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09 11

      研究报告

    • 周琴,滕渊洁,赵红莉,袁慧慧,蓝闽波
      2009(11): 1229-1233.
      摘要:利用自组装法将巯基修饰的DNA探针与6-巯基-1-己醇(MCH)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微囊藻属特定DNA传感器,将该传感器与完全互补的微囊藻DNA序列、完全不互补序列,以及单碱基错配序列进行杂交,以Hoechst 33258为杂交指示剂,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对目标DNA的电化学检测行为。研究表明,当与完全互补DNA杂交后,Hoechst 33258氧化信号有明显的增强。实验对自组装时间、MCH浸泡时间及杂交液离子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自组装时间为90 min,MCH浸泡时间为1 h,杂交溶液中NaCl浓度为0.3 mol/L时,电化学信号最好。目标DNA的氧化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1×10-81×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10-9mol/L。  
      关键词:微囊藻;DNA;电化学传感器;金电极   
      2
      |
      138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4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段岐荣,张毅军,杨胜凯,张裕平,杨占军,屈凌波
      2009(11): 1234-1239.
      摘要:将L-脯氨酸通过3-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键合到球型多孔硅胶基质上,制备了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采用高压匀浆法将制备的填料填充到毛细管柱中,在自组装的毛细管液相色谱仪上对3种α-氨基酸对映体进行了拆分。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因素(流动相中乙腈的体积分数、中心离子Cu2+的浓度、流速)进行优化,以最大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为响应值,借助二次多元回归方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响应曲面图表明:DL-天冬酰胺在5%乙腈、5 mmol/L Cu2+、流速0.139μL/min,苏氨酸在10%乙腈、5mmol/L Cu2+、流速0.167μL/min,丝氨酸在5%乙腈、7 mmol/L Cu2+、流速0.167μL/min的条件下均能得到基线分离。表明通过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采用配体交换色谱模式可获得拆分DL-氨基酸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α-氨基酸;手性固定相;毛细管液相色谱;Box-Behnken设计   
      2
      |
      169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5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周群,段德良,王光灿,王庆忠,殷志禹,曹秋娥,丁中涛
      2009(11): 1240-1244.
      摘要:研制了以Nafion分散多壁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发现修饰电极对岩白菜素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岩白菜素的氧化过程是单电子单质子过程,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02×10-6cm2.s-1、5.54×10-3mol.L-1.s-1。通过优化各项参数,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岩白菜素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44×10-71.92×10-6mol.L-1和4.18×10-51.06×10-4mol.L-1,检出限为1.02×10-7mol.L-1,同支电极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可用于岩白菜素样品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Nafion;化学修饰电极;岩白菜素;电化学行为   
      2
      |
      27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袁高林,任丽,高玉振,汪维鹏,鄂翔,谢洪平
      2009(11): 1245-1249.
      摘要:以D16S539基因座的3种(9-9、9-11、11-11)基因型为例,设计引物扩增包含该多态性位点的1段DNA片段,获得了3种基因型建模样本各50个。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结合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了测定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型的判别模型,所建立的判别模型的校正均方根残差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2 5、0.072 5,预测准确率均为100%。该方法不需任何前处理,只需一步PCR扩增和NIRS检测即可实现STR基因型判别,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等优点。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型   
      2
      |
      111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马强,王超,白桦,王星,张庆,肖海清,闫妍,董益阳,王宝麟
      2009(11): 1250-1254.
      摘要:考察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反相色谱、正相键合色谱、硅胶吸附色谱、体积排阻色谱4种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的分离效果,分别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Agilent ZORBAX NH2(250 mm×4.6 mm,5μm)、Waters Spherisorb S3W(150 mm×2.0 mm,3μm)和Shodex MSpak GF-310 2D(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25 nm为紫外检测波长,对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流动相组成、梯度洗脱条件、柱温、流速等进行了优化,并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的保留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相键合色谱实现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分离;硅胶吸附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的分离效果较正相键合色谱稍差。  
      关键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反相色谱;正相键合色谱;硅胶吸附色谱;体积排阻色谱   
      2
      |
      436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00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黄训,金花,赵宏霞,伍时县,蔡继业
      2009(11): 1255-1259.
      摘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下对正常中性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表面形貌及细胞的硬度、粘附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粗糙度(Ra=5.31±1.52 nm),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更为复杂,细胞表面平均粗糙度显著升高(Ra=26.54±8.01 nm)。此外,细胞的生物机械特性也有显著差别:中性粒细胞的硬度为9.5±1.3 kPa,AFM针尖与中性粒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135±23.4 pN;K562细胞的硬度为3.0±0.8 kPa,AFM针尖与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95±15.6 pN。AFM在单细胞水平上的探测表明,中性粒细胞和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机械特性均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力学特性的探测可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子力显微镜有望成为临床肿瘤诊断的工具。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K562细胞;中性粒细胞;形貌特征;机械特性   
      2
      |
      399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李秀琴,张庆合,全灿,李晓敏,陈小燕,何雅娟
      2009(11): 1260-1265.
