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新型全二维微柱液相色谱分离平台的构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袁辉明, 张丽华, 张维冰, 梁振, 张玉奎
2008(3): 227-230.
摘要:采用自动进样器和一套二元梯度泵构建了以阳离子交换色谱-反相色谱(SCX-RPLC)为分离模式的新型全二维微柱液相色谱分离平台。在第一维分离中,通过自动进样器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以台阶梯度输送至SCX柱上,实现肽段的分级洗脱。洗脱下的肽段经C8预柱富集、除盐后,进入第二维C18RPLC柱上,通过线性梯度实现进一步的分离。采用该平台分离了5种标准蛋白的酶解产物,系统峰容量可达1467。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自动完成进样、除盐、分离及检测。
关键词:二维微柱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蛋白质组学
0
|
254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3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新疆水黑云母及其HDTMA
+
插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宋海明, 张宝述, 彭同江, 孙红娟, 宋绵新
2008(3): 231-234.
摘要: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新疆尉犁蛭石矿出产的水黑云母(HB)以及经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HDTMA+)插层后形成的HDTMA-HB复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水黑云母红外吸收主要可分为3个区域,同时具有蛭石和金云母的特征吸收峰;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能够插层进入水黑云母的蛭石晶层形成HDTMA-HB复合物,该复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为HDTMA+和水黑云母吸收的结合体,只是某些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有机分子以类液态的形式存在于水黑云母层间;复合物中水的吸收峰仍然很强。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水黑云母;复合物;红外光谱
0
|
188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33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人血清中半胱氨酸测定用自组装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干宁, 李天华, 王鲁雁
2008(3): 235-239.
摘要:将四羧基钌(Ⅱ)酞菁(RuPc)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巯基丁二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自组装修饰电极(RuPc-CME)。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仪(XPS)以及循环伏安法(CV)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在pH 5.5时,循环伏安图显示RuPc修饰层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分别为V1pa=1.12 V,V1pc=1.09 V(vs.SCE)。它的表面电子的电荷转移系数α为0.52,速率常数Ks=1.43 s-1,表面覆盖度Γ=7.82×10-10mol/cm2,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在pH 3.0
5
.5的PBS底液中,该电极对L-半胱氨酸(Hcy)的氧化有催化作用,采用计时安培电流法(CA)测定催化电流与Hcy的浓度在5.0×10-7
5
.4×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10-7mol/L。用于检测人血清样品中的Hcy,结果满意。
关键词:金电极;自组装技术;钌(Ⅱ)酞菁;半胱氨酸
0
|
193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0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牛奶中1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岳振峰, 谢丽琪, 陈小霞, 吉彩霓, 林秀云, 侯乐锡, 欧阳姗
2008(3): 240-243.
摘要:建立了牛奶样品中萘啶酸、噁喹酸、氟甲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丹诺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麻保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奥比沙星16种喹诺酮类兽药多残留量的液质联用确证方法。用酸性乙腈萃取样品中1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然后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仪浓缩,以Inertsil C8-3色谱柱为分离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在10、50、10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
1
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69%
1
04%,相对标准偏差为4.1%
1
2.7%。
关键词:喹诺酮类;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牛奶
0
|
648
|
1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50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地质体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HyPy/GC-MS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建伟, 李术元, 钟宁宁
2008(3): 244-248.
摘要:采用催化加氢热解(HyPy)联用GC-MS技术,提取和测定了地质有机大分子网络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物分子,建立了研究高演化干酪根分子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物信息的独特有效的分析方法。优化的实验条件为:样品担载Mo的质量分数为1%,升温速率5℃/min,反应终温550℃并恒温20 min,氢气压力10
1
5 MPa,氢气流速1.0 L/min。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产物收率高、结构重排少、生物特征保持完整等特点,能够合理地释放出沉积有机质分子骨架中具有原生性的组分,保持完整的原始生物标志物结构和立体化学特征。将该技术应用于典型的地质样品分析中,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沉积有机质;加氢热解;干酪根;固体沥青;生物标志物;气相色谱-质谱
0
|
305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58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直接竞争ELISA建立及初步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余向阳, 骆爱兰, 刘媛, 徐敦明, 刘贤进, 常有宏
2008(3): 249-252.
摘要: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对兔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体进行标记,通过优化分析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蔬菜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直接竞争抑制ELISA方法(DC-ELISA),并在实际检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蔬菜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4种农药的残留,检出限(I10)分别为0.25、0.30、0.43、0.81 mg.L-1,青菜样品添加含量为0.5
5
.0 mg.kg-1,回收率分别为93%
1
14%,97%
1
10%,89%
1
26%,93%
1
13%。采用该方法对南京市场抽取的107个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气相色谱法进行比较,直接竞争ELISA阳性检出率为8.46%,气相色谱法阳性检出率为3.74%。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直接ELISA;甲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
0
|
417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772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的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颜振宁, 姜伟, 冶保献, 郭一鹏
2008(3): 253-255.
