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盐酸小檗碱与DNA作用的序列特异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小辉
2008(6): 567-571.
摘要:基于分子吸收和发射测量,研究了盐酸小檗碱与特定序列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双链DNA中含有不配对G碱基时,其与盐酸小檗碱作用后产生的光谱特征将明显不同于完全互补的双链DNA。该特征可被用于检测1个错配碱基的双链DNA。利用Hyperchem Professional软件包计算了4种寡聚核苷酸的电荷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盐酸小檗碱与寡聚核苷酸之间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特异性;寡聚核苷酸;电荷分布
0
|
171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02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磷酸可待因的振动光谱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彩云, 张玲, 李鹏伟, 张靖, 张振龙, 莫育俊
2008(6): 572-576.
摘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磷酸可待因的拉曼和红外光谱。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G基函数组,同时在实验上测量了磷酸可待因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和红外吸收光谱(IRS),结果表明:在振动频率上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一致,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对磷酸可待因的振动光谱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对磷酸可待因的所有振动谱带进行了全面地归属。
关键词:磷酸可待因;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密度泛函理论
0
|
10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27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甘氨酸Schiff碱三核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伟, 冉小琪, 柴雅琴, 袁若, 张丽娜, 吴峡
2008(6): 577-580.
摘要:研究了3-羧基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三核铜(Ⅱ)配合物[Cu(Ⅱ)-CGSB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征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顺序为:SCN->ClO4->I->Sal->NO3->NO2->F->SO42->Br->SO32->Cl-。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对SCN-在5.6×10-6
0
.1 mol/L范围内呈现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3 mV/dec,检出限为2.0μ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红外光谱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将电极应用于废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甘氨酸Schiff碱三核铜(Ⅱ);中性载体;离子选择性电极;硫氰酸根
0
|
97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3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基于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固定酶的H
2
O
2
生物传感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郭晓明, 王根礼, 叶伟林, 周祖新, 项颖, 朱贤
2008(6): 581-584.
摘要: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脱乙酰基改性处理,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脱乙酰基前后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凝胶的制备条件对其成膜性能及酶固定化的影响。将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用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制备出了H2O2生物传感器。传感器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0×10-6
6
.0×10-4mol/L,检出限为8×10-7mol/L,稳定性良好。实验表明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酶固定化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凝胶;酶固定化;过氧化氢传感器
0
|
181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853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C
60
-蒽吡咯烷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霍延平, 曾和平, 张焜, 方岩雄, 刘军辉, 毛艳丽
2008(6): 585-589.
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C60-蒽吡咯烷衍生物1。以1HNMR,13C NMR,FTIR,UV-Vis和FAB MS进行了结构表征,测量其在甲苯溶液中的紫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并在最大发射波长下测得其荧光寿命为5.44ns,利用皮秒激光光源,采用Z扫描技术测定了分子1的三阶非线性超极化率γ(3)为6.60×10-33esu,大于C60的文献报道值7.5×10-34esu。说明C60-蒽吡咯烷衍生物1在激光激发下发生了加成基团蒽与母体C60之间的分子内能量转移和电荷传递。通过理论化学计算进一步验证了电荷转移的发生。
关键词:C60-蒽吡咯烷衍生物;荧光寿命;三阶非线性超极化率;理论计算
0
|
105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77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动物组织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欧阳姗, 庞国芳, 谢丽琪, 蓝芳, 林黎, 涂小珂
2008(6): 590-594.
摘要:建立了牛、猪肌肉和肝脏组织中卡巴氧(CBX)和喹乙醇(OQX)以及相关代谢产物——脱氧卡巴氧(DCBX)、喹噁啉-2-羧酸(QCA)和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残留的LC-MS/MS的检测方法。组织样品中的卡巴氧用乙腈-乙酸乙酯(体积比1∶1)溶液提取;代谢产物的提取则是经适当处理后的样品加入Protease蛋白酶进行酶解,后采用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OasisMAX进行净化和富集。分析样品以甲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1%)-甲醇-乙腈为流动相,经InertsilODS-3色谱柱分离,在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正离子扫描。CBX、DCBX、QCA和MQCA的定量下限均为0.5μg/kg,猪、牛肌肉和肝脏在0.5
5
.0μ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6%
9
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10)在2.9%
1
6.9%之间。
关键词:卡巴氧;喹乙醇;代谢产物;脱氧卡巴氧;喹噁啉-2-羧酸;3-甲基喹噁啉-2-羧酸;残留分析;液相色谱-质谱
0
|
580
|
1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59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的手性选择剂立体选择性分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潘春跃, 陈立根, 易健民, 唐课文
2008(6): 595-598.
