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栏目介绍
收录情况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模板
出版伦理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审过程
版权和许可信息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双乙酰丙酮和1,10-菲咯啉的双核钯(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谱学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梅光泉, 黄可龙, 陈立泉
2008(2): 113-117.
摘要:以二氯化钯、1,10-菲咯啉(phen)、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钯(Ⅱ)的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Pd2(C10H12O4)(C12H8N2)2](PF6)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电喷雾质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并且由于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Pd—O和Pd—N键得到加强,配合物较稳定。
关键词:桥联二乙酰丙酮;1,10-菲咯啉;双核钯配合物;合成;光谱
0
|
244
|
1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1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C
18
固相萃取圆盘与聚氨酯泡沫(PUF)萃取水体中二噁英的对比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晓明, 彭平安, 任曼, 张素坤, 麦碧娴, 盛国英, 傅家谟
2008(2): 118-122.
摘要:水体样品经玻璃纤维膜过滤富集颗粒物后使用C18膜或聚氨酯泡沫固相萃取水相中二噁英,冷冻干燥后索氏抽提,抽提液依次经多段混合硅胶柱、氧化铝柱净化后,采用13C同位素稀释法对其中的17个2,3,7,8-氯取代二噁英(PCDD/Fs)同系物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分析二噁英标准溶液、C18膜或聚氨酯泡沫各4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都符合EPA1613规定值,回收率分别为74%
1
30%和61%
1
10%;标准参考样的分析结果(n=3)符合标准参考值范围。实验表明在大水量(大于100 L)样品前处理阶段使用聚氨酯泡沫替代C18膜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二噁英;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水体样品;C18固相萃取圆盘;聚氨酯泡沫
0
|
30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780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壳聚糖/凹凸棒土固定联吡啶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仲慧, 张莉莉, 徐继明, 张维光, 赵宜江, 李康
2008(2): 123-126.
摘要:以壳聚糖/凹凸棒土用离子交换将联吡啶钌成功地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固定化钌联吡啶的电化学以及电化学发光性质。电化学研究表明,被固定的联吡啶钌保持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壳聚糖/凹凸棒土固定Ru(bpy)32+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87 mV和1043 mV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研究了固定化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行为,此修饰电极对草酸电化学发光响应较快。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联吡啶钌;壳聚糖;修饰电极;凹凸棒土
0
|
469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45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绿色荧光蛋白为传能对的供体光漂白法测定FRET效率的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晓娟, 郭慧芳, 刘德龙, 孙大业
2008(2): 127-130.
摘要:探讨以两种新荧光蛋白MiCy,mKo为传能对并应用供体光漂白法测量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纯化了这两种蛋白,并测量了荧光光谱及光漂白性质,表明MiCy极易光漂白而mKo抗光漂白。进一步以Ni-NTA-agarose为FRET模型,在Confocal上对MiCy进行光漂白时间常数的测量,并计算了FRET效率。结果表明MiCy-mKo传能对适合用供体光漂白法测量FRET效率,此传能对将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光漂白
0
|
403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0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以纤维素苯甲酸酯类为薄层色谱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伟, 闫焕英, 张静涛, 董英茹, 李宝林
2008(2): 131-134.
摘要:用超声方法合成了3种纤维素苯甲酸酯类手性固定相:三(苯甲酰基)纤维素(CTB),三(4-氯苯甲酰基)纤维素(CTPCB)和三(2-氯苯甲酰基)纤维素(CTOCB);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将该类手性固定相(CSP)用于薄层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分别采用TEAA,乙腈-TEAA(体积比2∶1),乙酸乙酯-水-冰醋酸(体积比6∶2∶1),正丁醇-冰醋酸-水(体积比4∶1∶1)及乙酸乙酯-甲醇-30%(体积分数)醋酸(体积比5∶3∶2)作为展开剂,使2-(9-蒽基)-2-甲氧基乙酸、2-(9-蒽基)-2-羟基乙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扑尔敏5种手性物质都获得了完全分离;在合成的3种手性固定相中,CTB的手性拆分能力较强,CTPCB和CTOCB的拆分能力稍差。
关键词:三(苯甲酰基)纤维素;三(4-氯苯甲酰基)纤维素;三(2-氯苯甲酰基)纤维素;薄层色谱;手性拆分
0
|
259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5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聚亚甲基蓝/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怀成, 魏万之, 曾金祥, 刘晓颖, 王莹, 杨明华
2008(2): 135-138.
