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ISSN:1004-4957

CN:44-1318/TH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主编:江桂斌院士

出版周期:月刊

电话:020-87684776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 最新文章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专辑专刊
  • 虚拟专辑
更多
Volume 44 期 9,2025 2025年44卷第9期
  • 引言

      
    18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14664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9
  • 特别策划

    吴学梯

    DOI:10.12452/j.fxcsxb.25072502
      
    625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05479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8
  • 分析测试科学奖专题

    郝文英, 吴海臣

    DOI:10.12452/j.fxcsxb.25073101
    摘要:RNA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单核苷酸突变和修饰与多种生理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现有RNA检测方法因操作复杂、分析难度大而难以广泛应用。因此,开发能精准识别RNA单核苷酸突变与修饰的分析技术至关重要。在众多方法中,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近期,《Nature Nanotechnology》报道了一种利用固态玻璃纳米孔检测单核苷酸RNA突变与修饰的新方法——RNA单核苷酸特征分析纳米锁(RNA-SCAN)。该方法结合RNA/DNA折纸技术与可编程的纳米门锁结构,无需标记或扩增步骤,即可在复杂RNA结构中精准识别单核苷酸变化。这一技术为RNA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深入研究RNA性质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拓宽了纳米孔技术的应用边界。  
    关键词:RNA;单核苷酸突变和修饰;纳米孔;纳米锁   
    590
    |
    7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30749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8

    闫庆龙, 夏凯, 冯世伦, 彭红珍, 王丽华

    DOI:10.12452/j.fxcsxb.25062303
    摘要: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多标志物高通量检测提出了新的需求,构建可精准分配的多元检测体系是核心。框架核酸(FNAs)具有高度可编程的结构和功能可扩展性,是构建新型精准生物分析平台的理想材料。FNAs可实现对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蛋白质及代谢产物等多类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具备优越的特异性与信号放大能力,尤其适用于多靶协同识别。结合微流控芯片与便携式检测设备,可进一步提高检测通量及灵敏度,推动其在疾病早筛、个体化干预及基层诊疗等临床场景中的应用转化。该文系统综述了FNAs在多元生物分析中识别单元、传感界面、空间调控、信号放大、硬件集成与信号收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典型应用,旨在为多标志物检测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路径。  
    关键词:框架核酸(FNAs);多标志物检测;微流控芯片;便携式检测   
    515
    |
    35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01641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8

    李庆运, 蒋吉春, 陈平, 蒋丹丹, 李海洋, 花磊

    DOI:10.12452/j.fxcsxb.250408266
    摘要: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各种代谢途径的终产物,能够反映机体代谢与病理状况等重要信息,发展小分子VOCs快速分析方法对辅助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直接质谱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通用性,已逐渐成为复杂样品快速分析的主要技术之一。真空紫外光电离(VUV-PI)技术具有分子离子产率高、碎片化程度低和工作气压范围宽(从高真空到大气压)等优势,能够用于非极性/弱极性到强极性化合物的电离,是一种高效且广泛适用的直接质谱检测技术。该文系统介绍了光电离质谱相关的光电离源、离子传输、质量分析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综述了用于呼出气检测的光电离质谱技术在疾病筛查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飞行时间质谱;离子迁移谱;光电离;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疾病筛查   
    438
    |
    16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94404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8

    袁俊豪, 刘念, 刘丽红, 郭华, 李莹莹, 何滨, 胡立刚

    DOI:10.12452/j.fxcsxb.25052704
    摘要:汞作为全球性污染物,可在大脑组织中蓄积并产生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研究多聚焦于组织水平的汞含量和分布,掩盖了大脑细胞中汞的异质性。单细胞水平下汞在大脑组织中的赋存研究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及个体中汞的累积和代谢差异,解析大脑细胞对汞暴露的异质性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汞的特异性毒性机制,为精准评估汞暴露的神经毒性风险及开发靶向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该文综述了单细胞水平汞在大脑组织中的赋存特征,探讨了汞的形态及暴露条件、细胞类型及状态、组织微环境等因素对单细胞汞赋存的影响;总结了单细胞金属检测技术在汞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单细胞水平汞在大脑中的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汞;单细胞;大脑组织;单细胞金属检测技术   
    529
    |
    13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91513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8-28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广告招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