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5 44 3

      研究报告

    • 易锦飞, 尹学虎,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2025, 44(3): 393-401. DOI: 10.12452/j.fxcsxb.240620153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摘要: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 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关键词:葡萄糖;纳米复合材料;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68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4023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IWOA-SVR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在线快速检测

      陈洋, 黄江东, 余春雷, 谢基, 姜伟
      2025, 44(3): 402-410. DOI: 10.12452/j.fxcsxb.240712214
      基于IWOA-SVR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在线快速检测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与支持向量回归(IWOA-SVR)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检测评估方法。首先收集不同充放电策略下的充放电数据,并提取关键电池老化特征参数;然后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特征参数与SOH间的强相关性,算法在传统鲸鱼优化算法中融入自适应权重调整机制与Levy飞行策略,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在线评估SOH时误差偏大的问题。最后,采用恒流恒压充电与恒流充电两种典型工况下的实验测试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WOA-SVR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大误差可控制在1.4%以内。同时,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两项关键评估指标上,IWOA-SVR均显著优于对比算法,充分证明了其在锂离子电池SOH在线检测中的高精度与强鲁棒性。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改进鲸鱼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电池健康状态检测   
      33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02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张鑫桐, 刘鸿宇, 董明远, 王利, 林翔
      2025, 44(3): 411-419. DOI: 10.12452/j.fxcsxb.240617135
      亲水衬底辅助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备柔性透明Au NTOH@PDMS薄膜用于结晶紫的SERS原位检测
      摘要:该文用金纳米二十四面体(Au NTOH)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复合制备高灵敏柔性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传感器,结合使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了具有优异SERS性能的Au NTOH纳米结构,并对Au NTOH纳米结构的尺寸进行了调节。同时,系统地研究了Au NTOH纳米结构的尺寸对其单层膜SER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为61 nm的Au NTOH纳米结构单层膜具有最佳的SERS性能。此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亲水性基底辅助界面自组装单层膜转移技术,可简便地将Au NTOH转移到PDMS薄膜上,从而形成柔性透明的Au NTOH@PDMS基底。该基底具有良好的信号均匀性和优异的检测灵敏度,基于该Au NTOH@PDMS基底可以检测到浓度为1×10-8 mol/L的结晶紫溶液的SERS信号。因此,这种柔性SERS传感器在痕量污染物的鉴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金纳米二十四面体(Au NTOH);PDMS;界面自组装;SERS;结晶紫   
      43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94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丁海媛, 杜宇, 李昊洋, 郑丽娜, 张金建
      2025, 44(3): 420-428. DOI: 10.12452/j.fxcsxb.240725253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SD大鼠溺液温度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为提高使用血液生化指标推断溺液温度的准确性,该研究使用溺死SD大鼠新鲜心血进行生化检验,利用统计检验和机器学习构建了溺液温度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回归模型。通过测定血液的14种生化指标,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检验、事后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K-最近邻回归(KNN)模型筛选重要特征指标,进行基准测试和建立回归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调参、评估和解释。结果显示,14种生化指标在不同温度下均符合正态分布、其组内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18.6%的组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各个指标之间的共线性程度较低(<70%);回归模型筛选出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Cr)、尿酸(UA)、尿素(URE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Ca2+和Mg2+ 10种生化指标,以其为特征变量建立的KNN回归模型经过超参数调优后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872,决定系数(R2)为 0.979 2,Mg2+、TG、ALP三个指标特征对模型的影响最大,且均为负作用。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该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充分利用样本数据,数据前处理简单、准确性高、可解释性好,适合溺液温度的推断。  
      关键词:溺液温度;血液生化;溺死;机器学习   
      39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7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三种水杨醛类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的识别

      赵成兄, 辛慧芳, 伍丹, 孙赞
      2025, 44(3): 429-437. DOI: 10.12452/j.fxcsxb.240705196
      三种水杨醛类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sup>3+</sup>的识别
      摘要:以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不同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以2∶1的摩尔比缩合制备了1,4-丁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4C)、1,5-戊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5C)、1,6-己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6C)3种新型席夫碱。使用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对Br-4C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SXRD)和赫什菲尔德表面分析(HSA)。此外,还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固态发光行为,Br-4C、Br-5C和Br-6C分别在365、396、396 nm激发波长下表现为宽的发射光谱(500~700 nm)。同时研究了3种席夫碱在常见溶剂中的发光行为,结果显示它们均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发光最强,在水中发光最弱。因此,采用荧光光谱法在DMF溶液中研究了Br-4C、Br-5C和Br-6C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3种探针对Fe3+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此外,在自然光下,探针Br-4C、Br-5C和Br-6C的试纸条也可以检测Fe3+,3种探针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关键词: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合反应;席夫碱;荧光探针;Fe3+   
      41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80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FSPE/UPLC-MS/MS-QTRAP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胃动力药物