摘要:研究了聚亚甲基蓝/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电化学性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成功应用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测定。在实验条件下,该修饰电极对NADH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NADH浓度在2.0
5
00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6μmol/L,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差分脉冲伏安法;亚甲基蓝;单壁碳纳米管;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0
|
460
|
6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43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聚亚甲基蓝修饰金电极对过量抗坏血酸存在下尿酸的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马艳蓉, 高作宁
2008(2): 139-142.
摘要:研究了亚甲基蓝(MB)聚合物膜修饰金电极(PMB/Au)的电化学行为,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图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在PMB/Au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PBS水溶液中AA和UA在PMB/Au上的氧化峰电位均负移,峰电流增大,表明PMB/Au对AA和UA电化学氧化反应均产生了催化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结果表明,在AA和UA共存体系中,AA和UA的氧化峰电位相差约430 mV,以此建立了AA和UA的电化学选择性测定方法。在1.0 mmol.L-1AA共存体系中UA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
8
.0×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00倍AA共存时UA检出限为1.0μmol.L-1,PMB/Au可直接应用于人体尿样中U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抗坏血酸;尿酸;聚亚甲基蓝;修饰电极
0
|
415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2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DCPP3c-1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何铁光, 杨丽涛, 李杨瑞, 王灿琴, 黄岛平
2008(2): 143-147.
摘要:铁皮石斛原球茎粗多糖(DCPP)经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A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200)依次层析,分离纯化得灰色多糖DCPP3 c-1。其纯度经比旋光度法、柱层析、紫外扫描检测,组分和结构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高碘酸钠氧化等试验分析。结果显示DCPP3 c-1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2.4 ku,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分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 4∶1∶1.046∶23.354∶3.828∶1.046,分子中1→6残基占14%,1→2或1→4残基占40.7%,1→3键占45.3%。红外光谱显示其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并存在α-吡喃糖苷键。DCPP3 c-1是首次从液体悬浮培养的原球茎中分离得到的新型酸性杂多糖组分。
关键词: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
0
|
809
|
1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6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多溴联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夏欢, 谢美, 杨泽玉, 曾永平
2008(2): 148-152.
摘要:结合静态固相微萃取与液液萃取方法,采用目标物的同分异构体作一对一的回收率指示物以确保水中目标物定量的准确性,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测定6种多溴联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f)的方法。本研究选用7μm厚度的固相微萃取头,将所测logKf与logKow(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作图,通过比较其相关性来判断固相微萃取头涂层的萃取机理,得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5 7),表明吸收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与上述6种多溴联苯发生作用的主要机理。然而,该结论对于其它强憎水性有机污染物(VHOCs)是否具有普遍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证明。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多溴联苯;一对一回收率校正;气相色谱-质谱
0
|
230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36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谱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潘文龙, 陈泳, 朱黎明, 李正全, 韦文蔚, 尹冲, 许炎妹, 李超
2008(2): 153-157.
摘要:为研究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谱特性,设计、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系列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测定了其最大吸收波长(λamax)(320.5
3
96.0 nm)和荧光发射波长(λe)(387.0
4
97.0 nm),求得了荧光量子产率(Φ)(0.01
0
.69)和Stokes Shift位移值(δ3 248.6
9
636.5)。研究发现其分子结构与上述光谱特性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光谱特性;合成
0
|
574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50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研究简报
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中硒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及红外光谱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铁梅, 李闯, 费金岩, 赵素云, 师晓帆, 李华为, 臧树良
2008(2): 158-161.
