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4 33 1
    • 周涛,韩彬,白红妍,陈军辉,刘新民,郑立,王小如
      2014, 33(1): 1-6.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水中常见的13种痕量苯系物(BTEX)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方法。利用涂有100 μm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涂层的萃取头顶空萃取海水样品,GC-MS检测和外标定量法对目标物进行分析。实验对萃取纤维头的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样品体积等主要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萃取条件下,13种苯系物的线性范围为0.16~32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0~1.000 0,检出限为0.006~0.043 μg/L。在3个加标水平(0.16、1.6、16 μg/L)下,海水样品中13种苯系物的回收率为80.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5.6%。该方法前处理简便易行、灵敏度高,为海水中痕量苯系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环保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苯系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海水;快速分析   
      2362
      |
      1749
      |
      2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3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张奕,蔡建周,魏建业,谢莎莎,吴柏杨,薛巍
      2014, 33(1): 7-12.
      摘要:以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正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配制成W/O型微乳。并通过浊点法、电导法、动态光散射法(DLS)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微乳相结构随含水量的变化。对于选定配比微乳,浊点法在含水量超过10.71%时变浑浊;电导率在含水量达到3.85%之前增长缓慢,之后快速增大,含水量超过10.71%时电导率下降;DLS显示微乳粒径随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大,其转折点在5.66%,而含水量超过10.71%后粒径突增3个数量级;DSC曲线在含水量超过3.85%后出现水的结晶峰,且随含水量的增大峰位往高温方向平移,同时峰面积增大。当含水量达到11.5%时出现两水峰叠加。研究表明含水量在3.85%~5.66%范围内属于W/O向双连续相转变的过程,而含水量10.71%则是体系发生相分离的临界点。  
      关键词:微乳;相结构转变;动态光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导法   
      2264
      |
      581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06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黄常毅,范海滨,刘飞,许赣荣,彭秀辉
      2014, 33(1): 13-20.
      摘要: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红曲菌固态发酵过程参数水分含量和pH值的可行性。针对传统基于间隔策略波长选择方法忽略非线性因素的缺点,采用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非线性模型的波长筛选算法:联合区间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ynergy interval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iLS-SVM),并将新算法与相关系数法、iPLS算法、siPLS算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联合siLS-SVM算法和LS-SVM模型取得了最好的预测效果,水分含量、pH值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62 1、0.976 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12 9、0.145 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性能。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过程的水分含量和pH值的快速检测可行,该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其过程参数的在线检测及发酵条件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联合间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红曲菌;固态发酵;水分含量;pH 值   
      2469
      |
      1754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00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郑玲,吴玉杰,赵永锋,郭蔚,陈智刚
      2014, 33(1): 21-26.
      摘要:建立了动物源食品猪肉、鸡肉和鱼肉中喹喔啉类兽药喹乙醇(OLQ)、卡巴氧(CBX)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0.1 mol/L磷酸二氢钠 (pH 6.0)溶液提取,Oasis HLB 固相萃取柱净化,流动相定容后,采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5 μm,150 mm×2.1 mm) 分离,以乙腈-0.2%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喹乙醇和卡巴氧在质量浓度为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1~0.999 9;各基质在0.2、0.4、2.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喹乙醇和卡巴氧的回收率为70%~93%,相对标准偏差为1.9%~16.7%,定量下限(S/N≥10)均为0.2 μg/kg。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猪肉、鸡肉、鱼肉样品各20个进行检测,并与国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满意。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满足猪肉、鸡肉和鱼肉中喹乙醇、卡巴氧残留的检测与确证需要。  
      关键词:喹乙醇;卡巴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动物源食品   
      3269
      |
      3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8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丁涛,吕辰,柳菡,郭玲,吴斌,陈国松,沈崇钰,张睿,费晓庆,张晓燕,庾金良
      2014, 33(1): 27-32.
