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0 3

      研究报告

    • 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

      王硕, 李细芬, 生威, 张燕, 杨泽琳, 方国臻
      2010(3): 215-219.
      摘要:建立了猪肉中克伦特罗(CLB)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dc-CLEIA)方法。通过优化离子强度、pH值确立了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的标准曲线,优化后dc-CLEIA的检出限可达0.02μg/L。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用高氯酸提取、SPE净化后绘制基质曲线,基质曲线与标准曲线吻合,说明基质影响基本消除。测定0.10、1.0、5.0μg/kg 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83%98%,批内与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进一步研究了dc-CLEIA与HPLC两种方法测定猪肉样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r=0.964 7,说明所建立的直接化学发光酶免疫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克伦特罗;猪肉   
      0
      |
      526
      |
      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58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大鼠尿液中异丙嗪及其主要代谢物的GC-MS分析

      黄克建, 朱定姬, 李宏森, 林翠梧, 李璐, 刘晓锋
      2010(3): 220-225.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大鼠尿液中的异丙嗪及其代谢产物。尿液经β-葡萄糖醛酸酶酶解,Oasis(HLB 3 mL固相萃取柱提取后,以Restek R tx-5MS(30 m×0.25 mm×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为分析柱,经GC-MS分离检测。根据质谱图对代谢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大鼠尿液中检出了吩噻嗪、去甲基异丙嗪、异丙嗪亚砜、2-羟基去甲基异丙嗪、二羟基异丙嗪、顺-N-(1-丙烯基)吩噻嗪、反-N-(1-丙烯基)吩噻嗪、顺-N-(1-丙烯基)吩噻嗪砜、反-N-(1-丙烯基)吩噻嗪砜、顺-N-(1-丙烯基)吩噻嗪亚砜及反-N-(1-丙烯基)吩噻嗪亚砜11种代谢物。对异丙嗪在大鼠体内的氧化、还原等主要代谢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异丙嗪;尿液;代谢物;气相色谱-质谱   
      0
      |
      321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58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橡胶及橡胶制品中4种酚类防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王卉卉, 叶曦雯, 于世涛, 牛增元, 李静, 李晶莹, 钱翌
      2010(3): 226-231.
      摘要:建立了橡胶及其制品中硝基苯酚(PNP)、2,3,5,6-四氯苯酚(TeCP)、五氯苯酚(PCP)、邻苯基苯酚(OPP)4种酚类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冷冻粉碎后,经甲醇超声提取,在Venusil-XB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上以10 mmol/L醋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CP、TeCP、OPP的检测波长为220 nm,PNP的检测波长为320 nm。4种酚类防霉剂的质量浓度在0.525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 4。丁苯橡胶、硅橡胶基体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TeCP、PCP、OPP、PNP在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95%、68%90%、85%98%、87%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关键词:酚类防腐剂;橡胶;硝基苯酚;2,3,5,6-四氯苯酚;五氯苯酚;邻苯基苯酚;高效液相色谱   
      0
      |
      271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35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严拓, 孙蓉, 邓华, 覃百花, 敖宁建
      2010(3): 232-236.
      摘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粘附生长的角膜基质细胞的亲和力、三维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材料的细胞亲和力有较大改善,且材料表面细胞三维形态更加正常,铺展更为舒展,与材料的接触面积较大。细胞力学性能分析也发现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具有更高的粘附力和杨氏模量,以及更低的硬度,说明未改性p(HEMA-MMA)材料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这种毒性作用导致在其表面生长的细胞的细胞骨架遭到破坏,细胞健康状态明显不如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因此,改性后的Col/bFGF-p(HEMA-MMA)更适合作为人工角膜材料使用。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p(HEMA-MMA);三维形貌;粘附率;细胞力学性能   
      0
      |
      194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8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pMB/MWNTs/GC电极对水体中苯二酚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杨平华, 陈小艳, 万谦
      2010(3): 237-241.
      摘要:通过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亚甲基蓝,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碳纳米管/玻碳电极(pMB/MWNTs/GC)。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3种苯二酚异构体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苯二酚异构体的氧化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选择性,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的氧化峰分别为0.104、0.203、0.609 V(vs.SCE),峰电位差值分别为99、406 mV。基于苯二酚异构体在pMB/MWNTs/GC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建立了苯二酚3种异构体同时分析的新方法。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测定的影响,最优实验条件下,在5.0×10-61.5×10-4mol.L-1范围内,3种苯二酚异构体的阳极峰电流与其浓度存在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1.0×10-6mol.L-1。将该法用于水体及冲洗废液中苯二酚异构体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聚亚甲基蓝/多壁碳纳米管/玻碳电极(pMB/MWNTs/GC);苯二酚异构体;同时测定;水体   
      0
      |
      255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36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溶剂热法合成CdS纳米晶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赵丰华, 陈平清, 霍延平, 蓝邦
      2010(3): 242-246.
      摘要:以硫脲和醋酸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的反应介质和温度下合成了CdS纳米晶,比较了单胺与双胺对合成CdS纳米晶形貌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合成的CdS纳米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介质对其形貌有影响,在双胺的条件下,60℃时合成了纯相的六方相CdS纳米棒;双胺条件下更易生成纳米棒,且高温下晶体的结晶性更好。PL分析表明,水(溶剂)热法制备的CdS的荧光光谱图与大多数CdS类似,均在440480 nm和550 nm处存在发射峰,但较宽的发射峰蓝移说明材料的光学性质受到材料形貌和制备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CdS;纳米棒;溶剂法;光学性能   
      0
      |
      515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373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研究简报