摘要:研究反式第一菊酸(trans-CA)对映体在含有手性选择剂酒石酸酯的水-有机相双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有机相的种类、酒石酸酯烷基链长度、水相的pH值和酒石酸酯的浓度对分配系数K和分配因子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二氯乙烷作为有机相效果较好,D-酒石酸酯与(+)-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比与(-)-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要大,而L-酒石酸酯的萃取性能与此相反,它与(-)-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比与(+)-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要大。酒石酸酯取代烷基链长对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有很大影响;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分配系数K随着酒石酸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因子α先随浓度增大而稳定上升,后随浓度增大而缓慢下降。
关键词:手性拆分;反式第一菊酸;酒石酸酯
0
|
11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14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研究简报
5-乙氧基羰基特特拉姆酸甲酯和5-乙氧基羰基-4-羟基-2-吡咯烷酮对映体液相色谱拆分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孔俊琼, 吴天俊, 刘刚, 阮源萍
2008(6): 599-602.
摘要:合成了外消旋5-乙氧基羰基特特拉姆酸甲酯(1)和顺/反式5-乙氧基羰基-4-羟基-2-吡咯烷酮(2),并利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少量的单一对映体标样进行圆二色光谱表征。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这3对外消旋体化合物在Chiralpak AD-H和Chiralcel OD-H手性柱上的液相色谱拆分行为和对映体出峰顺序。采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60∶40)作流动相,外消旋化合物1在Chiralpak AD-H柱上得到很好的拆分,k1、α和RS分别为0.99、2.65和12.5;采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80∶20)作流动相,化合物2的4个立体异构体可以同时在Chiralpak AD-H柱上得到基线分离,反式-2对映体的k1、α1和RS1分别为1.69、1.12和1.56,顺式-2对映体的k、α和R分别为2.58、1.16和2.28。
关键词:5-乙氧基羰基特特拉姆酸甲酯;5-乙氧基羰基-4-羟基-2-吡咯烷酮;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映体拆分;手性固定相
0
|
107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19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吡啶-2,6-二甲酰胺衍生物Tb(Ⅲ)、Eu(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测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青, 赵强
2008(6): 603-606.
摘要:从吡啶-2,6-二甲酸(L1)出发,合成了2种含有多个共轭体系和多齿的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和N2,N6-二对甲苯基吡啶-2,6-二甲酰胺(L3)配体;制备了化合物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与Tb(Ⅲ)和Eu(Ⅲ)的配合物,培养出了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在Tb(Ⅲ)配合物的稀溶液中,当溶液pH值为7时荧光强度最强,pH值大于或小于7荧光强度都逐渐减弱;当溶液pH为7时,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对Tb(Ⅲ)的荧光强度敏化远大于吡啶-2,6-二甲酸;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和吡啶-2,6-二甲酸与Eu(Ⅲ)形成稀的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pH 3
1
1)。
关键词:吡啶-2,6-二甲酸;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铽(Tb);铕(Eu)
0
|
278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28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环境激素类物质2,4-二氯苯酚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余宇燕, 庄惠生
2008(6): 607-610.
摘要:以2,4-二氯苯酚(DCP)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DCP-BSA为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建立并优化了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工作曲线表明DCP在1
1
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F=21.30 lgρ+29.13,相关系数r=0.991 5,DCP检出限为0.41μg/L,抑制中质量浓度为9.18μg/L,且对其它结构类似酚类化合物均有特异性识别。本法可应用于检测环境中微量的2,4-二氯苯酚。
关键词:2,4-二氯苯酚;多克隆抗体;荧光免疫分析法
0
|
279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4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电堆集-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甘草次酸和阿魏酸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利军, 吴峰敏, 程昊, 喻来波, 冯军, 吴健玲
2008(6): 611-614.