      张宪臣, 张朋杰, 胡仪光, 王勇, 华洪波
      2025, 44(3): 438-444. DOI: 10.12452/j.fxcsxb.240710207
      基于FSPE/UPLC-MS/MS-QTRAP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胃动力药物
      摘要:基于通过式固相萃取(F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MS/MS-QTRAP),建立了快速测定奶粉中3种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西沙必利)的检测方法。样品经45 ℃温水溶解,加入10 mL乙腈提取,高速离心后上清液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通过式净化去除杂质干扰。采用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00 mm×3.0 mm,2.7 µm)进行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进行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目标化合物在0.05~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9 4,检出限为0.07 μg/kg,定量下限为0.2 μg/kg,实际空白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0%。该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奶粉中3种胃动力药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奶粉;胃动力药物   
      29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8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F68-Ce-Cu过氧化酶活性调控检测类烟产品中尼古丁

      陈丹, 王春琼, 张轲, 荣先芳, 龙杰, 李海燕, 蔡洁云, 陈志超, 崔一凡, 杨德志, 杨亚玲
      2025, 44(3): 445-453. DOI: 10.12452/j.fxcsxb.240602104
      基于F68-Ce-Cu过氧化酶活性调控检测类烟产品中尼古丁
      摘要:研究制备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铈、铜掺杂纳米酶(F68-Ce-Cu)用于“茶烟”、“花烟”等类烟产品中尼古丁的比色分析。在H2O2存在下,F68-Ce-Cu可以催化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转化为蓝色氧化型TMB(oxTMB)。研究发现尼古丁对F68-Ce-Cu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增敏作用,且不会受到类烟产品中其它成分的干扰。米氏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独Ce(Km=2.04 mmol/L)或Cu(Km=9.46 mmol/L)掺杂纳米酶,F68-Ce-Cu的米氏常数Km显著降低(Km=1.51 mmol/L),而在加入天然尼古丁之后,“F68-Ce-Cu+尼古丁”的Km为0.25 mmol/L,与底物的亲和性增强了6倍。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F68-Ce-Cu与尼古丁之间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能够促进产生更多的·OH和O2·-,从而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017~0.52 mg/mL范围内,尼古丁质量浓度与654 nm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008 mg/mL。在实际类烟产品中,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9%~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1%~4.6%,且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几乎一致,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强、准确性高。  
      关键词:尼古丁;类烟产品;纳米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检测   
      38
      |
      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0172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包衣甘蓝种子色度检测

      吴龙国, 马玲, 张瑶, 田雨, 朱彦哲, 张祎洋
      2025, 44(3): 454-463. DOI: 10.12452/j.fxcsxb.240711212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包衣甘蓝种子色度检测
      摘要: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包衣过程中4个不同品种的包衣甘蓝种子,3个不同浓度包衣剂处理的包衣甘蓝种子的包衣颜色均匀性以及包衣颜色深浅进行分析。提取出240个种子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通过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优化,然后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变换法(UVE)、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4种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以及主成分回归(PCR)模型。结果表明:羽衣甘蓝种子的包衣效果最明显,佳香口感型甘蓝次之,中甘15和紫甘蓝的包衣效果接近;优选Baseline法对色度值L*进行预处理,Normalize法对色度值a进行预处理,SNV法对色度值b进行预处理;GAPLS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L*、b的定量预测模型,UVE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色度a值的定量预测模型。PLSR建立的L*模型效果最优(RC=0.814,Rp=0.640;RMSEC=1.150,RMSEP=1.852);MLR建立的色度a值模型效果更优(Rc=0.981,Rp=0.964;RMSEC=2.563,RMSEP=3.243);PCR建立的色度b值模型效果最优(RC=0.917,Rp=0.913;RMSEC=2.552,RMSEP=2.589)。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色度的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包衣甘蓝种子;色度;检测   
      27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401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梁未未, 刘悦, 林贤文, 朱焕慧, 孙立敏, 陈晓晖, 王松才
      2025, 44(3): 464-470. DOI: 10.12452/j.fxcsxb.240708202
      尿液中1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GC-MS法检测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PDMS-Sponge-DLLME),并实现了对尿液中12种常见苯二氮卓类(BZDs)安眠药的快速高效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直接进样完成检验鉴定。通过方糖提供的骨架实现疏水多孔有机PDMS海绵材料的制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合医用注射器、磁搅拌子及橡胶堵头完成该萃取装置的组装,利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最优条件下,尿液中12种常见安眠药在0.1~10 µ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25~0.200 µg/mL,定量下限为0.050~0.400 µg/m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4.4%~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80%~9.4%。该新型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尿液中安眠药的高效提取、富集,借助GC-MS即可实现快速检验,具有绿色、高效、简便、廉价等优势。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分散液液微萃取;苯二氮卓类药物;尿液;气相色谱-质谱   
      40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05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卷积桥接孪生自编码器的近红外光谱转移研究

