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36 2
    • 卢海艳,张华,肖义坡,李毅,顾海巍,陈焕文
      2017, 36(2): 152-160.
      摘要: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能提供分子结构信息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于组织样品分析。传统地,组织样品分析一般需经过研磨、萃取、分离等繁杂的预处理过程,导致耗时低效,无法满足大量样品高通量分析的实际需求,且不可避免地使组织样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损失。近年来,随着新型常压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组织样品可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进行实时、非破坏、在线直接质谱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该文着重介绍了新型直接质谱技术在组织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食品科学、活体分析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质谱技术;组织样品;应用;综述   
      800
      |
      793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1464 false
      发布时间:
    • 任向楠,梁琼麟
      2017, 36(2): 161-169.
      摘要:质谱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文通过近5年来的文献分析,对基于质谱分析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以及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营养学、毒理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质谱分析;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综述   
      1035
      |
      966
      |
      2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2630 false
      发布时间:
    • 李石磊,张阳阳,关明,杨慧,魏妍波,赵镇文
      2017, 36(2): 170-177.
      摘要:脂质组学概念自2003年被提出以来,其已成为研究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中脂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途径的一门学科。脂质的种类众多,同时结构非常复杂,脂质的分析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 MSI)分析技术不仅可以进行物质鉴定,而且可对被分析物进行空间分布成像,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脂质组学的研究。该文介绍了MALDI MSI在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基质喷涂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扩展MALDI MSI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脂质组学;样品制备;基质;标志物;综述   
      1015
      |
      767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3061 false
      发布时间:
    • 罗志刚,何菁菁,贺玖明,再帕尔?阿不力孜
      2017, 36(2): 178-183.
      摘要:以添加镇静催眠候选新药N6-羟苄腺嘌呤核苷[N6-(4-hydroxybenzyl)adenine riboside,NHBA]的组织匀浆切片作为考察对象,对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成像系统(Air Flow Assisted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AFAI-MSI)的关键参数进行考察与优化,以保证最佳条件进行样品检测。在此基础上,对预处理的整体大鼠组织切片进行平行的连续两次质谱成像分析,考察了其内源性代谢物在成像分析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采集数据中关键质谱峰的筛选等处理步骤,并采用可视化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开展了组织样品内源性代谢物的稳定性分析,最终验证了采用该样品前处理和质谱成像方法,能够保证组织切片样品中内源性代谢物的稳定性,为质谱成像分析结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AFAI);敞开式质谱成像(AMSI);样品稳定性;药物;内源性代谢物   
      779
      |
      3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1175 false
      发布时间:
    • 林雪霞,刘斌,孙向英,林金明
      2017, 36(2): 184-189.
      摘要:细胞分析和代谢物分析在生物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流控技术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该文总结了最近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和代谢物的分析,尤其是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的生物学研究提出了见解和看法,希望能对感兴趣者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质谱分析;细胞分析;细胞代谢物分析   
      791
      |
      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8237 false
      发布时间:
    • 瑙甘,金钰龙,黄嫣嫣,赵睿
      2017, 36(2): 190-195.
      摘要:多肽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生理生化功能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对单一多肽物质的需求,而化学合成法是获取目标多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合成产物的分离与鉴定,是优化合成条件,以得到高产率的重要保证。以两种内源性神经肽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为模型,利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策略对其进行合成,并建立了HPLC-ESI-MS/MS新方法用于所制备的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合成产物均为目标多肽,副产物主要包括C端丢失1个氨基酸所形成的四肽,以及由于甲硫氨酸残基氧化而形成的含甲硫氨酸亚砜的多肽。该研究为高效合成含敏感氨基酸的生理活性多肽提供了新信息。  
      关键词:多肽固相合成;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氧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829
      |
      80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442 false
      发布时间:
    • 王奕允,任娟,李树奇,孔祥蕾
      2017, 36(2): 196-200.