摘要:建立了电堆集富集-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同时分离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和阿魏酸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压、非水溶剂、乙酸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样品溶剂等因素对电堆集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确立了分离和富集的最佳条件。以甲醇-乙腈(体积比4∶6)为非水介质,30 mmol.L-1乙酸钠-2.5 mmol.L-1氢氧化钠为背景电解质;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54 nm。在优化条件下,甘草次酸在0.80
1
2.80 mg.L-1(r=0.9996),阿魏酸在0.77
4
5.60 mg.L-1(r=0.9996)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7%
1
02%,98%
1
02%;甘草次酸检出限为0.069 mg.L-1,阿魏酸检出限为0.087 mg.L-1,RSD均不大于4.6%。
关键词:电堆集;非水毛细管电泳;甘草次酸;阿魏酸;甘草
0
|
190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03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结合非对称最小二乘法与傅立叶变换对差分吸收光谱的解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前林, 王立世, 黄新建
2008(6): 615-618.
摘要:在分析差分吸收光谱技术中的光谱时,光谱慢变化部分拟合结果的好坏尤其关键。在光谱处理过程中,提出了结合非对称最小二乘法与傅立叶变换来解析气体吸收光谱的方法。气体的吸收光谱经傅立叶变换后得到其对应的频谱曲线,在频谱的基础上,借助非对称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频谱中对应于吸收光谱中慢变化部分的基线。根据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在频谱的函数值上减去所拟合的基线值,达到去除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部分的目的;进一步处理得到气体的差分吸收光谱,从而反演出气体浓度;并与传统的光谱处理方法——多项式拟合光谱慢变化的处理结果做了比较,验证了结合非对称最小二乘法与傅立叶变换来解析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傅立叶变换;非对称最小二乘法;慢变化拟合
0
|
265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33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支持向量回归建立成品汽油通用近红外校正模型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褚小立, 许育鹏, 陆婉珍
2008(6): 619-622.
摘要:针对目前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成品汽油分析模型存在的问题,采用近几年新兴的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了多种汽油标号通用的校正模型,其预测能力优于对应的偏最小二乘法,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烯烃和芳烃的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37、1.28%和1.38%,可应用于实际的汽油管道自动调合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
关键词:汽油调合;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非线性校正;支持向量回归
0
|
281
|
1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00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绵马贯众抗禽流感病毒活性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建新, 曾振灵, 方炳虎, 杨运云, 牟德海, 叶文才
2008(6): 623-626.
摘要:分别在ESI(+)、ESI(-)和APCI(+)3种电离检测模式下对绵马贯众抗禽流感病毒活性部位进行了液相色谱分离及离子阱质谱检测,共有21种组分能在2种或3种检测模式下被同时检测到。比较分析3种检测模式下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及各色谱峰的多级质谱图,并参考相关文献,推测活性部位中含有15种间苯三酚衍生物,是绵马贯众抗AIV活性部位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绵马贯众;抗禽流感病毒;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间苯三酚衍生物
0
|
685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20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HPLC/FLD法测定环境样品和食品中的苯并[а]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闫世平, 李光宪, 郑家概, 杨运云
2008(6): 627-629.
摘要:样品用环己烷提取,提取液经硅镁型吸附剂-氧化铝柱净化后上机分析。色谱条件:Ultimate-C18柱,梯度洗脱,A相为水-乙腈(体积比40∶60),B相为乙腈,荧光检测器(λex=350 nm,λem=430 nm)。在此色谱条件下,比较了Waters-PAHs(多环芳烃)柱与Ultimate-C18柱分离16种PAHs(多环芳烃)的异同,发现苯并[a]芘在Ultimate-C18柱上与其他多环芳烃同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仪器检出限为2 pg,方法检出限:气体样品0.1 ng/m3;水样0.2 ng/L;食用油0.2μg/kg;海洋生物、陆地生物、家禽等生物样品为0.02μg/kg。
关键词:苯并[a]芘;食品;环境样品;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2
|
204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54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多光谱法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任凤莲, 谭小艳, 杨春生, 瞿白露, 王丽苹
2008(6): 630-634.