    • 刘斌, 唐勇, 向军俭, 陈耀强, 刘小峰
      2010(3): 247-251.
      摘要:研究了纳米TiO2分离富集水样中痕量镉的最佳反应条件,应用自制抗Cd(Ⅱ)-iEDTA(Isothiocya-nobenzyi-EDTA)螯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重金属镉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采用纳米钛富集水样中的痕量镉,用洗脱剂将吸附的镉离子洗脱后,再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判断镉离子浓度,进而分析水样中的重金属镉含量。结果表明,pH 9.0时,Cd可被纳米TiO2定量富集,吸附于纳米TiO2上的镉离子可用0.1 mol/L的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定量脱附。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对Cd的吸附容量为14.7 mg/g,富集倍数可达50倍。制备了比色法判定结果的胶体金试纸条,并建立了纳米TiO2富集-胶体金试纸条联用检测方法。对实测样品的检测耗时约90 min,该方法对Cd的定量下限可达5μg/L,适用于环境水样的检测。  
      关键词:纳米TiO2;镉;胶体金;吸附   
      0
      |
      588
      |
      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15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王雅琴, 马亚杰, 于泓, 李偲文
      2010(3): 252-256.
      摘要:研究了非抑制型阳离子交换色谱中色谱柱温度(2550℃)对碱金属离子(Li+、Na+、K+、Rb+)和碱土金属离子(Mg2+、Ca2+、Sr2+)以及NH4+保留的影响。在Shim-pack IC-C1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柱上,以硝酸为流动相分离碱金属离子,以乙二胺或乙二胺-草酸(柠檬酸)为流动相分离碱土金属离子,随着色谱柱温度的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保留时间均增长,其范特霍夫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负值,表明在此条件下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保留为吸热过程。在Shim-pack IC-SC1羧酸型阳离子交换柱上,以硫酸为流动相同时分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随着色谱柱温度的升高,Mg2+、Ca2+的保留时间增长,而K+、Rb+的保留时间缩短,Li+、Na+、NH4+的保留时间基本不变。在此条件下,Mg2+、Ca2+、K+和Rb+的范特霍夫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Mg2+和Ca2+的曲线斜率为负值,K+和Rb+的曲线斜率为正值,表明Mg2+和Ca2+的保留表现为吸热过程,K+和Rb+的保留表现为放热过程。研究表明在不同固定相和流动相条件下,色谱柱温度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保留行为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离子色谱;碱金属;碱土金属;温度;保留   
      0
      |
      194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23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毛细管电泳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对免疫球蛋白G的检测

      甘杰, 张丹, 罗岳平, 胡军, 黄东勤
      2010(3): 257-261.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毛细管电泳光导纤维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装置,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的方法。以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为荧光检测器的激发光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以20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9.2)为背景电解液进行分离检测。通过对衍生反应条件和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该条件下,IgG的线性范围为4.5×10-81.2×10-6g/L,检出限为2.0×10-8g/L。该方法简单、高效、选择性好,无需前处理,可用于人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毛细管电泳;发光二极管;荧光检测   
      0
      |
      16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50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曾永芳, 黄丽涵, 徐远金
      2010(3): 262-266.
      摘要: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乙肝解毒胶囊中的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使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以30 mmol/L月桂酸-70mmol/L氨水溶液(含20%乙腈,pH10.0)为缓冲液、70%异丙醇(含3 mmol/L乙酸)为鞘液。结果表明,在18 min内各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0.0515、0.0510、2.0500、0.021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7、0.02、0.02、0.60、0.006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9%。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已成功用于乙肝解毒胶囊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胶束电动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乙肝解毒胶囊;有效成分   
      0
      |
      9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40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水性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薛希妹, 丁玉龙, 刘心同, 薛秋红, 李静, 单宝田
      2010(3): 267-271.
      摘要:建立了内墙涂料中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GC-MS检测方法,重点研究了现有检测方法分离度差和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无水硫酸钠净化、二氯甲烷超声和膜过滤提取体系,改善了各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特别是提高了二元醇类化合物的回收率,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94%,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8%,检出限为3.110.6 mg/L。在30300 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好,完全满足进出口水性涂料中常见的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水性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法;超声提取   
      0
      |
      432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33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蔬菜中叶酸的催化氧化荧光法测定