      摘要:利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进出口葡萄酒中组胺、酪胺、尸胺、腐胺、色胺、精胺、亚精胺和苯乙胺8种生物胺进行分析。葡萄酒样品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200 mg十八烷基硅烷粉(Octadecylsilyl,ODS)和50 mg N-丙基乙二胺粉(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选择Phenomenex C18(100 mm×4.6 mm×2.6 μm)分析柱,乙腈-0.1‰七氟正丁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通过高分辨质谱全扫描模式提取目标化合物精确质量数,利用阈值自动触发全扫描二级质谱功能提高了定性的准确性。8种生物胺在0.2~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定量下限可达1.0 mg/L。在1.0、5.0、10.0 mg/L 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葡萄酒中8种生物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3.7%~101.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1%~12.9%。此方法准确灵敏且前处理简单,可作为葡萄酒中生物胺筛选和确认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生物胺;分散固相萃取;葡萄酒;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2613
      |
      1746
      |
      1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43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姚慧,李小红,刘欢
      2014, 33(1): 33-38.
      摘要: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为粘合剂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石墨粉相混合制备新型碳糊电极,并在该电极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新型碳糊酶电极(HRP-MWCNTs-CILE)。应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pH 6.0的0.05 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其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为HRP中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最佳条件下,修饰电极对H2O2的测定线性范围为7.0×10-6~3.0×10-3 mol/L,检出限(S/N=3)为2.5×10-6 mol/L。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快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碳糊电极;多壁碳纳米管;辣根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离子液体   
      2224
      |
      1514
      |
      8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22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黄雄风,刘召金,陈静,戴振宇,许群,庄国顺
      2014, 33(1): 39-44.
      摘要:建立了饮料中痕量维生素B12(VB12)的在线净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在双梯度HPLC系统上,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为流动相,将2.5 mL样品在线注入SPE柱(Acclaim PA Ⅱ,3 μm,3.0 mm× 33 mm)以富集VB12,通过改变流动相梯度在SPE柱上以正向淋洗方式预分离VB12。被切入分析流路中的VB12在Acclaim PA Ⅱ分析柱(3 μm,3.0 mm×150 mm)上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为流动相,0.5 mL/min流速梯度洗脱分离,使用紫外检测器在361 nm波长下检测,整个分析过程在20 min内完成。VB12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其保留时间的RSD为0.027%。方法在0.1 ~ 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为0.999 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 109%,检出限为0.046 μg/L。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相比于直接大体积进样和传统在线SPE模式,其去除杂质的效率更高、灵敏度更好,是一种测定饮料中痕量VB12的简单、有效方法。  
      关键词:在线固相萃取;在线净化;双梯度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阀切换;饮料;维生素B12   
      2973
      |
      1602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0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许慧芳,叶锦珠,吴霞晖,林庚蓉,张美玲
      2014, 33(1): 45-50.
      摘要: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研究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盐酸安非他酮溶液在加入BSA前后化学位移、纵向弛豫时间(1H T1) 、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谱(2D NOESY)等的变化信息。结果显示,BSA的加入可使盐酸安非他酮的H原子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1H T1值缩短、NOE交叉峰增多;利用不同浓度盐酸安非他酮在0.2 mmol/L BSA蛋白溶液中的自扩散系数拟合得到两者的结合常数为0.34 mmol/L,结合位点数为11。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是多位点的弱结合。该研究对于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盐酸安非他酮及设计改良类似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磁共振;盐酸安非他酮;弛豫时间;2D NOESY;自扩散系数   
      2239
      |
      16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34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郑琳,林力,曹国洲,王谦,金献忠,卫碧文,曹良惠
      2014, 33(1): 51-56.
      摘要:该文以欧盟新玩具指令中限用或禁用的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玩具中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 ℃,压力300 bar,二氧化碳流速30 g/min,夹带剂甲醇含量3%,动态萃取30 min,静态萃取30 min。萃取物经DB-17MS色谱柱分离后,采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15种化合物在0.02~60 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2~0.999 9,检出限(S/N=10) 为0.02~0.09 μg/mL。该法检测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的回收率分别为79.6%~114.5%、75.0%~118.9%、72.7%~1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0%、0.6%~11.6%、3.5%~11.0%。建立的方法灵敏、环保,可用于玩具中致敏芳香化合物的检测。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气质联用仪;致敏芳香化合物;玩具   
      2294
      |
      1559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06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刘鹏,黎茂稳,孙永革,蒋启贵,陶国亮,曹婷婷
      2014, 33(1): 57-62.