      摘要:采用超声、振荡、液液萃取、离心等方法提取14种复杂食品基体中的三聚氰胺,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多种食品基体中的三聚氰胺。涉及的食品基体包括豆类制品、饮料、糕点、含乳饼干、鲜蛋、蛋制品和调味品6类基体14种食品。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0.012 5 mg/kg,回收率为75%115%,RSD小于18%;定量下限为0.0250.062 5 mg/kg,回收率为84%106%,RSD小于10%。中、高浓度添加回收率为82%110%,RSD小于12%。方法灵敏、准确、有效。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固相萃取;食品;三聚氰胺   
      3
      |
      528
      |
      8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9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宋伦,李笃信,张凌怡,杜一平,张维冰
      2009(11): 1266-1269.
      摘要:以十通阀和捕集柱接口形式,构建了弱阴离子交换/反相(WAX/RP)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通过将第一维离子交换色谱分析中的前部集中洗脱出的弱保留组分收集后单独分析,剩余样品进一步采用二维液相色谱分析,可以有效避免第二维色谱柱对特殊样品局部集中流出导致的第二维分离超柱容量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分离能力。使用4种蛋白胰蛋白酶酶解后的多肽样品评价该系统,在不分流的系统中共检测到115个峰。对第一维分离的前15 m in分流后得到的组分单独分析,共识别出58个峰,后续的二维分离中共得到78个峰。2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检测峰数增加了21个,一些低丰度的组分在弱保留组分收集后被识别。  
      关键词: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离子交换色谱;反相色谱;蛋白质;弱保留组分收集模式   
      2
      |
      211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9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徐琴,牛增元,叶曦雯,孙银峰,汤志旭
      2009(11): 1270-1274.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电子电气产品塑料部件中3种有机锡的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溶解,并经甲醇沉淀杂质后,用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和确证。色谱柱为ZORBAX 300-SCX柱(250 mm×4.6 mm×5μm i.d.),流动相为体积比80∶20的甲醇-20 mmol/L醋酸铵(含0.01%冰乙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三丁基锡、三苯基锡、三辛基锡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0、0.110.0、0.055.0 mg/L(相关系数r2≥0.999 2),方法定量下限(LOQ)依次为0.005%、0.005%、0.002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6%11.5%(n=6)。  
      关键词:有机锡;电子电气产品;塑料;液相色谱-质谱法   
      2
      |
      256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9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研究简报

    • 叶芳贵,黄保军,赵书林
      2009(11): 1275-1278.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毛细管中原位合成硅胶整体柱,通过表面化学修饰技术制备了极性的丙基脲硅胶整体柱。对所制备的整体柱柱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极性物质在该整体柱上的保留行为,并对其可能的保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柱在亲水作用电色谱模式下能有效分离苯酚类极性小分子化合物。  
      关键词:溶胶-凝胶;硅胶整体柱;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   
      2
      |
      142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0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周爽,高微,于泓
      2009(11): 1279-1282.
      摘要:研究了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检测法分离测定离子液体中的卤素离子(F-、Cl-、Br-)杂质。采用Shim-pack IC-A3阴离子交换色谱柱,考察了淋洗液种类及浓度、流速和色谱柱温度对分离测定的影响。最佳色谱条件为:以1.25 m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为淋洗液,流速1.5 mL/min,色谱柱温45℃。在此条件下可以基线分离卤素离子,且NO3-、BF4-、SO42-不干扰测定。该法测定卤素离子的检出限(S/N=3)为0.020.11 mg/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不大于0.7%,F-、Cl-和Br-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0、0.150、0.5100 mg/L。将方法用于烷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卤素离子杂质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2%。  
      关键词:离子液体;离子色谱;卤素离子;电导检测   
      2
      |
      320
      |
      1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22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周艳明,付婷,胡睿,田宏哲
      2009(11): 1283-1286.
      摘要:分别选取了苹果、梨等6种水果基质,样品经1%硫酸酸化,用二氯甲烷提取,提取液蒸干后用三甲基硅重氮甲烷进行甲酯化衍生,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上机测定。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优化了衍生条件,并对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了实验,三碘苯甲酸的检出限可达0.000 8 mg/kg,方法在0.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63%107%,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建立的方法符合国家标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测定的要求,可用于对食品安全的监测。  
      关键词:三碘苯甲酸;气相色谱;固相萃取;甲酯化;水果   
      2
      |
      163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9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李卫娟,罗世忠
      2009(11): 1287-1290.