      杨泽会, 吴箭, 李瑞东, 郝贤伟, 吕小芳, 田雨农, 张志成, 吴灵通, 李正莹, 夏春艳, 张恺, 徐梦瑶, 毕一鸣, 夏自麟
      2025, 44(3): 471-478. DOI: 10.12452/j.fxcsxb.240826343
      卷积桥接孪生自编码器的近红外光谱转移研究
      摘要:近红外光谱仪器间的差异使得不同仪器共用预测模型变得困难,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减少光谱偏移后重新建立预测模型的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桥接孪生降噪自编码器(CBSDAE)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降噪自编码器(CDAE)的编码器提取光谱的隐藏特征,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拟合从机与源机光谱隐藏特征的转移映射函数,最后通过卷积降噪自编码器的解码器重构转移后的光谱。为验证其有效性,该文对烟叶近红外光谱图及化学成分预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CBSDAE方法转移后的从机光谱与源机光谱高度重合。相比于直接标准化(DS)、分段直接标准化(PDS)、光谱差值校正算法(SSC)、Shenk’s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自编码器算法,使用该方法进行光谱转移后,预测烟碱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6.42%、5.84%、5.32%、5.24%、4.35%和4.85%,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关系数也均优于上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模型转移方法。  
      关键词:模型转移;编码器;孪生;卷积桥接;近红外光谱   
      66
      |
      4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20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王旭峰, 王强, 侯超苹, 杨金兰, 黎智广, 张英侠, 李惠青, 黄珂
      2025, 44(3): 479-485. DOI: 10.12452/j.fxcsxb.240628178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 ℃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oPAK® Y1-R(5 μm,150 mm×4.6 mm)手性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实现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手性对映体的拆分。目标对映体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测定。目标对映体在0.5~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9 0。水产品中对映体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 μg/kg和0.5 μg/kg。在5种空白基质中添加低、中、高浓度水平的目标对映体,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9.2%。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的分析。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映体;手性拆分;分散固相萃取;水产品   
      38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016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润滑油中N-甲基吡咯烷酮残留量