      周福林, 宋少飞, 弓巧娟, 张稳婵, 王天娇
      2010(3): 272-275.
      摘要:建立了催化氧化荧光法间接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2+催化KIO4氧化叶酸产生强荧光,以262 nm为激发波长,在445 nm处测定叶酸的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荧光强度,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叶酸浓度在1.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F=10.82c(μmol/L)+2.867,相关系数r=0.998 5,方法的检出限为5×10-9mol/L。对5×10-7mol/L叶酸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使用Co2+为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于蔬菜中叶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104%,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2.1%,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催化氧化;荧光光度法;叶酸;蔬菜   
      0
      |
      387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32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方志娥, 曲斐, 尚京川
      2010(3): 276-279.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癌细胞中多西紫杉醇浓度的方法。细胞样品经三氯乙酸沉淀蛋白,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提取,采用Agilent TC-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分析,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缓冲液(体积比50∶50,醋酸调至pH5.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体积为20μL。多西紫杉醇的质量浓度在0.052.2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3,检出限为0.03 mg/L,提取回收率为93%95%,其日内、日间精密度(n=5)不大于6.9%,且稳定性良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小,可用于生物样品中低浓度多西紫杉醇的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多西紫杉醇;肝癌细胞   
      0
      |
      371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45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花生微波烘烤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周琦, 杨湄, 黄凤洪, 郑畅, 刘昌盛
      2010(3): 280-284.
      摘要:建立了烤制花生香气成分分析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 SPME/GC-MS)分析方法。优化的实验条件:HP-5色谱柱,萃取平衡温度80℃,萃取时间40 min,解析时间5 min。采用该方法对四粒红、大白沙、鲁花3种花生进行微波炉焙烤后产生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9种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杂环类化合物9种,醛类化合物7种,醇类化合物3种,烯类化合物3种,酚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2种。根据上述风味物质对花生香味的贡献大小,选择7种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5-二甲基吡嗪、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2,3-二氢苯并呋喃、苯甲醛和苯乙醛进行定量分析,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超过0.997,标准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1%,RSD不大于6.9%,检出限为0.6313.4μg/L。比较了不同花生品种的香气差异,并通过分析不良风味成分苯乙醛的含量,发现以大白沙花生的特征香气浓度最高,苯乙醛含量最低,更适宜利用微波烘焙技术生产咸干花生食品。  
      关键词:花生;香气成分;定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0
      |
      615
      |
      8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396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陈新, 曹玉华, 商少明, 陈秋云
      2010(3): 285-288.
      摘要:联用阴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和胶束扫集两种在线富集技术,建立了胶束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化妆品中醋酸氢化可的松的方法。讨论了SDS浓度、样品基体、进样电压、进水时间和进样时间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以120 mmol/L SDS-20 mmol/L NaH2PO4(pH2.2)-10%(体积分数)甲醇为缓冲体系,分离电压-20 kV,进样电压-20 kV,进样时间80 s,进水时间200 s,测量波长250 nm。在该实验条件下,醋酸氢化可的松的富集倍数比普通毛细管电泳法提高了约173倍。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 mg/L,检出限为12.6μg/L。该方法用于化妆品中醋酸氢化可的松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n=4)。  
      关键词:阴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醋酸氢化可的松   
      0
      |
      18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830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王连珠, 周昱, 陈泳, 李术英, 王瑞龙, 柯慧贤
      2010(3): 289-293.
      摘要:建立了果汁蔬菜中8种苯甲酰脲类(杀虫脲、氟苯脲、氟虫脲、氟啶脲、除虫脲、氟铃脲、灭幼脲、氟丙氧脲)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 MS/MS)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无需净化,经盐析过滤并以水稀释(1∶1)后,经Waters Atlantis(d C18色谱柱分离,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并确证,外标法定量。8种苯甲酰脲类农药在1.0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 00.999 9。对8种农药在毛豆基质中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5.5%12%。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40.42μg/kg,定量下限(S/N=10)为0.21.5μg/kg。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苯甲酰脲类农药;水果;蔬菜   
      0
      |
      341
      |
      1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90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洪叶岚, 马骥, 肖娅萍, 乐圆, 张宁
      2010(3): 294-297.
      摘要: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Shimadzu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8℃。各对照品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槲皮素、山柰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和95%。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采自秦岭的21种蕨类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地上部分有19种含槲皮素、15种含山柰酚,其中毡毛石韦中槲皮素含量最高(2.11 mg/g),蜈蚣草中山柰酚含量最高(19.80 mg/g);而地下部分除有边瓦韦、大瓦韦含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11、0.12 mg/g)外,其余根状茎中几乎没有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表明槲皮素与山柰酚在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广泛存在。  
      关键词:蕨类植物;槲皮素;山柰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0
      |
      433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4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魏立静, 吴远远, 孙汉文
      2010(3): 298-301.
      摘要:建立了一种在线扫集-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新方法。考察了背景溶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样品基体组成和进样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使用未涂层的毛细管柱(48.5 cm×75μmi.d.,有效柱长40 cm),pH9.0的20 mmol/L硼酸盐+50 mmol/LSDS为背景溶液,在紫外检测波长272 nm、运行电压18 kV的条件下,200 s内的富集倍数可达20倍。线性范围为0.6210.30 mg/L(r=0.999),检出限(S/N=3)为0.08 mg/L,平均回收率为104%。没食子酸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1.6%。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检测石榴不同部位和石榴叶以及饮料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关键词: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在线扫集;石榴;没食子酸   
      0
      |
      179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7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实验技术