摘要: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体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DMOP)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3
-
1.3 V电位范围内及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DMOP于-0.8 V(vs.SCE)左右处产生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和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DMOP在GC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过程,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56,扩散系数为2.84×10-5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0.89 cm/s。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关键词: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电化学;玻碳电极;离子识别性能
0
|
130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60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分析窗口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楠, 尹昌娜, 丁绍东, 汪云, 曹玉华
2008(3): 256-259.
摘要:研究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内相、有机改性剂等微乳组成对分析窗口的影响。以甲醇为电渗流标记物测定电渗流时间,以强疏水性化合物菲为标记物测定微乳液滴(假固定相)的迁移时间,分析时间窗口的变化。最佳条件下,菲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和3.0%(n=6),体系稳定,重复性良好。根据时间窗口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适当调节,成功实现了5种水溶性和2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离,并与毛细管区带电泳及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时间窗口;维生素
0
|
140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6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研究简报
痕量镉的水溶性碳纳米管增敏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学娟, 狄晓威, 姜冉, 张军
2008(3): 260-262.
摘要:研究了以羧基化的水溶性碳纳米管(CNT)作为增敏剂,经吸附富集,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镉。讨论了吸附溶出的机理,对富集时间、富集电位、镉浓度、HCl加入量的影响及部分离子干扰等进行实验,并对含镉水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发现:Cd2+在-0.65 V左右出现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在Cd2+浓度为2.0
1
0 nmol/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nmol/L,回收率为94%
1
03%。
关键词:羧基化的水溶性碳纳米管;玻碳电极;吸附方波溶出伏安法;镉
0
|
142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19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核酸水解产物中腺嘌呤的荧光猝灭法测定及机理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敏, 赵虎, 吕庆銮, 岳宁宁, 张苗, 王怀友
2008(3): 263-265.
摘要:研究了腺嘌呤猝灭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荧光猝灭机理并建立了测定腺嘌呤的新方法。当用253nm激发,伊文思蓝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87 nm,腺嘌呤对伊文思蓝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线性回归方程为:ρ(mg/L)=1.836×103IF-1-9.110,相关系数为0.999 7,线性范围为0.20
2
0.0 mg/L,检出限为0.18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试验了pH、干扰离子、放置时间等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可用于核酸水解产物中腺嘌呤的测定。
关键词:腺嘌呤;伊文思蓝;荧光猝灭法;猝灭机理;脱氧核糖核酸
0
|
255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25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新型单硼酸衍生物的合成及作为荧光探针对糖的选择性识别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智玉, 赵书林, 王胜娥, 王恒山
2008(3): 266-269.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的单硼酸衍生物,分别考察了其与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的结合反应,通过硼酸衍生物荧光强度变化达到对糖的选择性识别。该化合物合成简单,作为糖的荧光探针,选择性好,生物基质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和生物胺均不干扰糖的测定。测定上述3种糖时,其浓度分别在0.01
1
.0μmol.L-1,0.1
2
.0μmol.L-1和0.2
3
.0μ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同糖的检出限在0.008 2
0
.10μmol.L-1之间。应用于人血清中D-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单硼酸衍生物;荧光探针;糖;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选择性识别
0
|
403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7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水-乙醇溶液中肌红蛋白在琼脂糖膜中的电化学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素芹, 刘慧宏, 王高芳
2008(3): 270-272.
摘要:用琼脂糖(agrose)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Mb-Agrose膜修饰电极。在乙醇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包埋在Agrose中的Mb可与电极发生直接电子传递,且能催化还原过氧化氢、氢过氧化异丙基苯、氢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过氧化丁酮等过氧化物。Mb-Agrose膜修饰电极可用于上述过氧化物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肌红蛋白;电化学;过氧化物;琼脂糖膜;水-乙醇
0
|
10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3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L-半胱氨酸在乙酰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白莉, 高作宁
2008(3): 273-276.
摘要: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在乙酰二茂铁(acetylferrocene,AFc)修饰碳糊电极(AFc/CPE)上的电催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AFc/CPE对L-Cys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测定了L-Cys在AFc/CPE上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测得AFc分散于液体石蜡中表观扩散系数Dapp=9.49×10-9cm-2.s-1,电荷传递系数α=0.59,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3.76±0.10)×103(mol.L-1)-1.s-1。催化氧化峰电流与L-Cys在浓度8.0×10-6
1
.5×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μA)=3.139c(mmol.L-1)+4.068,r=0.999 7,检出限为2.5μmol.L-1。该结果可用于对L-Cys的电化学定量测定。
关键词:L-半胱氨酸;乙酰二茂铁;碳糊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电化学动力学
0
|
294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30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第20次禁化武组织水平考试水样的核磁共振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钟近艺, 周世坤, 许大年, 袁铃, 黄桂兰, 陈萃玉
2008(3): 277-279.