摘要:利用荧光技术研究了抗癌药物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证实,反白藜芦醇对牛血清白蛋白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计算了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在300、310和320 K时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结合距离和热力学常数等参数。由热力学参数推断两者结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范德华力或氢键。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同时说明两者结合前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研究还表明,金属离子Fe3+、Cu2+和Zn2+的加入使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减小。
关键词:反白藜芦醇;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0
|
286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8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异鼠李素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与紫外光谱法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林丽清, 陈敬华, 黄丽英, 林新华
2008(6): 635-637.
摘要: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异鼠李素(ISOR)在碳糊电极上与DN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天然DNA(fsDNA)和变性DNA(ssDNA)与异鼠李素的作用的不同,得出异鼠李素与DNA分子发生嵌插作用的结论,形成DNA-2[ISOR]1∶2型的超分子化合物,求得结合常数β=1.03×105L/mol。因此ISOR有可能成为一种用于DNA分析测定的新型探针。
关键词:异鼠李素;核酸;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
|
16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3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痕量铜的CdS/ZnS量子点荧光猝灭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东平, 张勇, 冯如朋, 周磊
2008(6): 638-640.
摘要: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直接在水溶液中制备了CdS/ZnS量子点,考察了其荧光性质、稳定性等因素,并以该量子点为探针,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IF0/IF=1.26402+0.01888ρ,其线性范围为1.0
1
0μg/L,线性回归系数为0.9970,检出限为0.2μg/L。
关键词:CdS/ZnS;量子点;荧光猝灭;铜离子;痕量
0
|
559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4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昌黎原产地干红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尹春丽, 丁春晖, 李华
2008(6): 641-643.
摘要: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昌黎原产地不同品种和年份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表明,2005年不同葡萄品种酒样的三维荧光特征峰的数目、位置和强度差异显著,可以区分各个品种酒样;而不同酿造年份的赤霞珠酒样均在λex/λem为A:260/365 nm、B:290/370 nm以及C:325/420 nm附近出现荧光特征峰,三维荧光特征峰出现位置一定,但荧光强度差异显著,可以用于区分各个酒样。因此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提供葡萄酒的指纹特征,据此可鉴别昌黎原产地不同品种和年份的葡萄酒。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昌黎原产地;干红葡萄酒
0
|
388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06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纳米尖端场离子化气体传感器的动态测试方法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孟凡利, 李民强, 郭正, 黄家锐, 陈星, 刘锦淮
2008(6): 644-647.
摘要:制作了一种纳米尖端场离子化气体传感器,以氧化锌纳米尖端为阳极,钨针为阴极,采用皮安表向传感器提供输出波形可控的直流电源,测量流过器件的预击穿电流。由于采用了纳米尖端进行离子化,有效地降低了传感器的击穿电压,提高了传感器的离子化能力,而且避免了氧化锌材料以空气作为背景测试气体时的氧化问题。动态测试预击穿电流的方法提高了器件的实用性。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乙酸蒸气有较好的响应,而且可以做定量测量。所制场离子化气体传感器适于普通空气条件下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场离子化;动态测试;氧化锌;纳米尖端;预击穿电流
0
|
92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62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实验技术
糖类食品和肉制品中胭脂虫红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喻凌寒, 苏流坤, 牟德海
2008(6): 648-650.
摘要:研究了食品中胭脂虫红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含胭脂虫红色素的样品用液-液萃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测定的光谱与胭脂虫红的紫外-可见谱图库来进一步确证。采用WelchMaterials XB-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0.02 mol/L乙酸铵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外标法测定胭脂虫红的含量。结果表明,胭脂虫红在1.0
5
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8%
9
9%,检出限为0.041 mg/L,色谱峰分离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胭脂虫红;糖类食品;肉制品
0
|
350
|
8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1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苋菜红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莫翠云, 曹玉珍
2008(6): 651-653.