      王昱霞, 张伟亚, 陈向阳, 李成发, 陈国峰
      2025, 44(3): 486-492. DOI: 10.12452/j.fxcsxb.2412171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润滑油中N-甲基吡咯烷酮残留量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润滑油中N-甲基吡咯烷酮(NMP)残留量的方法。润滑油样品采用叔丁基甲醚溶解,加入乙腈将润滑油沉淀,目标物N-甲基吡咯烷酮保留在上清液中。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上清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在0.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8.0 mg/kg,定量下限为20.0 mg/kg。在20、100、20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不同种类润滑油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率为96.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9%~4.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应用于润滑油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测定。  
      关键词:N-甲基吡咯烷酮;润滑油;气相色谱-质谱;溶解沉淀法   
      32
      |
      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79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夏宝林, 扈战强, 张亚清, 殷晶晶, 汪仕韬, 杨娜, 张维益
      2025, 44(3): 493-499. DOI: 10.12452/j.fxcsxb.240623167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酵素梅中酚丁及其9种酯类衍生物和5种类似物
      摘要:该文以酵素梅为实验基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测定酵素梅中酚丁及其9种酯类衍生物(双醋酚丁、双丙酚丁、双环丙酚丁、双丁酚丁、双戊酚丁、双己酚丁、双环己甲酰酚丁、双庚酚丁、双辛酚丁)和5种类似物(双酚沙丁、4-氯酚丁、双酚沙丁醋酸酯、4-氯双醋酚丁、三醋酚丁)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离心、定容后,利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进行分离,以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扫描,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分析。15种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1~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5~0.025 mg/kg,定量下限为0.015~0.075 mg/kg,各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2.8%~114%,相对标准偏差为1.1%~9.0%。采用该方法对10份不同来源的酵素梅进行检测,共检出9种化合物,分别为酚丁、双丙酚丁、双丁酚丁、双戊酚丁、双己酚丁、双环己甲酰酚丁、双醋沙丁、4-氯酚丁、4-氯双醋酚丁,含量在0.1~851.9 mg/kg之间。该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酵素梅中酚丁及其酯类衍生物和类似物含量的检测。  
      关键词:酚丁;酯类衍生物;类似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酵素梅   
      30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91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李灿, 陈同强, 汪辉, 李政, 谢芳云, 向俊, 王云昊, 王亮亮
      2025, 44(3): 500-505. DOI: 10.12452/j.fxcsxb.240711209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酵素源食品中9种酚汀和酚酞及其衍生物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筛查和确证酵素源食品中9种酚汀和酚酞及其衍生物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水涡旋振荡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膜。采用Hypersil Gold C18柱进行分离,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离子电离模式下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目标物在5~10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0,方法定量下限为0.05 mg/kg,平均回收率为80.4%~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2%~7.8%。该方法简便快速、前处理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酵素源食品中9种酚汀和酚酞及其衍生物的批量检测。  
      关键词:酚汀;酚酞;衍生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酵素源食品   
      3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016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韩祎陟, 盛万里, 王晓敏, 任彩霞, 张春艳, 郑书展
      2025, 44(3): 506-513. DOI: 10.12452/j.fxcsxb.240726256
      固相支撑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牧草中真菌毒素
      摘要:建立了基于固相支撑液液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牧草中11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实现了两对同分异构体(β-玉米赤霉醇和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烯醇和α-玉米赤霉烯醇)的色谱分离。牧草样品选择含1%甲酸的乙腈/水(体积比8∶2)为提取溶剂,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法上柱萃取前每毫升提取液加入3.0 mL水,使用乙酸乙酯为洗脱液,结果显示净化效果明显,基质效应较弱。在常见的苜蓿、燕麦、羊草、青贮玉米中验证了方法适用性,11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为0.3~20.3 μg/kg,定量下限为0.8~51.4 μ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2.7%~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8.1%。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定量下限满足国内外相关监管限量要求,适用于牧草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步筛查和确证检测。  
      关键词:真菌毒素;牧草;固相支撑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34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8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卷烟牌号在线分类识别研究

      李石头, 廖付, 吴继忠, 张军, 徐梦瑶, 丁伟, 李永生, 李淑彪, 何文苗, 王辉, 毕一鸣
      2025, 44(3): 514-520. DOI: 10.12452/j.fxcsxb.24061814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卷烟牌号在线分类识别研究
      摘要:为探究烟丝在线近红外光谱与卷烟牌号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Xt18-CNN-LightGBM混合模型的卷烟牌号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烟丝样本在线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ResNeXt18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初次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后的特征输入自定义的3层卷积神经(CNN)网络模型中,进行二次特征提取。最后将CNN提取的特征代入LightGBM分类器进行牌号分类训练。结果表明,ResNeXt18-CNN-LightGBM模型中烟丝牌号分类的准确率达97%。相较于传统的单个化学计量学算法,该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卷烟牌号分类识别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卷烟工业生产中卷烟牌号的在线识别,对卷烟品牌管理、生产质量评价及卷烟质量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在线近红外光谱;卷烟牌号;ResNeXt18;LightGBM;分类效果   
      45
      |
      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7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双光子显微镜二次谐波成像条件探索及其应用