      摘要: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是团簇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广泛用于重要生物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研究,包括氨基酸、多肽和核糖等。该文将一定化学剂量比的磷酸分别与L型精氨酸和L型色氨酸混合,通过电喷雾电离的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精氨酸-磷酸以及色氨酸-磷酸的非共价复合物离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精氨酸和色氨酸均可与磷酸分子产生种类丰富、价态为+1和+2的复合物离子。而对不同体系的生成离子分布进行分析,则显示出不同体系间的差别。  
      关键词:非共价复合物;电喷雾电离(ESI);精氨酸;色氨酸;磷酸   
      710
      |
      724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426 false
      发布时间:
    • 赵永强,刘锋,桑志红,李梅,王娜,何昆
      2017, 36(2): 201-204.
      摘要:抗体类药物因其靶向性,能够直接与目标特异结合,并且药物副作用小、毒性低,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质谱(MS)以其快速、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成为抗体药物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文针对快速发展的有机质谱技术在抗体类药物的氨基酸序列、高级结构以及修饰鉴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有机质谱;抗体;结构解析;综述   
      789
      |
      7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7844 false
      发布时间:
    • 尹智慧,孙长海,方洪壮
      2017, 36(2): 205-211.
      摘要: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辅助解析并比较槲皮素与桑色素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负离子模式下的裂解行为。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水平,对槲皮素与桑色素的分子空间构型进行优化,确定稳定的几何构型与去质子化位点,在RB3LYP/6-31+G(2d,2p)水平,计算相对碎裂电压下的二级质谱中碎片离子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能量,通过比较准分子离子稳定构型并结合基组重叠误差(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BSSE)校正后的键解离能(Bond dissociation energy,BDE),推导了质谱碎裂过程。结果显示:槲皮素的稳定构型为A,B,C环处于同一平面,桑色素上的2′-OH使得B环与AC环之间翻转一定角度,二面角D(1,2,1′,6′)为-134.662 4°。槲皮素与桑色素的质谱裂解过程主要通过C环跨环裂解产生,且具有多种开裂方式,开裂先后顺序为:1,2开裂、0,2开裂、1,3开裂、1,4开裂与0,4开裂,分别生成碎片离子1,2A-,0,2A-,1,3A-,1,4A-与0,4A-,并逐步进行后续裂解,而2′-OH的存在促进了桑色素的裂解。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酮醇;量子化学;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裂解行为   
      824
      |
      754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6846 false
      发布时间:
    • 苏草茵,余诺君,吴宏星,郑艾妮,李宁
      2017, 36(2): 212-217.
      摘要:采用整体柱建立了流速/溶剂双梯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Rb2 及丹参酮ⅡA 7种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和流速双梯度体系的逐步优化,并应用色谱模拟软件 DryLab,得到分离7种成分的最佳色谱条件。采用色谱柱Merck Chromolith Performance RP-18e(100 mm×4.6 m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系,流速/溶剂双梯度洗脱,柱温30 ℃;片剂中的7种成分在 21 min 内达到基线分离;Rg1 在 60.60~242.40 mg/L(r=0.999 0)、丹参酮ⅡA在16.52~66.08 mg/L(r=0.999 9),其余皂苷在 30.70~142.66 mg/L(r≥0.999 4)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S/N=10)为 21~124 μg/kg,回收率为 96.7%~100.1%。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提高被测物的柱效,减少半峰宽和拖尾,可应用于复方丹参片中7种成分的含量分析。  
      关键词:流速/溶剂双梯度;整体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复方丹参片;DryLab   
      839
      |
      7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160 false
      发布时间:
    • 汪建妹,刘艳平,陈静,吴慧珍,夏魏,李祖光,钱鸣蓉
      2017, 36(2): 218-223.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有机肥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46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EDTA缓冲溶液(pH 10.0)提取,盐析后离心分层,乙腈层按QuEChERS法,采用吸附剂净化;缓冲溶液层经HLB柱净化。ACQUITY UPLC BEH C18柱用作色谱分离,以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46种抗生素在1~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6 6~0.999 9。在25,100,400 μg/kg加标浓度下,3类抗生素的回收率分别为67.8%~95.6%,65.6%~89.4%和66.6%~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0.4%~11.9%;方法检出限(S/N=3)为0.6~4.6 μg/kg,定量下限(S/N=10)为2.1~15.4 μg/kg。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抗生素残留;有机肥;QuEChERS结合柱净化   
      955
      |
      826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741 false
      发布时间:
    • 仝建波,李康楠,吴英纪,占培,李玲霄
      2017, 36(2): 224-229.