摘要:介绍了核磁共振(NMR)技术在第20次禁化武组织水平考试水样分析中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样品制备,排除了样品中严重干扰核磁测定的顺磁物质——六水合硝酸镍,成功地用NMR技术鉴定了样品中含量仅为10 mg/L的两个化学毒剂相关化合物(二异丙胺基乙醇和甲基膦酸单乙酯)。
关键词:核磁共振;化学毒剂相关化合物;化学武器
0
|
6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49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PSA分散固相萃取和离子对液相色谱测定蔬菜中苯并咪唑类残留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牟仁祥, 谢绍军, 闵捷, 陈铭学
2008(3): 280-283.
摘要:建立了蔬菜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其有毒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的离子对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上层乙腈经PSA和无水硫酸镁混合振荡离心除去杂质和乙腈层中残余水分,再加入离子对试剂,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的添标回收率在80%
1
10%之间,2-氨基苯并咪唑的回收率在70%
8
5%之间。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和2-氨基苯并咪唑在实际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7、0.09、0.05、0.10 mg/kg。
关键词:苯并咪唑类;离子对色谱;硫酸镁;PSA;分散固相萃取
0
|
290
|
1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03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微型固相萃取柱结合胃袋式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食品中205种农药残留快速测定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礼, 李鹏, 许秀丽, 仲维科, 李翔, 牛春莉, 邱月明, 陈彦长, 王大宁
2008(3): 284-288.
摘要:分别选取菠菜、洋白菜、苹果、大米和大豆5种基质,利用微型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胃袋式大体积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了同时测定日本通关检测项目要求的205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增加进样量提高检测灵敏度,通过减少样品处理量缩短前处理时间,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以特征离子强度进行定量。该方法与日本通知法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净化效果、检出限、回收率和RSD等指标水平相当,平均回收率在80%
1
20%之间,RSD(n=7)小于10%,满足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
关键词: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食品;农药;多残留;微型固相萃取
0
|
243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4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荧光探针碘苷在血清白蛋白同步荧光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崔凤灵, 张强斋, 渠桂荣, 王丽, 王俊丽
2008(3): 289-292.
摘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碘苷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以碘苷为荧光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在1.38
5
79 mg/L和0.78
5
8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612 mg/L和0.358 mg/L。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测定,回收率为97%
1
01%。
关键词:碘苷;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同步荧光光谱;荧光探针
0
|
18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9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SiMn(H
2
O)W
11
O
39
]
6-
在玻碳电极上的多层组装膜修饰电极及电化学行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杜金艳, 黄玉成, 吕桂琴, 吴华强
2008(3): 293-295.
摘要:采用电化学生长法制备包含杂多酸[SiMn(H2O)W11O39]6-(SiMnW11)和聚合物阳离子PDDA的多层膜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扫描速率的影响及其对BrO3-和NO2-体系还原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iMnW11多层膜增长均匀,峰电流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多层膜的峰电流随扫速的增加而增加;SiMnW11修饰电极对BrO3-和NO2-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BrO3-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345
5
.28 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8.8×10-5mol.L-1。
关键词:[SiMn(H2O)W11O39]6-;循环伏安;多层组装膜;电催化
0
|
99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77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茜素红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永强, 廖文生, 吴芳英
2008(3): 296-299.
摘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与茜素红(Alizarin red,AR)间的相互作用。在pH6.6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当CS的浓度较低时,CS的加入使AR的荧光猝灭,而高浓度时却使荧光增强。因此认为低浓度时CS单体与AR形成稳定离子缔合物使体系荧光猝灭,而高浓度时则形成胶束抑制缔合物的形成而表现出胶束的增溶增敏特性。在0.1
3
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变化与CS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18 m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0.025mg/L(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0.032 mg/L(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铵,Zeph)。该方法用于水样中CS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9%
1
03%。
关键词:茜素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光谱
0
|
38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4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石墨结构层包覆α-Fe纳米粒子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曹宏, 李儒, 桂其迹, 王学华, 宾晓蓓
2008(3): 300-303.