      摘要:制备了镍纳米粒子-离子液体修饰电极,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6.0)中研究了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裸电极相比,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流明显增大,D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5×10-9mol/L。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碳糊电极;镍纳米粒子;离子液体;多巴胺   
      2
      |
      363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01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卢定强,党安旺,王俊,凌岫泉,李衍亮,贾静,涂清波
      2009(11): 1291-1294.
      摘要:建立直接拆分氨氯地平对映体的HPLC方法,并用于其含量测定。以CHIRALPAK AD-H为固定相,在正相条件下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因素对氨氯地平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氨氯地平对映体的含量。实验表明,以正己烷-乙醇-二乙胺(95∶5∶0.1,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氨氯地平对映体的质量浓度均在0.010.0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R=0.998 3,rS=0.998 7)。高、中、低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101%、101%,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0.76%、0.68%、0.98%。该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快速、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左旋氨氯地平工业化制备中动态拆分过程的跟踪分析及产品质量控制。  
      关键词: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氨氯地平;对映体;手性拆分   
      2
      |
      246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0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孙晓阳,姜玉章,史昆波
      2009(11): 1295-1298.
      摘要:测试了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淮安市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氢核磁共振波谱。观察到正常人血清的共振峰主要集中在化学位移δH(ppm)1.005.00,构建了正常人血清的1H NMR指纹图谱。同时将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与正常人血清1H NMR进行比较,发现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样品在δH1.01.2和δH3.03.8(如δH3.25、3.23、3.36、3.41、3.43)存在一定的差异波峰,即食管鳞癌的可能特征峰。表明借助于1H NMR特征峰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血清;氢核磁共振波谱;指纹图谱;食管鳞癌   
      2
      |
      9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8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陈丽,王萍,刘贝贝,张勇
      2009(11): 1299-1303.
      摘要:利用光纤荧光法实现了吸附于白骨壤(Am)、海漆(Ea)、秋茄(Kc)、桐花树(Ac)和老鼠簕(Ai)叶片表面上荧蒽(F la)的定量测定。所建方法测定吸附于Am、Ea、Kc、Ac和Ai叶片表面上F l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2.0600、4.51 100、15600、3.5450 ng/spot,相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1、0.63、1.12、3.52、1.40 ng/spot,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n=1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8%、78%95%、77%90%、84%108%和78%102%。利用所建方法考察了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吸附不同量F la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 m in内,叶片正反面上F la的信号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且反面的信号衰减率大于正面;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对F la的吸附特性均不同;吸附于叶片正面的F la多残留在叶片表面,而吸附于叶片反面的F la易向叶片内部迁移。  
      关键词:荧光;光纤;荧蒽;吸附;红树叶片   
      2
      |
      154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2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强黎明,杨柳,曹书霞,卢奎,赵玉芬
      2009(11): 1304-1307.
      摘要:采用ESI-MS研究了一系列结构具有可比性的N-二异丙氧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同20种蛋白氨基酸及3种D型氨基酸(D-Ala、D-Ser、D-Phe)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可形成π-π共轭体系的芳香环,可显著增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力,π-π堆积力是首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可形成氢键的极性基团有利于形成复合物,但能否形成氢键还要受到分子柔顺性的影响;另外,分子大小、空间位阻对复合物的形成也有影响;而氨基酸的手性对它们的相互作用在质谱条件下没有表现出影响。  
      关键词:ESI-MS;N-磷酰化肽酯及小肽;氨基酸;非共价弱相互作用   
      2
      |
      13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0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李利军,蓝苏梅,程昊,蔡卓,程龙军
      2009(11): 1308-1313.
      摘要:基于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碳管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氟沙星浓度在4.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8),检出限(S/N=3)为2.0×10-6mol/L。连续平行测定2.4×10-5mol/L的氧氟沙星溶液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联吡啶钌;多壁纳米碳管;溶胶-凝胶   
      2
      |
      30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粟晖,黎国梁,姚志湘,郭晓菲
      2009(11): 1314-1317.
      摘要:建立了混合体系中维生素E、油酸和维生素E油酸酯同时测定的方法,用光纤光谱仪获取混合体系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实验按均匀设计建立校正集和预测集,在255315 nm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同时定量测定该3组分的校正模型,并用间隔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通过优选建模区间改进油酸的预测模型。采用iPLS能够显著提高模型准确度,尤其对光谱弱响应的物质,最大相对误差从PLS直接建模的54.7%降至iPLS的8.98%,建立的模型可满足动力学研究的原位分析需要。  
      关键词:原位分析;VE-油酸-VE油酸酯;偏最小二乘法;间隔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2
      |
      393
      |
      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金根娣,任艳艳,杜诗,胡效亚
      2009(11): 1318-1322.