      摘要:从20种天然氨基酸的41个randic molecular profiles非零描述符、44个eigenvalue based indices非零描述符和47个walk and path counts非零描述符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一种新的氨基酸描述符-SVREW。将其应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二肽和ACE抑制三肽、苦味二肽和苦味四肽、后叶催产素类似物、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的结构表征,应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同时采用内部与外部双重验证的方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所建ACE抑制二肽、ACE抑制三肽、苦味二肽、苦味四肽、后叶催产素类似物、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的模型复相关系数(R2cum)分别为0.994,0.797,0.948,0.878,0.686,0.720;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55,0.859,0.879,0.958,0.796,0.843;外部样本校验相关系数(Q2ext)分别为0.990,0.954,0.890,0.950,0.748,0.773。经研究表明SVREW描述符用于肽分子结构表征所建模型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均较好,有望成为多肽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一种有效的结构表征方法,可对新药物的发现和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氨基酸描述符;多元线性回归;肽   
      739
      |
      6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544 false
      发布时间:
    • 张田丽,胡坪,曲芳慧,王月荣,章弘扬
      2017, 36(2): 230-235.
      摘要: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对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VBC-DVB),并通过与三甲胺修饰反应,获得了一种含季铵基团的强阴离子交换树脂(SAX)。表征结果显示,树脂是呈单分散形态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8±1.5) μm,且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0.83 meq/g)及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的饱和吸附容量明显高于同类型商品化Oasis MAX固相萃取柱。将其用于蜂蜜样品中5种喹诺酮药物的选择性富集和HPLC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8%~120.3%,日内重复性RSD不大于7.0%,日间RSD不大于8.5%。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AX材料可用于复杂基质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高效前处理分析。  
      关键词:强阴离子交换;三甲胺修饰;固相萃取;蜂蜜;喹诺酮类药物;HPLC分析   
      783
      |
      70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8146 false
      发布时间:
    • 丘秀珍,黄志伟,朱惠娟,焦琳娟
      2017, 36(2): 236-241.
      摘要: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磁性二氧化硅(Fe3O4@SiO2)为载体,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双酚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3O4@SiO2-MIPs)。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Fe3O4@SiO2-MIPs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将制得的Fe3O4@SiO2-MIPs作为磁性吸附剂,分离富集奶制品中的BPA,建立了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中BPA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Fe3O4@SiO2-MIPs对BP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达13.50 mg/g,在0.05~5.0 m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 4),方法检出限为0.037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2%~93.1%,相对标准偏差为2.9%~3.8%。该方法高效快速,选择性好,可用于牛奶样品中痕量BPA的检测。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磁性固相萃取;双酚A;高效液相色谱法   
      784
      |
      790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8937 false
      发布时间:
    • 姚艳云,孙孔春,王永茜,杨倩,王乐,陈喜龙,沈报春
      2017, 36(2): 242-246.