      摘要: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了储层岩石抽提物中的石油酸及中性氮化物的分子组成,得到了抽提物中杂原子化合物类型分布、等效双键数(Double bonds equivalent,DBE)及碳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抽提物中含有多达16种不同杂原子类型的化合物,包括N1、N1O1、N1O2、N1O3、N1S1、N1S2、N2、N2S1、O1、O1S1、O2、O2S1、O1S2、O2S2、O3和O4,其中N1、N1S1、O2及O2S1类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抽提物中的N1类化合物以咔唑和苯并咔唑类化合物为主;N1S1类化合物以C2~C8烷基取代的咔唑并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主;O2类化合物主要为1~2环环烷酸,其次还在抽提物中鉴别出具有较高相对丰度的DBE为5和6的O2类化合物;而O2S1类化合物中以DBE为7和8的O2S1具有最高的相对丰度。  
      关键词:岩石抽提物;极性化合物;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2969
      |
      1611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29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梁晓芳,王步军
      2014, 33(1): 63-67.
      摘要: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后,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以SHIM-pack PRC-ODS(20 mm×250 mm,5 μm)制备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流速、进样量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800 μL,流速10 mL/min,在120 min内实现了6种异黄酮单体的基线分离及制备。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鉴定,6种异黄酮单体依次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产品的纯度分别为95.54%、90.14%、100%、100%、96.27%、100%。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的制备。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单体;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313
      |
      3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张超超,唐守万,潘富友,高建荣
      2014, 33(1): 68-72.
      摘要:将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LiCl-吡啶的纤维素混合液直接涂敷于氨丙基硅胶上,分别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6-己二异氰酸酯为间隔臂将纤维素键合到硅胶上,并通过与过量的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反应,制得2种键合型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考察了固定相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具有较高的手性识别能力和溶剂耐受性,相比于常规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液),当流动相中含有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时,多数对映体得到了更好的分离,且二异氰酸酯的种类对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影响较小。  
      关键词:手性固定相;多糖衍生物;键合;手性识别;手性分离   
      2177
      |
      1631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31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鲁卢,严喜鸾,肖义陂,陈静雯,肖鉴谋
      2014, 33(1): 73-77.
      摘要:以羧基磁性微球为分离载体,固定氨基修饰的腺苷适配体,通过腺苷与生物素修饰的报告序列竞争结合氨基适配体,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生物小分子腺苷的方法。实验优化了磁性微球、氨基适配体、报告序列等参数,发现腺苷浓度在1.0×10-9~1.0×10-4 mol/L范围内与CL信号强度减少量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达1.0×10-9mol/L,重复5次测定0.1 mmol/L腺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0%。方法成功用于实际尿样中腺苷的测定。该法可简单、灵敏、特异性地检测腺苷,有望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等领域。  
      关键词:化学发光;腺苷;适配体;磁性微球;辣根过氧化物酶   
      2358
      |
      1649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33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李增梅,赵善仓,梁京芸,郭长英,岳晖,邓立刚
      2014, 33(1): 78-82.
      摘要:建立了水稻植株、土壤、稻田水和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PCX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收集的洗脱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上层萃取液由氮气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定容。试样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醋酸铵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1~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在0.1~50.0 μg/kg加标水平下,水稻植株、土壤、稻田水和稻米的回收率为7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5. 9%,定量下限(LOQ)为0.1 μg/kg。该研究同时发现土壤和水稻植株样品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出明显的基质抑制效应,稻田水样品则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残留;水稻   
      2325
      |
      175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5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陈东,罗倚坪
      2014, 33(1): 83-87.