摘要:对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中硒多糖(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e-P)的分离、纯化进行了优化研究,并采用苯酚-硫酸法、ICP-MS法对硒多糖中多糖及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硒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50、提取3次合并滤液;其中多糖含量为12.48%,硒含量为7.97μg/g。将粗多糖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所得精硒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可溶性硒多糖均为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多糖,其中水溶性硒多糖与普通多糖结构相似,而碱溶性硒多糖中由于硒酸酯的形成改变了原有多糖的吡喃环糖苷键的构型,进一步证明在金针菇的富硒培养过程中,硒参与了硒多糖的合成。
关键词:金针菇;硒;多糖;分离;纯化;红外光谱
0
|
1095
|
1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59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Sm
2
(Co,Cu,Fe,Zr)
17
合金铸锭的缺陷和成分分布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包生祥, 王艳芳, 王娇, 王敬东, 马丽丽
2008(2): 162-164.
摘要:采用X射线荧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电子探针仪,通过对Sm2(Co,Cu,Fe,Zr)17合金铸锭沿轴向不同截面、孔洞区域和异常结晶区域进行微区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合金铸锭缺陷及缺陷形成的原因。元素的轴向分布情况为Co、Sm、Fe等自下而上稍有增加,Cu、Zr分布较均匀;而O则大量集中在中部。在孔洞壁表面的树枝状区域富含Sm和Cu,贫Co,含有一定量的O,凸起区域富集偏析大量的Sm和O;氧化夹杂物的形成是铸锭孔洞形成的主要原因;铸锭结晶异常部位呈柱状结晶,含有一定量的O,铸件凝固区域较窄导致的溶质再分配现象、冷却速度过快及氧化夹杂物的存在是铸锭结晶异常部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永磁合金铸锭;缺陷;成分分布;微区分析
0
|
88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857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纳米磁流体用于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PLC法对尿液中尼古丁的快速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维, 罗明标, 李伯平, 杨枝, 丁健桦
2008(2): 165-169.
摘要:首次将磁流体粉末代替磁子,在磁场作用下,以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three-phase hollow fiberbased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TP-HF-LPME)动态模式进行样品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检测手段,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环境友好的尿中尼古丁含量的测定方法。系统优化了TP-HF-LPME技术的有机溶剂、磁流体粉末加入量、搅拌速率和萃取时间等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0.05
5
0 mg/L,相关系数0.999 8,检出限为3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方法用于测定人体尿样中尼古丁,主动和被动吸烟者尿中尼古丁含量分别为5.39 mg/L和2.08 mg/L,相对回收率95%
1
00%,富集倍数17.9倍。
关键词:纳米磁流体;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尼古丁;样品前处理;尿液
0
|
378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694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沙田柚果肉汁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丘秀珍, 陶敬奇, 王辉, 王三永, 李春荣, 谢凤妮, 熊志勇
2008(2): 170-173.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沙田柚果肉汁提取液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沙田柚果肉汁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液(体积比5∶3)萃取,有机层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后得若干个组分,用HPLC-MS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沙田柚果肉汁中含有6,7-二羟基香柠檬素(6,7-d ihydroxybergamottin,6,7-DHB)、香柠檬素(bergamottin)、5-甲氧基呋喃香豆素(bergapten)、5-甲氧基-8-异戊烯氧基呋喃香豆素(phellopterin)、6,7-环氧香柠檬素(6,7-epoxybergamottin)及二聚体对氧呋喃香豆素-6,7-二羟基香柠檬素(简称FC574)6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经HPLC-MS/MS进一步验证了其化合物结构。
关键词:沙田柚;呋喃香豆素;6,7-DHB;液相色谱-质谱
0
|
497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23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月桂酸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快速分离三嗪类农药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晓静, 黄丽涵, 徐远金
2008(2): 174-177.