      摘要:以自制1-萘万古霉素(Na-VAN)为手性固定相(CSP),D-酒石酸(D-Tar)、L-酒石酸二乙酯(L-TADE)、D-酒石酸二乙酯(D-TADE)分别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CMPA),建立了西那卡塞原料1-(1-萘基)乙胺(化合物1)及西那卡塞中间体(化合物2)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流动相中醇类改性剂、CMPA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手性识别机理。以Na-VAN为CSP,正相模式下,添加不同种类的CMPA,化合物1、化合物2均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分离,其中以D-TADE为CMPA时,化合物1、化合物2获得最佳分离。结果表明,醇的分子体积、CMPA的立体构型均对手性分离有影响。  
      关键词:1-(1-萘基)乙胺;西那卡塞中间体;1-萘万古霉素;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对映体分离   
      759
      |
      7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8855 false
      发布时间:
    • 张翠忠,张贞发,连欢,梁彩云,李凯,彭金云
      2017, 36(2): 247-251.
      摘要:采用一种温和且简单的原位生长法将铜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非共价键合,形成一种对莱克多巴胺催化活性高的复合纳米新材料CuNPs/PAA/GR。该材料用扫描电镜表征形貌,用阻抗表征修饰电极。不同扫速和pH值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体系受吸附控制,莱克多巴胺在该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属两电子转移过程。体系中电化学参数为:电子转移数(n)=1.7,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为3.57 cm2,为裸电极的12.6倍,电极吸附量(Гs)为1.98×10-12 mol/cm2。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浓度在1~30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0 2),检出限(S/N=3)为18.3 nmol/L。该传感器经济易制备、灵敏性高、稳定性与重现性好。将该传感器用于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7.0% ~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2.8%~3.2%。  
      关键词:还原石墨烯;莱克多巴胺;纳米铜;计时库仑;微分脉冲伏安法   
      842
      |
      764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6104 false
      发布时间:
    • 黎宁,张红庆,饶竹,许丹丹,谷子欣
      2017, 36(2): 252-256.
      摘要:建立了地下水中1-氯萘、2-氯萘、1,4-二氯萘、1,2,3,4-四氯萘、1,3,5,7-四氯萘、1,2,3,5,7-五氯萘、1,2,3,5,6,7-六氯萘、1,2,3,4,5,6,7-七氯萘和八氯萘9种多氯萘(PCN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萃取地下水中PCNs的提取效率,优选二氯甲烷-液液萃取为PCNs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在优化条件下,9种PCNs的线性范围为5~100 μg/L,各组分的相关系数(r)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S/N=3)为4.21~7.41 ng/L,地下水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7%~112%,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小于9.9%。该方法已用于地下水样中多氯萘的检测。  
      关键词:多氯萘(PCN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液萃取(LLE);地下水   
      814
      |
      778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924 false
      发布时间:
    • 张志强,王丽娟,安东各,涂光忠,赵阳
      2017, 36(2): 257-261.
      摘要:建立了保健食品中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1H qNMR)分析方法。采用布鲁克Avance DRX 500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以氘代二甲亚砜为溶剂,2,3,5-三碘苯甲酸为内标物,优化了仪器采集参数,并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当内标添加量为2 mg、内标与待测化合物摩尔比在1∶0.1~1∶1.2范围时,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9;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的检出限分别为0.045,0.026,0.033 mg/mL,定量下限分别为0.218,0.128,0.159 mg/mL;日内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38%,0.85%,0.34%;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72%,1.2%,1.4% 。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3种实际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将测试结果与HPLC-DAD法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测试结果的RSD在1%~8%之间。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定量;保健食品;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   
      844
      |
      3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231 false
      发布时间:
    • 周长朋,王东武,许洁,郑文凤,梁晓艳
      2017, 36(2): 262-266.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MS)测定替米沙坦中N-甲基邻苯二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替米沙坦药物以水-乙腈(80∶20,体积比)溶解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3.5 μm,2.1 mm×100 mm)进行分离,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扫描方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RM)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甲基邻苯二胺在2.0~50 μg/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出限(S/N=3)为0.5 μg/L ,定量下限(S/N=10)为2.0 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替米沙坦中N-甲基邻苯二胺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仪;N-甲基邻苯二胺;替米沙坦   
      852
      |
      771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911 false
      发布时间:
    • 王乐,郑新华,项海波,陈晞,张爱霞
      2017, 36(2): 267-271.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枞酸、新枞酸、去氢枞酸、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的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醇沉淀高聚物离心后微孔滤膜过滤,乙腈-0.4%乙酸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等度洗脱,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枞酸和新枞酸的检测波长为240 nm,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为270 nm,去氢枞酸为208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树脂酸的定量下限为2.5~10.0 mg/kg,线性范围跨越两个数量级以上,连续6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4%,加标回收率为92.2%~103.6%。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分析速度快,满足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5种树脂酸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食品包装;胶黏剂;树脂酸;高效液相色谱   
      797
      |
      74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843 false
      发布时间:
    • 王飞,宓捷波,李淑静,陈其勇,吴华
      2017, 36(2): 272-275.