      摘要:在0.1 mol.L-1KNO3底液中,研究了甲氧苄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在0.140、0.177V处出现1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进一步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将甲氧苄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对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电化学阻抗谱对修饰电极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所制得的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还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在-0.3 V的工作电位下,用计时安培法对过氧化氢进行了测定,过氧化氢的浓度在1.96×10-51.10×10-3mol.L-1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μmol.L-1。该修饰电极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实际试样的回收率为97%104%。  
      关键词:甲氧苄啶;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计时安培法;过氧化氢   
      2
      |
      192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3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朱定姬,黄克建,林翠梧,李宏森,刘晓锋,李璐,罗正坚
      2009(11): 1323-1327.
      摘要:建立了搅拌棒吸附子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GC-MS)同时检测水中α-六六六、γ-六六六、β-六六六、七氯、δ-六六六、艾氏剂、环氧七氯、γ-氯丹、顺-氯丹、硫丹Ⅰ、p,p-滴滴伊、狄氏剂、异狄氏剂、p,p-滴滴滴、硫丹Ⅱ、p,p-滴滴涕、异狄氏剂醛、硫丹硫酸盐、甲氧滴滴涕、异狄氏剂酮20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的方法。样品在室温下经拌棒吸附子搅拌吸附,甲醇解吸附后,以J&W DB-35 MS(30 m×0.25mm×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为分析柱,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流模式检测。考察了萃取时间、氯化钠及甲醇加入量等对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20.0μg/L范围内,20种有机氯农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0080.118μg/L,水样中分别添加2.5、20μg/L的20种有机氯农药,回收率为52%11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n=6)。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关键词: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有机氯农药;水;气相色谱-质谱法   
      4
      |
      310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实验技术

    • 陈小霞,岳振峰,叶卫翔,赵凤娟,张建莹,侯乐锡,林黎
      2009(11): 1328-1331.
      摘要:建立了牛奶和鸡蛋样品中维吉霉素M1残留的液质联用确证方法。用乙腈萃取样品中的维吉霉素M1残留,水稀释后,正己烷脱脂,以YMC-Pack Pro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25μg/L,定量下限为50μg/kg。在50、100、20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72%99%,相对标准偏差为2.7%6.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牛奶和鸡蛋样品中维吉霉素M1残留的快速确证检测。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牛奶;鸡蛋;维吉霉素M1;残留   
      2
      |
      120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09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张浩,张太成,逯忠斌,李玉
      2009(11): 1332-1334.
      摘要:建立了食用菌中19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GC-ECD同时测定19种农药残留量。六六六、DDT各4种异构体及同系物的质量浓度在0.011 mg/L范围内,其他11种农药在0.015 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7,样品在3个添加水平时的回收率为8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检出限为0.432.9μg/kg。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食用菌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需要。  
      关键词:食用菌;农药;多残留分析;气相色谱法   
      3
      |
      335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5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王楼明,方红,叶锐钧,杨俊凡,陈国峰,陈惊波
      2009(11): 1335-1339.
      摘要:选用30 m×0.53 mm(i.d.)HP PLOT/A l2O3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和分流进样技术对液化石油气的18种C1C5烃类组分进行分离。选择水浴加阀箱气化方式,并以80℃为气化温度优化了进样口温度等色谱参数。液化石油气各组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4 00.998 8。各组分实际样品的检出限为0.001%0.002%(摩尔分数)。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毛细管气相色谱;C1C5烃类组分   
      2
      |
      319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 尚永辉,李华,孙家娟
      2009(11): 1340-1343.
      摘要:在NaOH(pH 10.0)介质中,美托拉腙分别在-1.810 V和-2.075 V处具有2个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美托拉腙的2个还原峰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表明美托拉腙与DN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非电活性的化合物。考察了时间、温度、扫描速率、离子强度等条件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结合DNA对美托拉腙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推断美托拉腙分子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嵌插方式结合。在优化条件下,反应体系在-2.075 V处的还原峰电流Ipa与DNA的质量浓度在636 mg/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8,检出限为3 mg/L;通过对反应机制的研究,得到美托拉腙与DNA间的结合常数β为1.334×104L/mol,结合数为2。  
      关键词:美托拉腙;脱氧核糖核酸(DNA);电化学;相互作用   
      2
      |
      129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综述

    • 杨彦,戴宗,邹小勇
      2009(11): 1344-1350.
      摘要: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近年来迅速发展为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无需标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可实现在线连续实时检测。目前SPR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筛选、细胞信号转导、受体/配体垂钓等领域。该文阐述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综述了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研究、蛋白质突变和碎片分析、信号转导中的应用以及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指出SPR通过与光谱、电化学等多技术联用后,可以获得更加详实的信息。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综述   
      2
      |
      1607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1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