      韩琴, 吴航军, 武灵云, 宋丹丹
      2025, 44(3): 521-526. DOI: 10.12452/j.fxcsxb.240621160
      双光子显微镜二次谐波成像条件探索及其应用
      摘要:二次谐波产生(SHG)因具有无标记、低光毒性、对材料结构敏感等优点而在众多学科得到应用,该文以在体小鼠皮肤为模型,探索了在双光子显微镜上进行SHG成像的条件。使用甘油作为透明化试剂,对甘油和水处理后的皮肤SHG信号强度和成像深度进行统计,甘油处理后的SHG信号强度和成像深度与水处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证明甘油是一种高效的透明化试剂,可用于在体皮肤实验。从激光器功率、生物组织自发荧光性质、成像深度3个方面进行考察,得到双光子显微镜SHG成像的最佳激发波长为900 nm。将甘油透明化和最优激发波长用于肿瘤皮肤SHG信号的采集,实现了肿瘤对皮肤胶原纤维结构影响的在体观察。结果表明,双光子显微镜能够有效地进行SHG成像,实现对生物体内胶原纤维结构的在体观察和可视化研究。  
      关键词:双光子显微镜;二次谐波产生;肿瘤;胶原   
      45
      |
      3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00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T-C复合吸附管应用于室内空气中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梁缉攀, 余塘, 江伟武, 戴静
      2025, 44(3): 527-533. DOI: 10.12452/j.fxcsxb.240614129
      T-C复合吸附管应用于室内空气中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摘要: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常用的Tenax TA吸附管在采集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时易出现样品穿透的问题,显著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利用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对比分析了Tenax TA吸附管和T-C复合吸附管采集常见的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时的穿透曲线及采样吸附率,并进一步考察了T-C复合吸附管的样品解吸率、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结果表明,相比于Tenax TA管,T-C复合吸附管采集低沸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的性能更优,可有效避免样品穿透的发生,采样吸附率不小于98.4%,样品解吸率大于99.7%,目标物质量在0~2.00 μg范围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不小于0.997 4,方法回收率为95.7%~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5%~6.3%,说明T-C复合吸附管可应用于装饰装修材料及室内空气中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关键词: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穿透;T-C复合吸附管;室内空气;气相色谱   
      35
      |
      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7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原位形成的核/壳Au@Ag纳米粒子比色法测定银离子

      肖传豪, 周博然, 陈郑博
      2025, 44(3): 534-539. DOI: 10.12452/j.fxcsxb.240608114
      基于原位形成的核/壳Au@Ag纳米粒子比色法测定银离子
      摘要: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的无标记比色传感器,用于简单、灵敏和选择性地测定银离子(Ag+),其传感机制归因于AuNPs周围的抗坏血酸(AA)。在pH 6.2的条件下,AA和Ag+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核壳型Au@AgNPs,导致518 nm处Au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强增加和蓝移,在386 nm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并伴随着溶液红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该比色传感器在386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值与Ag+浓度在0.4~1.4 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115 μmol/L。此外,在存在其他干扰金属离子的情况下,该比色传感器对Ag+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可成功应用于废水中Ag+的测定。  
      关键词:抗坏血酸;金纳米粒子;比色;下水道水;银离子   
      31
      |
      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0718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基于ICP-MS测定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全血硼浓度的方法探究

      傅霜, 孙晓萍, 卞亚, 陈腊梅, 周平
      2025, 44(3): 540-543. DOI: 10.12452/j.fxcsxb.240614131
      摘要:该文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一套人体全血硼浓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0.1%硝酸和0.1% Triton X-100的混合溶液直接稀释全血样品,并验证了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定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等。结果表明,在10B为2~50 μg/mL的定量范围内,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且无基质效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数据可取用等特点,适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期间患者血液中10B浓度的实时监测。  
      关键词:ICP-MS;血硼浓度;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临床   
      30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30170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综述

    • 余松柏, 黄张君, 赵兴蓉, 吴奇霄, 贾俊杰, 马龙, 王红梅, 王松涛, 沈才洪
      2025, 44(3): 544-561. DOI: 10.12452/j.fxcsxb.240725254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快速检测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摘要: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各方法的应用特点。对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辅料、酒曲、酒醅、基酒、成品酒、黄水、窖泥和部分生产工艺阶段应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检测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或新开发专用于白酒行业的设备或者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将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白酒生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可推动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智能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白酒酿造;红外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检测   
      35
      |
      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59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 小细胞外囊泡多重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章嫒嫒, 吴艳, 申浩宇, 金佳欣, 李彤, 刘利娥, 丁丽华, 吴拥军
      2025, 44(3): 562-570. DOI: 10.12452/j.fxcsxb.240629180
      小细胞外囊泡多重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细胞外囊泡(sEVs)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对sEVs中癌症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sEVs膜蛋白和膜内miRNA。对sEVs中多重标志物进行联合分析,可多维度了解sEVs信息,有助于提高癌症筛查和辅助诊断的准确率,对提升肿瘤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蛋白和核酸检测方法分析sEVs相关生物标志物时,大多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并存在耗时、灵敏度低等问题。新兴的检测方法及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灵敏、高通量的sEVs分析,且样品用量更少、样品前处理更简便。该文主要从单类目标物检测(蛋白、miRNA)和多类标志物检测(sEVs蛋白和miRNA同步检测等)两个方面对sEVs蛋白、miR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sEVs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小细胞外囊泡;miRNA检测;蛋白检测;多重检测   
      37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2566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