闻路红,陈腊
      2021, 40(4): 589-595.
      摘要:直接电离质谱系统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爆炸物、毒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然而,直接电离质谱系统中质谱信号波动大且同一浓度样品峰强呈现对数正态分布,严重影响了检出限附近低浓度样品的检测准确性。该研究将乙酰水杨酸(115个样品)作为爆炸物模拟物,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与质谱系统,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直接电离质谱数据预处理和分类算法,以提高低浓度样品的检测准确率。对两种浓度为1 ng/mL的常见爆炸物样本(三硝基甲苯和硝酸铵分别为110、90个)及空白对照样本(366个)开展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取离子流方法和高斯混合模型方法相比,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可将F_score从0.74、0.89提升至0.96,显著提高了检测准确率,且单个样本数据分析时间远少于0.1 s,满足实时检测需求。  
      关键词:直接电离质谱;爆炸物;机器学习;快速检测;对数正态分布   
      10
      |
      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李盛红,丁坤,孟虎,关亚风
      2021, 40(4): 596-604.
      摘要:该文发展了可对压强变化的密封舱实现计量采样-富集的采样技术,基于薄壳金属筒式低功耗均温色谱柱组件,结合微池热导检测器/小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建立了一种对密闭舱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现场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根据负压罐和密封舱的压强差值和绝压值以及温度,计算出有效采样体积(折算到标准大气压),进而计算出富集倍数。当有效采样体积为100 mL时,对甲苯的富集倍数大于400倍。所研制的色谱柱组件将色谱柱紧密排绕在薄壳式金属筒外层,加热丝紧密排绕在金属筒内侧,可实现小于0.4 ℃的均温效果和40 ℃/min的程序升温速率。在以10 ℃/min加热至300 ℃过程中,功耗低于35 W,300 ℃恒温加热功率仅需28 W。将色谱柱组件的分离性能(包括半峰宽、柱效、分离度和重复性)与实验室进口色谱仪炉箱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色谱分离性能相当。采用多种VOCs样品对采样-富集性能进行评价。在高速分离模式下,5 min内可实现53种VOCs的快速分离,半峰宽均小于0.8 s。研制出的整机已应用于烃类、苯系物、醇类、醛酮类等多种VOCs的快速分析,并与商品化便携式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满意。  
      关键词:密闭舱;VOCs;现场快速检测;计量采样技术;低功耗色谱柱   
      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0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刘涛,顾家镭,刘国坤,田中群
      2021, 40(4): 605-611.
      摘要:该文基于具有单分子水平高灵敏度和指纹图谱高分辨率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以2-氯乙基乙基硫醚(2-CEES)作为芥子气模拟剂,50 nm金纳米溶胶为SERS基底,系统开展了芥子气模拟剂的快速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CEES的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10 μg/L,且在大型拉曼和便携拉曼仪器上均获得了稳定重复的结果,有望用于环境水体中芥子气的现场快速定性分析检测。  
      关键词:芥子气;2-氯乙基乙基硫醚(2-CEE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金纳米溶胶   
      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 任菲,于治国,陆峰
      2021, 40(4): 612-616.
      摘要: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独特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中药在生产、采集、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极易发生霉变而污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不仅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还会对人体肝脏等器官造成极大损害。该文建立了中药材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的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ynamic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D-SERS)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简单擦拭法提取薏苡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G1,因此SERS图谱中干扰峰较少。并且以金纳米颗粒为增强基底,优化了检测条件,进行了黄曲霉毒素G1的D-SERS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320 μg/kg,线性方程为y=0.029 3x+1.730 7,相关系数(r2)为0.988 4。检出限(LOD)为5.5 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该方法的线性良好,灵敏度和重现性均能满足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G1的快速检测要求,且操作简单、快速、节约成本,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G1的现场实时快速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擦拭法;黄曲霉毒素G1;薏苡仁;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9
      |
      5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2261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