    • Sinularia属珊瑚中嘧啶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彭彩华, 尹平河, 欧云付, 徐石海
      2010(3): 302-305.
      摘要:分离和鉴定了采自中国南海硇州岛软珊瑚Sinularia Bassica样本中新的嘧啶类化合物。样本用工业酒精提取,提取物溶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极性不断增大的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再经过HPLC分离,得到2,4(1H,3H)-嘧啶二酮、5-甲基-2,4(1H,3H)-嘧啶二酮、1,3-二甲基-2,4(1H,3H)-嘧啶二酮和5-甲氧基-1,3-二甲基-2,4(1H,3H)-嘧啶二酮4种新的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1HNMR和13C NMR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  
      关键词:软珊瑚;Sinularia Bassica;嘧啶类化合物   
      0
      |
      15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9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张璐, 孔祥虹, 何强, 李建华, 张龙庄
      2010(3): 306-309.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奶粉中甲硝唑(MNZ)、二甲硝唑(DMZ)和洛硝哒唑(RNZ)3种硝基咪唑类残留物的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浓缩过滤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扫描。实验优化了质谱条件,并考察了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甲硝唑、二甲硝唑和洛硝哒唑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定量下限均为2.5μg/kg,在2.5、5.0、10.0μ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9%112%,相对标准偏差为4.0%7.1%。该方法简捷、灵敏度高,可用于奶粉中硝基咪唑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奶粉   
      0
      |
      204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86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萝卜红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游辉, 欧阳杰, 武彦文, 杨寅, 汪雨, 陈舜琮
      2010(3): 310-312.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萝卜红色素中天竺葵-3-O-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溶解,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实验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5%甲酸溶液(体积比24∶7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为525 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表明,天竺葵-3-O-葡萄糖苷在0.010.1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100%,检出限为0.002 5 g/L。方法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单,适用于萝卜红色素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萝卜红;天竺葵-3-O-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   
      0
      |
      416
      |
      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68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对盐酸环丙沙星的测定

      周华, 魏金凤, 周艳梅, 王亚萍, 朱天伟
      2010(3): 313-315.
      摘要:环丙沙星对NaOH介质中的鲁米诺-铁氰化钾的化学发光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环丙沙星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讨论了介质浓度、发光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环丙沙星的质量浓度在2.0×10-51.2×10-4g.L-1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g.L-1,11次平行测定4.0×10-5g.L-1环丙沙星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该方法已用于环丙沙星片剂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示值相符。  
      关键词:化学发光;鲁米诺-铁氰化钾;环丙沙星   
      0
      |
      365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775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 刘永涛, 艾晓辉, 邹世平, 杨红
      2010(3): 316-320.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肌肉组织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UPLC-TUV)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浓缩至近干,用4%NaCl溶解残渣,正己烷除脂,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乙腈洗脱;以乙腈-25 mmol/L磷酸二氢铵(pH2.5,含10%乙腈)为流动相,以ACQUITYUPLC BEHC18为分离柱,柱温为45℃,流速为0.3 mL/min,紫外检测。方法在0.10020.0 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7、0.999 3、0.999 4和0.998 0。平均回收率为70%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9%11.2%,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5、25、50、75μg/kg。方法满足水产品肌肉组织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残留量测定。  
      关键词:水产品;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残留量;超高效液相色谱   
      0
      |
      608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6678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