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
2. 暨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
纸质出版日期:2010
移动端阅览
龚超群, 郜世隽, 蔡继业, 黄飞程. 植物血凝素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5):442-448.
龚超群, 郜世隽, 蔡继业, 黄飞程. 植物血凝素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5):442-448. DOI:
DOI:
比较了植物血凝素(PHA)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刺激效果。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
分离得到PBMCs
分别加入PHA及SEA进行刺激并孵育12 h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利用量子点联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化后细胞膜表面CD3、CD69的分布情况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活化早期细胞分化抗原CD69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丝裂原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成群聚集
而超抗原SE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呈分散状
且二者形态有明显差异;两组活化后淋巴细胞的体积均大于静息组
且活化过程中发生极化作用
迁移淋巴细胞
形成膜突起;丝裂原和超抗原刺激淋巴细胞12 h后
使淋巴细胞表达CD69抗原分子
但在量表达上存在差异性(PHA:39.5%±8.7%;SEA:8.3%±1.8%)
抗原分子CD3和CD69在膜表面呈不均匀分布
且SEA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3和CD69分子在空间上形成了微结构域;外周单个核细胞中其它非T细胞在丝裂原或者超抗原的刺激下也能表达活化抗原分子CD69。
0
浏览量
212
下载量
3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