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1 30 5
    • 徐磊,夏宁
      2011, 30(5)
      摘要:建立了一种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样中4种痕量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的新方法。样品由外加泵注入一根固相萃取小柱上进行富集,再将富集柱切换至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将富集在固相萃取小柱的邻苯二甲酸酯洗脱至分析柱进行分析。在线固相萃取柱为IonPacNG1保护柱芯(10μm×4.0 mm×35 mm),分析柱为Acclaim120C18(5μm×4.6 mm×150 mm),检测波长为224 nm,水样体积为15 m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相关系数r2≥0.999 8,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出限(S/N=3)为0.10~0.25μg/L。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8%~107%,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水样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的快速准确分析。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水样   
      2530
      |
      10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3215 false
      发布时间:
    • 罗丽娟,张朝晖,张明磊,胡宇芳,杨潇,聂利华
      2011, 30(5): 473-480.
      摘要:将氧化锌纳米膜(ZnO-NFs)、多壁碳纳米管(MWNTs)、纳米铜颗粒(Cu-NPs)和印迹溶胶-凝胶聚合物(MIP) 依次修饰到碳电极(CE)表面,制备了一种对L-苯丙氨酸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对各修饰电极进行形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安培时间(I-t) 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最优检测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扫速为100 mV/s,工作电压为0.15 V,溶液pH值为5.5时,该印迹传感器对L-苯丙氨酸的浓度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8~2.0×10-5 mol/L,检出限为39×10-9 mol/L。该印迹传感器成功用于实际血清样品的分析,回收率为98%~101%。  
      关键词:印迹传感器;L 苯丙氨酸;氧化锌纳米膜;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铜颗粒   
      4193
      |
      150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3318 false
      发布时间:
    • 郭辉,李兰,查刘生
      2011, 30(5): 481-486.
      摘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由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和聚丙烯酸(PAA)两种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IPN)的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凝胶D2O分散液,通过差谱技术对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处理,研究微凝胶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链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D2O介质的pH值增大,微凝胶中PAA分子链上的羧酸基团离解为羧酸根离子,导致微凝胶发生响应pH值变化的相转变。PNIPA分子链的微环境随pH值变化较小,说明PNIPA网络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微凝胶响应温度变化发生相转变后,PNIPA组分中的酰胺Ⅰ谱峰位置发生了蓝移,而酰胺Ⅱ谱峰位置发生了红移,表明PNIPA分子链上酰胺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被破坏,游离态的酰胺基团数量增加。PNIPA分子链上异丙基的C—H伸缩振动谱峰发生红移的原因可能是因相转变过程中其周围的水笼结构被破坏。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微凝胶;相转变   
      1995
      |
      1082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388 false
      发布时间:
    • 贾玮,王富强,常素萍,龚波林
      2011, 30(5): 487-491.
      摘要:以7 μm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表面键合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以CuCl/CuCl2/22 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封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以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溶液为溶剂,制备了强阳离子交换色谱(SCX)固定相,并用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催化剂、配体与单体的配比制备了3种不同键合量的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详细考察了3种不同键合量的填料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pH对标准蛋白保留的影响和动态吸附容量。在催化剂、配体与单体的摩尔比为1∶5∶100时,测得动态吸附容量高达46.5 mg/g。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为1.0 mL/min时4种蛋白可在1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随着单体键合量的增加,填料对蛋白的保留时间逐渐增加,蛋白质的保留符合阳离子交换色谱规律。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强阳离子交换色谱;蛋白质分离   
      2149
      |
      103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0088 false
      发布时间:
    • 冯美娟,雷云,王昆,陈元仲,李光文,罗红斌,林新华
      2011, 30(5): 492-497.