摘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高表面活性使其极易被氧化。将纳米粒子包覆于石墨碳网中,将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性。用金属钾还原2阶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3-GICs)前驱体制备了石墨包覆纳米α-Fe。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2阶FeCl3-GICs还原样品含有丰富的α-Fe纳米粒子。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证实α-Fe纳米粒子由多晶组成,呈二维或准二维形态,α-Fe纳米晶的空间取向严格受石墨结构层控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石墨包覆纳米α-Fe的一种可能的生长模型。
关键词:纳米粒子;石墨;铁;模板;包覆
0
|
27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52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毒剂及相关化合物的气体发生与采集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冲林, 许大年, 陈志升
2008(3): 304-306.
摘要:在自制气体采样管内,同时进行被测化合物的气体发生和采集。采样后用溶剂淋洗、气相色谱分析。实验证明,所设计的气体发生和采集方法可行,采样效率为100%,且装置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采样条件和淋洗条件,对大部分化合物的回收率都在90%以上。
关键词:毒剂及相关化合物;吸附;解吸;气相色谱
0
|
6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6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
液芯波导与光强差技术对食品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程晓宏, 章竹君, 田穗康, 田炜
2008(3): 310-312.
摘要:采用超高亮绿色发光二极管作光源,使用8 cm液芯波导管和光强差测量技术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根。样品分析采用国标GB/T 5009.33-2003方法,线性范围的下限及检出限比通常的分光光度法低3个数量级。其线性范围为4×10-8
4
×10-6g/L,检出限为2×10-8g/L,RSD(n=11,8×10-7g/L)小于1%。
关键词:液芯波导;光强度差;光度分析;亚硝酸根
0
|
104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46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芳, 黄晓兰, 吴惠勤, 邓欣, 林晓珊, 朱志鑫
2008(3): 313-315.
摘要:建立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体积比5∶95),流速0.4 mL/min。采用正离子模式的电喷雾质谱检测,以一级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m/z127作为母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二级质谱(MS2)分析,选择母离子和MS2的碎片离子m/z85、109定性确证,提取m/z85、109、127三个离子质量色谱峰面积定量。实验优化了质谱条件。线性范围为0.01
0
.5 mg/L,检出限0.01 mg/L(S/N=3),回收率为80%
9
9%。
关键词:三聚氰胺;液相色谱-质谱;饲料;食品添加剂
0
|
2548
|
4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73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永涛, 艾晓辉, 李荣, 杨红, 袁科平
2008(3): 316-318.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以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0.01 mol/L,含0.005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0%三乙胺)(体积比2∶3)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25 nm,发射波长为280 nm。本方法氟苯尼考在10
1
0 000μg/L,氟苯尼考胺在2
2
0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和0.999 9。当空白样品中氟本尼考添加水平为20
2
00μg/kg,氟苯尼考胺添加水平为4
5
0μg/kg时,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9%
9
1%,相对标准偏差为3.66%
6
.21%,检出限分别为5μg/kg和1μg/kg。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水产品
0
|
392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0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喜树果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宝美, 姚程炜, 边清泉, 王秀峰, 莫金垣
2008(3): 319-321.
摘要:建立了喜树果中喜树碱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着重探讨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酸碱度及操作电压、进样时间等对检测的影响。Na2B4O7-NaOH(Na2B4O7浓度为30 mmol/L)为电泳介质,在15 kV高压,pH 9.0的碱性条件下用柱端安培检测喜树碱含量。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
1
00 mg/L,Y=11 020+1 014.6,ρr=0.9994,检出限为0.5 mg/L。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喜树碱;伏安检测
0
|
126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26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小麦谷元粉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云霞, 刘彤, 周桂英, 王步军
2008(3): 322-324.
摘要:小麦谷元粉中三聚氰胺经乙腈-水萃取、提纯后,采用Kromasil 100-5 C8柱,以50%(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庚烷磺酸钠(0.01 mol/L,pH3.3)(体积比15∶85)作流动相,该方法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样品回收率为91%
9
6%;3个浓度梯度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0.05%
1
0.2%;方法检出限(S/N=3)为65μg/L。
关键词:三聚氰胺;小麦谷元粉;高效液相色谱;宠物食品
0
|
662
|
2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81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综述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卢红梅, 梁逸曾
2008(3): 325-332.
摘要:用于代谢组学数据获取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NMR、FT-IR、MS及其与色谱等联用技术。这些分析手段正在使代谢组学产生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这些数据需要专门的数学、统计和信息学知识和工具。主要综述了代谢组学中所采用的分析手段、由其所获取的多维代谢组学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代谢组学所采用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库技术、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数据处理
0
|
4855
|
1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58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星, 马果花, 王芳琳, 于忠山, 白燕平
2008(3): 333-338.
摘要:依据有机溶剂的状态、装置特点和分配相的数目对液相微萃取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的操作模式,综述了基本原理、传质模型,总结了液相微萃取的影响因素和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56篇。
关键词:液相微萃取;预处理;毒物分析
0
|
584
|
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2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