      摘要:基于离子液体无蒸气压、高沸点、溶解能力优良及混合离子液体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性的特点,建立了以[Bmim]PF6∶[Bmim]BF4为1∶2的混合离子液体作为顶空溶剂,平衡加压静态顶空进样测定转基因大豆油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方法。对离子液体的种类、配比、用量,以及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顶空进样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0 5~0.999 6,检出限为1.4~15.2 μg/kg,定量下限为4.7~48.6 μg/kg,回收率为72.3%~104.1 %,相对标准偏差为0.6%~7.8%。本方法快速、准确,且避免了复杂的前处理,是顶空进样检测农残的新方法。  
      关键词:混合离子液体;顶空;转基因大豆油;六六六(HCH);滴滴涕(DDT)   
      2401
      |
      1663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26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何晓英,刘琼燕,贾晶
      2014, 33(1): 88-92.
      摘要:制备了纳米银/壳聚糖(AgCS)与乙炔黑(AB)复合修饰电极(AgCS-AB/GCE),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法对AgCS进行表征,用交流阻抗法对不同电极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乙萘酚(β-N)在AgCS-AB/GC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5的PBS缓冲液中,β-N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明显氧化峰,在60 ~ 240 mV/s扫速范围内,β-N的氧化峰电流(Ipa)与对应扫速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β-N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β-N的方波伏安曲线,结果表明β-N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7 ~ 2.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检出限(S/N =3)为1.24×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9%~105%。  
      关键词:乙萘酚;乙炔黑;纳米银;扫描电镜法;方波伏安法   
      2482
      |
      164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34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马育松,李玮,艾连峰,郭春海,陈瑞春
      2014, 33(1): 93-97.
      摘要: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同时测定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橙G、甲基黄、对位红、柑桔红2号、苏丹红G、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红7B、苏丹红B、苏丹Ⅳ 11种脂溶性着色剂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用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1种着色剂在20~1 000 μg/L范围呈良好线性,线性系数均大于0.998。在10、20、4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5.8%~90.8%,相对标准偏差为3.0%~7.8%,11种着色剂的定量下限为10 μg/kg。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辣椒和辣椒酱中11种着色剂的测定。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着色剂;辣椒   
      2761
      |
      1827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王融融,程旺兴,黄美玲,单楚
      2014, 33(1): 98-102.
      摘要:应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对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反应,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质子转移数为2、电荷转移系数为0.62。粉防己碱的峰电流随着DNA的加入而降低,且峰电位发生正移,表明粉防己碱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同时计算了两者反应的结合数以及结合常数,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和DNA以1∶1结合形成粉防己碱-DNA复合物,结合常数为4.27×103。  
      关键词:粉防己碱;DNA;电化学;相互作用   
      2322
      |
      170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28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刘桂宁,强维,钟闱桢,文新
      2014, 33(1): 103-107.
      摘要:研究了肉桂皮中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以丙酮-石油醚混合溶剂为提取剂,旋涡振荡提取,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提取液净化,优化洗脱溶剂的比例和用量,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测定。在优化条件下,BHC及DDT农药在10~1 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 8~0.998 1。2种农药在肉桂皮中的加标回收率为 92.1%~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8.1%,方法的检出限(LODs)为5.0×10-3~2.4×10-2 mg?kg-1,定量下限(LOQs)为1.3×10-2~6.0×10-2 mg?kg-1。方法具有简单、灵敏、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肉桂皮;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   
      2475
      |
      1745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16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陈达炜,苗虹,赵云峰
      2014, 33(1): 108-111.
      摘要: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d-SP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酱油和食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分析方法。基于不同样品基质的复杂性,以乙腈(酱油)或者乙酸乙酯(食醋)进行液液萃取,经N 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次数和PSA使用量等因素对EC萃取效率和分析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C在10 ~5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为0.999 8。EC在酱油和食醋两种基质中的定量下限均为5.0 μg/kg,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2.9%~114.3%,相对标准偏差为0.5%~5.3%。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酱油和食醋中EC含量的测定,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酱油;食醋;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散固相萃取   
      2610
      |
      3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20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 籍淑贤,魏芳,胡娜,吕欣,董绪燕,陈洪,冯钰锜
      2014, 33(1): 112-118.
      摘要:甘油三酯 (TAGs) 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2281
      |
      1567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23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