      摘要: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锁核酸(LNA)修饰的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构建新型的“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信号探针末端修饰的生物素可与酶上的亲和素结合,通过检测酶催化H2O2氧化底物3,3′,5,5′ 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该传感器可识别和定量检测PBS缓冲液中人工合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很好地区分互补序列、单碱基及多碱基错配序列,杂交电流值与目标链浓度在1.0×10-11~1.6×10-10 mol/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13 mol/L。同时,该新型传感器成功地用于无稀释人血清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有望用于临床实际样品的检测,进而实现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三明治”结构;发夹结构DNA探针;锁核酸;PML/RARα融合基因   
      2066
      |
      1041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0874 false
      发布时间:
    • 谢希晖,王荣,谢华,贾正平,张爱梅,孟宪栋,马骏
      2011, 30(5): 498-502.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C基因易发生杂合缺失的第十一外显子的部分碱基序列,扩增样品分别经96 ℃变性和RsaⅠ酶切处理,以毛细管电泳(CE)-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C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SCP对其杂合缺失情况进行检测。PAGE凝胶浓度为15%。CE检测条件:以3.0%聚环氧乙烷(PEO)为筛分介质,1×TBE(pH 8.2) 为电泳缓冲液,分离电压15 kV,温度15 ℃,结合激光诱导荧光(λex=488 nm,λem=520 nm)检测。不同方法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E-SSCP(30%)>PAGE-SSCP(25%)>CE-RFLP(20%)。并证实了APC基因易发生杂合缺失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率高于10%,且CE-SSCP方法较PAGE-SSCP和CE-RFLP的检出率高。CE-SSC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为建立简便可靠的胃癌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胃癌;杂合缺失;毛细管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971
      |
      90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831 false
      发布时间:
    • 幸苑娜,王欣,陈泽勇,黄锦敏
      2011, 30(5): 503-507.
      摘要:该文用Sep Pak AC2串联Sep Pak Dry cartridges固相萃取小柱对家用橡胶手套迁移提取液中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N-亚硝基二丙胺(NDPA)、N-亚硝基二丁胺(NDBA)、N-亚硝吗啉(NMOR)、N-亚硝基吡咯烷(NPYR)和N-亚硝基哌啶(NPIP) 7种对人体具有致癌活性的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进行分离净化,采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质谱法(GC-PCI/MS)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定量下限分别为1.25、5.0 μg/kg。方法灵敏度高,流程简单,适于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13种家用橡胶手套样品中,7种N-亚硝胺的总迁移量为6.96~168.46 μg/kg,其中NDEA、NDMA和NDBA的检出频率最高,占N-亚硝胺总迁移量的比重最大。  
      关键词:气相色谱-正化学源/质谱法;手套;N-亚硝胺;前体物;迁移量   
      2314
      |
      1267
      |
      1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059 false
      发布时间:
    • 李冰,吕雪飞,耿利娜,邓玉林
      2011, 30(5): 509-512.
      摘要: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粗提单胺氧化酶(MAO)与其专一性底物犬尿胺(Kyn)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引入MAO抑制剂氯吉兰对该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缓冲液中MAO浓度的增大,Kyn相对两个内标的迁移时间比率(RMTR)逐渐减小。而加入氯吉兰后,Kyn的RMTR值比未加入抑制剂时有所增大。说明MAO活性位点被氯吉兰结合,导致MAO与Kyn间的相互作用被抑制。该方法在表征MAO与Kyn相互作用的同时,还可为MAO抑制剂的筛选提供重要依据。与传统的MAO抑制剂筛选方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放射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的优点。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单胺氧化酶;犬尿胺;抑制剂   
      2022
      |
      9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589 false
      发布时间:
    • 李南,石志红,庞国芳,范春林
      2011, 30(5): 513-521.