摘要:建立了测定偶氮染料苋菜红(AM)及其降解产物1-氨基-2-羟基-3,6-萘二磺酸(1-AN-2-H-3,6-DS)和1-氨基-4-萘磺酸(1-AN-4-S)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线性范围皆为0.01
3
m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0.9997和0.9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3.4%和3.8%。将该法应用于从广州市某印染厂废水中分离出的希瓦氏菌新种S12对偶氮染料苋菜红的生物降解产物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苋菜红;偶氮染料;生物降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2
|
25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7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鼻可灵喷雾剂中地塞米松磷酸钠、氧氟沙星及盐酸麻黄碱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贺帅, 张忠义, 张守尧
2008(6): 654-656.
摘要:建立了复方鼻可灵喷雾剂中3组分的微乳液相色谱(MELC)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其影响因素。以微乳(33 g/L SDS-1.2%(体积分数)正辛烷-9%(体积分数)正丁醇-0.5%(体积分数)三乙胺,磷酸调pH至3)为流动相,采用Hypersil BDS 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检测波长256 nm。实验发现,被测组分地塞米松磷酸钠、氧氟沙星及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1
0
.04 g/L,r=0.9999;0.1
0
.3 g/L,r=0.9999;0.2
0
.6 g/L,r=0.9999。对应的平均回收率和RSD(n=5)分别为97%,2.55%;101%,0.45%;101%,0.54%(n=5)。
关键词:地塞米松磷酸钠;氧氟沙星;盐酸麻黄碱;微乳液相色谱法;鼻可灵喷雾剂
0
|
162
|
1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9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煤中镓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申明乐, 黄雪征
2008(6): 657-659.
摘要:煤试样灰化后,经碱熔、酸浸,在乙酸丁酯-四丁基氯化铵萃取后用乙二胺四乙酸热溶液萃取,在6 mol.L-1HC l介质中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镓。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 mg/L(S/N=3,n=1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
1
02%,RSD在3.4%
6
.0%范围内。用该法测煤样品中微量镓,结果满意。
关键词:煤;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0
|
215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3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全血中维生素E和辅酶Q
10
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邹晓莉, 曾红燕, 谢祺, 严次玲, 黎源倩, 江水
2008(6): 660-662.
摘要: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全血中维生素E和辅酶Q10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醇沉淀蛋白,以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后,流动相溶解,以甲醇-乙醇(体积比20∶80)为流动相,在C18柱(5μm,250 mm×4.6mm i.d.)上进行色谱测定。维生素E和辅酶Q10的线性范围皆为1.0
5
0.0 mg/L,检出限分别为0.21、0.15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5.9%;全血样品的维生素E和辅酶Q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1
15%和90%
1
12%。
关键词:维生素E;辅酶Q10;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血
0
|
309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78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烷基多苷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
1
H NMR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金欣, 张淑芬, 杨锦宗, 曲俊蓉, 吴华夏
2008(6): 663-665.
摘要:报道了一种采用1H NMR快速分析烷基多苷(APGs)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方法。以重水为溶剂,同时加入氘代三氟乙酸,使活泼氢的信号移到低场,消除了干扰,可同时较准确地计算APGs的DP值以及α-和β-吡喃糖苷的比例。该方法可作为一种APGs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快速分析方法。
关键词:烷基多苷;α-吡喃糖苷;β-吡喃糖苷;1HNMR
0
|
105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7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综述
异构体化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晓岗
2008(6): 666-669.
摘要:综述了电化学传感器在分离和检测异构体化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在位置异构体方面,介绍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表面活性剂增敏下的玻碳电极对酚类异构体的检测研究(包括萘酚、硝基酚、二硝基酚、苯二酚);在立体异构体方面,重点介绍了碳糊修饰电极、酶修饰电极、手性膜电极、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氨基酸对映体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位置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检测;综述
0
|
25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24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叶芳贵, 韩燕燕, 赵书林
2008(6): 670-676.
摘要:硅胶整体柱由于具有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及通透性等优点,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应用于微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色谱。该文从分离模式的角度,对近两年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硅胶整体柱;毛细管电色谱;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溶胶-凝胶;综述
0
|
774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20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