摘要:以月桂酸为表面活性剂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组成缓冲溶液,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快速测定8种三嗪类农药的方法。对电泳介质的种类及浓度、pH值、操作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以50 mmol/L月桂酸和100 mmol/L Tris作为缓冲溶液(pH10.0)、体积分数为20%的丙酮作有机改性剂的条件下,可以在2.2 min内实现对嗪草酮、氰草津、西草津、莠去津、扑灭通、莠灭净、扑灭津、特丁净的分离检测。结合固相萃取(SPE)对农田水样进行测定,各农药检出限为0.5
2
.5μg/L,回收率为88%
1
06%,相对标准偏差为3.3%
5
.0%。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月桂酸;三嗪类农药;水;固相萃取
0
|
11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73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液相色谱法对牛、猪肌肉和肾脏中头孢噻呋残留量的测定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姜维, 方晓明, 唐毅锋, 庞国芳, 陶宁萍
2008(2): 178-180.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猪肌肉和肾脏中头孢噻呋相关残留量。样品经二硫赤藓糖醇溶液提取,碘乙酰胺衍生,固相萃取柱(C18、SAX和SCX)净化,C18柱色谱分离,以乙腈-水(体积比15∶85)含0.1%三氟乙酸作流动相等梯度洗脱,266 nm紫外检测。头孢噻呋残留量在0.016
1
.28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样品添加浓度在200
8
000μg/kg的回收率为90%
9
1%,相对标准偏差为1.8%
3
.5%。本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S/N=3)为50μg/kg。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头孢噻呋;动物组织;脱呋喃甲酸头孢噻呋;呋喃甲酸
0
|
421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44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穿心莲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金明, 陶慧林, 高炅杨
2008(2): 181-184.
摘要:以芦丁(rutin)为对照品,测定了穿心莲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时间驱动模式)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穿心莲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Ksv=0.95×105,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r=2.15 nm。
关键词:穿心莲提取物;牛血清白蛋白;三维荧光;荧光猝灭;时间驱动模式
0
|
341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01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长萼小连翘醇提物中黄酮类与金丝桃素类成分的HPLC/DAD-MS联用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白洁, 王冬梅, 杨得坡
2008(2): 185-187.
摘要:利用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对植物长萼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 subsp. longisepalum L. H. Wu et D. P. Yang)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初步鉴定出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原伪金丝桃素、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等12种黄酮类、酚酸类和金丝桃素类等化学成分。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长萼小连翘;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金丝桃素类化合物
0
|
420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98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CdTe量子点对胰凝乳蛋白酶的荧光标记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启凡, 杨冬芝, 王文星, 徐淑坤
2008(2): 188-191.
摘要:用巯基丙酸作为表面修饰剂在水相中制备了稳定的CdTe纳米量子点。利用量子点外层包被的巯基丙酸上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的直接偶联。偶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略有增大而吸收峰位不变,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发射峰位稍有蓝移。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确定了CdTe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9.0,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5 h。重点考察了NaCl浓度和胰凝乳蛋白酶浓度对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CdTe量子点;胰凝乳蛋白酶;生物标记;荧光探针
0
|
611
|
5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68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高温高压水中干酪根热解的拉曼光谱原位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晋阳, 金鹿江, 程洪斌, 朱宪
2008(2): 192-195.
摘要:利用对顶砧压腔装置,以金刚石作为顶砧,通过观测和采用拉曼光谱对干酪根在高温高压水中热解的具体过程进行了原位研究。由于金刚石顶砧只在约1 332 cm-1波数出现一个很强很尖锐的峰,因此用于压标的石英、介质水以及样品干酪根的拉曼峰都未受影响。测试了在450℃和850 MPa条件下干酪根变化的拉曼峰。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干酪根在1600 cm-1波数附近由于芳香环振动引起拉曼峰的最大峰位置(mνax)和半高宽(FWHM)存在转折变化。在干酪根热解之前,其芳香环结构和无序结构之间的缺陷向有序化变化。而对于干酪根的热解过程,先是热解为液相碳氢化合物,随后进一步热解为更小分子的成分,如CH4。干酪根的热解过程与压力密切相关,增加压力对热解存在抑制作用。
关键词:高温高压水;原位测试;拉曼光谱;干酪根;热解
0
|
251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0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化妆品中双香豆素和环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程艳, 王超, 薛一梅, 陈伟, 王星, 白桦, 蔡天培, 胡孔新
2008(2): 196-199.