      摘要:建立了花生仁、葵花籽、核桃仁和杏仁中185种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含1%乙酸)均质提取,ENVI 18串联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85种农药在坚果样品中的检出限 (S/N=5)为0.02~526.4 μg/kg,定量下限(LOQ,S/N=10)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s),其中检出限在10 μg/kg以下的农药数占被检农药总数的81%。185种农药在1~83倍LOQ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以4种坚果类样品为基质,在1、2、4倍LOQ加标水平下,185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0%~110%范围的占86.0%;平均回收率在60%~120%范围的占9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的占82.3%。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坚果中农药残留的日常检测。  
      关键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农药残留;花生仁;葵花籽;核桃仁;杏仁   
      3247
      |
      1209
      |
      1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477 false
      发布时间:
    • 薛希妹,薛秋红,刘心同,单宝田,牛增元
      2011, 30(5): 522-526.
      摘要:建立了溶剂型涂料中16种有害物质(甲醇、卤代烃、苯系物和游离二异氰酸酯)的GC-MS同时检测方法,研究了乙酸乙酯、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乙腈对各有害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效果,并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样品中加入2-溴丙烷和1,2,4-三氯苯作内标,用乙腈超声萃取并经有机膜过滤后,用GC-MS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有害物质在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检出限为0.08~1.41 mg/L。  
      关键词:溶剂型涂料;有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法;超声萃取   
      2212
      |
      993
      |
      8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5417 false
      发布时间:
    • 王秀嫔,李培武,张文,陈小媚,俞理
      2011, 30(5): 527-531.
      摘要:建立了超声提取-固相萃取纯化/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及大豆油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的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及净化方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色谱固定相对磷酸甘油酯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氯仿-甲醇(2∶1,体积比)为提取溶剂,1 500 W功率超声提取30 min;氨基固相萃取柱为纯化小柱;正己烷-异丙醇-1% HAc(8∶8∶1,体积比)为流动相。在该条件下,PC、PE、PI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8.00、0.15~15.00、0.30~20.00 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021、0.050、0.060 g?L-1,检出限在8~23 mg?L-1之间,其在大豆和大豆油中的回收率为85%~10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分别不大于4.7%和8.6%。  
      关键词: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大豆;大豆油;超声提取;磷酸甘油酯   
      2662
      |
      1111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686 false
      发布时间:
    • 刘彩红,李玉琴,贾宝秀,齐永秀,李珂
      2011, 30(5): 532-536.
      摘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荧光光谱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黄芩苷与HSA结合后未改变HSA的二级结构。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与HSA作用后使色氨酸残基所处的环境极性增加。  
      关键词:黄芩苷;人血清白蛋白;光谱法;分子对接;相互作用   
      2282
      |
      1004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2748 false
      发布时间:
    • 李玉杰,周敏,马永钧,司长代,米娟,刘彩云,陈慧
      2011, 30(5): 537-542.
      摘要: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抗霉素B可在4 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多抗霉素B浓度的对数值在质量浓度为1.0×10-4~5.0×10-4 g/L和5.0×10-4~5.0×10-2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9.2×10-5 g/L。对5.0×10-3 g/L多抗霉素B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ECL强度和迁移时间的日内及日间RSD值均小于5%。将该法用于膨润土、高岭土及黄土中多抗霉素B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4%;多抗霉素B在3种土壤中吸附2 h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9.0%、45.5%和40.4%,表明3种土壤对多抗霉素B的吸附能力依次为膨润土>高岭土>黄土,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比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关。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多抗霉素B;土壤   
      2465
      |
      1068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2513 false
      发布时间:
    • 何晓英,宋桃,樊光银,廖钫,魏胤,华俊
      2011, 30(5): 543-548.
      摘要:该文制备了纳米金-离子液体修饰电极(GNP-[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对GNP和[BMIM]PF 6进行了表征。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GNP-[BMIM]PF6/GCE的表面电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BPA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1个氧化峰,无还原峰,为不可逆电化学反应。在40~280 mV?s-1扫速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测得BPA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电子数和电极有效面积分别为2和0.338 cm2。用方波伏安法对BPA进行测定,氧化峰电流(Ipa)与BPA浓度在5.0×10-8~2.5×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S/N=3)为4.42×10-8 mol?L-1。用该法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BPA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5%。  
      关键词:纳米金;离子液体;双酚A;方波伏安法   
      2359
      |
      1066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5989 false
      发布时间:
    • 李鸿儒,柏文良,甘峰,孔浩辉,程志颖
      2011, 30(5): 549-552.