      摘要:采用Agilent公司的增强型脂质去除产品Bond Elut EMR-Lipid,建立了针对猪肉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更快更高效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Bond Elut EMR-Lipid QuEChERS净化后,采用HPLC-MS/MS检测,方法检出限可达5.0 μg/kg;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回收率为75.6%~89.4%,土霉素的回收率为53.4%~61.0%,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7.7%。  
      关键词:EMR-Lipid;QuEChERS;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914
      |
      812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072 false
      发布时间:
    • 刘永涛,李乐,王赛赛,余琳雪,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2017, 36(2): 276-279.
      摘要: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分离,428 nm波长处测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在0.01~5.0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7,0.999 8和0.999 6。在空白鱼组织中进行0.025,0.05,0.50,1.00 mg/kg 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3种待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64.7% ~ 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69% ~ 10.8%。鱼组织中3种待测组分的检出限(LOD)均为0.010 mg/kg,定量下限(LOQ)均为0.025 m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姜黄素在团头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关键词:鱼组织;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超高效液相色谱   
      780
      |
      717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09334 false
      发布时间:
    • 殷斌,吴友谊,周震华,周靖雯
      2017, 36(2): 280-283.
      摘要: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米制品中丙烯酰胺的新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前处理条件:C18及弗罗里硅土混合作为萃取分散剂(质量比1∶4),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5∶9,洗脱液为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6∶4)的混合溶剂,洗脱剂体积为10 mL。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20 mmol/L硼砂(pH 8.4)作缓冲溶液,在15 kV恒压下进行分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 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8,丙烯酰胺的检出限为0.62 μg/mL,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回收率为85.7%~96.4%。  
      关键词:丙烯酰胺;基质固相分散;毛细管电泳;米制品   
      774
      |
      715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1044 false
      发布时间:
    • 段建坤,方慧文,赵杨阳
      2017, 36(2): 284-287.
      摘要:研究了将抗坏血酸加入到样品中作为增敏剂,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汞的增敏效应。考察了硝酸浓度、抗坏血酸浓度、水浴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增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硝酸,500 mg?L-1的抗坏血酸,水浴温度50 ℃,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汞的灵敏度最高,此时,汞的灵敏度增强近30倍,其检出限低至1 ng?L-1。在汞浓度为0.005~1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标准偏差为5.6%(0.1 μg?L-1,n=7)。该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抗坏血酸产生增敏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汞;抗坏血酸;增敏;等离子体质谱   
      926
      |
      729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0078 false
      发布时间:
    • 赵婷婷,卢思思,赵丽,姚秋虹,陈曦
      2017, 36(2): 288-296.
      摘要:比率式荧光传感通过在同一传感基质中掺杂两种或两种以上对分析物具有不同响应的发光体,根据不同的光发射信号比值构建起来的光化学传感体系,能更好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近年来,比率式荧光纳米传感器的构建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比率式荧光纳米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传感特性和应用情况,并对其传感检测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氧;纳米传感;比率荧光;制备方法;应用;综述   
      931
      |
      7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12706 false
      发布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