摘要: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化妆品中两种香豆素物质——双香豆素和环香豆素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体积比9∶1)的提取溶液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DAD扫描检测,并在306 nm波长进行分析。用保留时间结合二种香豆素的紫外光谱定性,外标法定量,并且采用液质联用(LC-MS/MS)确证。双香豆素的回收率为96%
1
05%,精密度RSD为0.51%
2
.08%,定量下限为1 ng;环香豆素的回收率为88%
1
04%,精密度RSD为0.51%
3
.36%,定量下限为1 ng。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质联用;双香豆素;环香豆素;化妆品
0
|
473
|
1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6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金属离子抑制剂对酶法测定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覃建军, 蒋剑飞, 柳畅先
2008(2): 200-202.
摘要:基于乳酸脱氢酶(LDH)催化乳酸和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反应,在最佳酶反应条件下,研究了金属离子对酶催化的抑制作用。发现Cu2+对LDH的酶促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抑制常数KQS为9.1μmol/L,属非竞争性抑制。根据在抑制剂作用下的米氏方程,可以利用酶法对铜离子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有效消除一定浓度的Cu2+对LDH酶促反应测定底物的干扰。
关键词:Cu2+;抑制作用;酶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0
|
183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10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保留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应对措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利根, 周静红, 孙伟振, 林群芳, 朱孟钦
2008(2): 203-205.
摘要:选择对二甲苯氧化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保留特性的变化,在整个色谱柱寿命期间(进样超过1000次),全程采集了保留时间、分离度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色谱柱保留特性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把整个色谱柱寿命分成3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条件的流动相。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保留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甲苯
0
|
17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21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Zn(Ⅱ)-硫氰酸盐-人血白蛋白体系共振Rayleigh光散射增强法对水环境Zn(Ⅱ)的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延志, 李少旦, 黄明元, 吕昌银
2008(2): 206-208.
摘要:研究了Zn(SCN)24-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散射光谱。结果发现,Zn(SCN)24-的加入导致体系共振Rayleigh光散射增强;在一定条件下,600 nm处峰增强程度与Zn(Ⅱ)量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共振Rayleigh光散射增强法检测痕量Zn(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05
1
.0 mg/L,线性回归方程ΔIRRS=5.20+308.21ρZn(Ⅱ),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1.5μg/L,RSD为1.5%
3
.3%,加标回收率为95%
1
03%。该方法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吻合。
关键词:锌;白蛋白;硫氰酸盐;共振Rayleigh光散射
0
|
87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95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一种无氰化物测定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秋娈, 于相丽, 王颖, 刘尚才, 曹向阳
2008(2): 209-211.
摘要:在pH 2.3
5
.2的酸度条件下,红色的氯磺酚S能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37 nm,摩尔吸收系数(ε)为2.8×105L.mol-1.cm-1;最小吸收波长为560 nm,摩尔吸收系数(ε)为3.5×105L.mol-1.cm-1,线性范围均为0
1
00 mg/L。优化了反应条件,测定了主要分析参数并探讨了初步反应机理。该法克服了使用KCN剧毒和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干扰的弱点。用于临床人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氯磺酚S;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
0
|
242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75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高纯气体中痕量水的LiAlH
4
柱间接法测量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成端, 赵诚, 刘建平
2008(2): 212-214.
摘要:采用氢化铝锂反应柱在一定条件下将气体中的痕量水转化成氢气,利用氧化锆为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测定转化的氢气,从而间接得出高纯气体中痕量水的含量。此方法选择性好,常温下反应快速、完全且稳定,重复性很好。同时,气相色谱法测定氢气干扰因素少、进样量少、样品消耗少、分析快速而准确。
关键词:痕量水分;氢化铝锂;氧化锆气相色谱仪
0
|
99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68861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综述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2008(2): 215-221.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生物分离;分子识别;应用;综述
0
|
1796
|
19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7892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流式微球技术在小分子化合物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海霞, 邹明强, 李锦丰, 王岭, 蒋继志
2008(2): 222-226.
摘要:流式微球分析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敏、快速且可同步进行多参数分析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等领域,而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识别与检测的报道较少。该文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流式微球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和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探讨并分析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开展小分子化合物流式微球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流式微球分析技术;小分子化合物;应用;综述
0
|
335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88014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