      摘要:由于各种仪器之间存在差异,主机上建立的定量模型用于从机会导致预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目前主要通过有标样方法和无标样方法来减小预测偏差。该文对现有标样方法中的直接标准化算法进行改进,在转移矩阵的建立过程中,对从仪器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解,以预测均方差为判定标准,确定最终的转移矩阵。并以玉米和烟草数据为对象,测试了该法的有效性。玉米样品含有2种成分:水分和蛋白质;烟草样品含有4种成分:还原糖、总糖、总氮和总碱。结果表明,对于玉米样品中的2种成分,采用改进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对于烟草中的4种成分而言,采用改进的方法可获得稳健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多元校正;模型转移;直接标准化算法;玉米;烟草   
      2360
      |
      980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234 false
      发布时间:
    • 罗娟娟,马红燕,马莹,辛建伟,王浩
      2011, 30(5): 553-557.
      摘要:研究发现甲醛溶液可使氯波必利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在pH为6.6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以恒波长差Δλ=30 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可消除人体尿液中内源性荧光物质的背景干扰,其同步特征峰的强度与氯波必利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直接测定尿样中氯波必利的恒波长同步荧光分析方法,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氯波必利的质量浓度在2.8×10-5~4.0×10-3 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3S0/S)为1.1×10-5 g/L。对4.0×10-5 g/L的氯波必利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该方法可用于实际尿样中氯波必利含量的直接测定,其回收率为95%~104%。  
      关键词:氯波必利;甲醛;尿样;同步荧光法   
      2113
      |
      89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2806 false
      发布时间:
    • 任晶波,戴敏,李宁
      2011, 30(5): 562-565.
      摘要:构建了一种新的微乳体系,用于微乳液相色谱同时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辛弗林、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样品,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酸度、添加剂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佳微乳体系的组成为:3.0% SDS-6.0% 正丁醇-0.6% 正辛烷-1.0% 甲酸-1.2% 乙腈-88.2% 水。选择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速 0.7 mL?min-1;检测波长 260 nm。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辛弗林、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21~26.05、7.04~35.2、1.31~6.55 mg/L,相关系数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101%,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1.5%,检出限为0.048~0.095 mg/L。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用于吴茱萸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  
      关键词:微乳液相色谱;吴茱萸;辛弗林;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2379
      |
      938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2913 false
      发布时间:
    • 张伯先,康秀英,孙杨,宋启军
      2011, 30(5): 566-569.
      摘要:采用一种具有平头结构的pH电极作为流动注射分析(FIA)的检测器,构建了流动注射自动化酸度滴定系统。优化了样品进样量、流速、载液浓度和反应管长度等参数。用NaOH溶液作为载液,在4.639×10-4~0.212 mol?L-1范围内醋酸浓度的对数与FIA峰的峰面积成正比,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采用该方法对市售4种食醋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酸碱滴定法)一致,但灵敏度是普通手工滴定方法的10倍,分析速度可达60样/h。只需改变载液NaOH浓度,即可用于滴定其他浓度范围的醋酸样品。  
      关键词:pH电极;流动注射分析;滴定;醋酸   
      2031
      |
      9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4818 false
      发布时间:
    • 戴廷灿,李伟红,廖且根,陈光宇,魏爱华
      2011, 30(5): 570-572.
