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学实验室
2.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3. 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纸质出版日期:2010
移动端阅览
张一甫, 秦兆宇, 刘晓慧, 林成招, 贺福初. 应用8标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大鼠再生肝的差异蛋白质组[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5):421-429.
张一甫, 秦兆宇, 刘晓慧, 林成招, 贺福初. 应用8标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大鼠再生肝的差异蛋白质组[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5):421-429. DOI:
DOI:
首次应用8标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技术结合2D LC-MS/MS(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以部分肝切除的大鼠为模型
全面分析了再生早期(6、12 h)、中期(24、48 h)和晚期(72、120 h)肝脏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357种蛋白质
6个时间点共有60种蛋白质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手术切下的正常肝组织)有显著差异。其中
ADH1(Alcohol dehy-drogenase 1)和PRDX1(Peroxiredoxin 1)等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有报道相同
GO(Gene ontology)的蛋白质功能注释提示ADH1、CAT(Catalase)、ENO1(Enolase 1)和APOA1(Apolipoprotein A-Ⅰ)等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能量供给等方式参与肝再生调控。聚类分析表明
术后12 h和24 h蛋白质的整体表达模式相似
6 h与此二者相近
48 h和72 h相似
而120 h与这些时间点相差最远。该研究验证了8标iTRAQ是并行处理多组样本的有效技术
适合于生理和病理过程多时间点蛋白质组的定量差异分析
可以监控关键分子的动态变化
更易发掘重要的调控靶点分子。该文为进一步探讨肝再生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0
浏览量
1505
下载量
3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