      摘要:采用改进的QuEChERS,对蔬菜样品进行提取、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检测,建立了蔬菜中苯并(α)芘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PSA+中性Al2O3小柱净化,以10 mL正己烷-乙腈(95∶5,体积比)洗脱小柱,外标法定量。苯并(α)芘的含量在1.0~20.0 μg/k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方法的定量下限为1.0 μg/kg,回收率为65%~98%,相对标准偏差为5.9%~13.8%。采用该法对市场上的蔬菜样品进行测定,在1种样品中检出苯并(α)芘,含量为1.23 μg/kg。  
      关键词:QuEChERS;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苯并(α)芘;蔬菜   
      2396
      |
      832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0681 false
      发布时间:
    • 陈其勇,葛宝坤,韩红芳,王云凤
      2011, 30(5): 573-576.
      摘要:建立了粮谷中11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采用G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快速分析,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11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线性范围均为1.0~20.0 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6,方法定量下限为5 μg/kg;在加标水平为5、10、20 μg/kg时,大米、大豆、小麦样品中11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5%~110%,相对标准偏差(n=7)为2.6%~10.2%。  
      关键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粮谷;测定   
      2480
      |
      978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1638 false
      发布时间:
    • 王栋,刘卉,王伯涛
      2011, 30(5): 577-581.
      摘要: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了金礞石试样,对所得图谱进行解析,发现试样的红外光谱具备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吸收特征。其吸收带主要分为4个区域:3 700~3 000 cm-1区间的OH伸缩振动吸收,1 620 cm-1左右处的H2O弯曲振动吸收,1 000 cm-1左右处的Si—O伸缩振动吸收和550~400 cm-1区间的Si—O弯曲振动吸收。分析表明,OH振动吸收强度与样品中的含水量成正比,吸收频率与层间阳离子种类有关;Si—O振动吸收频率受四面体中Al替代Si的影响;吸收峰的简并分裂程度则可反映八面体阳离子的类型。可见金礞石的红外光谱特征能反映其内部的结构特点,可用于阐明药材的质量状况,并为其进一步的质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金礞石;红外光谱;矿物药   
      2303
      |
      90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0742 false
      发布时间:
    • 庞纪磊,林子俺,林瑶,黄慧,张兰,陈国南
      2011, 30(5): 582-587.
      摘要:蛋白质糖基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由糖链和多肽链以多种形式共价修饰而成。糖蛋白在生物体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复杂生物体系中糖蛋白的绝对丰度低,高丰度非糖蛋白质的存在对低丰度糖蛋白质产生夹带、包覆以至掩盖的作用,以现有的技术难以发现并分离鉴定大多数低丰度糖蛋白,已成为当前糖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瓶颈之一。去除高丰度非糖蛋白质或富集低丰度的糖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整体柱是一种通过有机或无机聚合方法在柱内进行原位聚合的连续床固定相,具有制备简单,多孔性、柱容量高,能实现快速、高效分离等特点。整体柱制备技术的发展为糖蛋白质的分离富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该文简要介绍了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和分类,综述了包括凝集素亲和整体柱、苯硼酸型整体柱和固定金属离子化在内的整体柱在糖蛋白分离富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65篇。  
      关键词:整体柱;糖蛋白质;评述   
      2340
      |
      1164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4369 false
      发布时间:
    • 许琳,王海水
      2011, 30(5): 588-592.
      摘要:红外光谱测量时,水汽吸收谱带常掩蔽重要的样品光谱信息。克服水汽干扰的方法有真空技术、干燥气体吹扫技术、样品穿梭技术、光谱差减技术和水汽补偿湿度滴定方法等。该文重点评述了新近发展的用于除去水汽噪音的湿度滴定法。不同于以往方法,该方法允许水汽带在光谱采集前期出现,并根据水汽吸收带的大小和正负方向,适时向光谱仪样品室通入干燥气体或潮湿气体来实时调节样品室的相对湿度,使水汽的吸收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得到消除。  
      关键词:红外光谱;水汽噪音;湿度滴定;综述   
      2564
      |
      101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734210 false
      发布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